读书笔记(最新6篇)
读书笔记 篇一:《1984》的思考
《1984》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所著的一部反乌托邦小说,通过对一个虚构的极权主义社会的描写,探讨了权力、自由和个体的命运等重要主题。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触动,思考了很多问题。
首先,本书对权力的描绘令人震撼。在小说中,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对人民进行监控、洗脑和压制,极尽所能地控制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这种无所不在的权力,让人不禁想起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现象。比如,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给了人们更多的自由和表达的机会,但同时也让许多人成为了信息的奴隶。政府和大型企业通过收集个人数据,掌握了我们的喜好、习惯和行为,从而影响和控制我们的选择。本书的描写让我反思了权力对我们个体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在权力面前保持独立的思考和自由的意志。
其次,本书对真相和谎言的思考也很深刻。在小说中,政府通过篡改历史和制造谎言来控制人民的思想和记忆。真相被扭曲、歪曲,人们被迫接受虚假的现实。这让我想起了现实社会中的假新闻、谣言和政治宣传。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很难辨别真相和谎言。而政府和权威机构的言论控制更是让人民难以获得真实的信息。本书的思考引发了我对媒体和信息的怀疑,以及我们如何在信息混乱的环境中保持理性和思考的能力。
最后,本书对个体的命运给予了深刻的关注。在小说中,主人公温斯顿努力保持自己的思想独立和人性的尊严,但最终还是被政府所摧毁。这让我对个体在权力面前的脆弱感到深深的忧虑。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微小的存在,面对政府、社会和大机构的压力,我们很容易被摧毁或边缘化。本书的描写让我思考了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自由的边界,以及我们如何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保持独立和坚守自己的价值观。
总之,阅读《1984》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它让我对权力、真相和个体的命运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这本书揭示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引发了我对个人自由和社会公正的思索。我希望自己能够在思考和行动中,保持对权力的警惕,追求真相和自由,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人性的尊严。
读书笔记 篇二:《百年孤独》的奇幻之旅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被誉为拉美文学的巅峰之作。这部小说以马孔多家族为主线,通过讲述这个家族七代人的变迁和命运,展现了一个奇幻、荒诞、富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世界。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时空隧道,沉浸在作者的奇思妙想之中。
首先,本书的奇幻世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尔克斯以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将现实与幻想相结合,创造了一个充满魔幻元素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物可以活到几百岁,家族有着神秘的预言,而事件的发生也常常出乎意料。这种奇幻的叙事方式,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和探索的乐趣。
其次,本书对时间的描绘令人惊叹。马尔克斯将时间视为一个循环的概念,家族的命运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重复。这种对时间的叙述方式,让人对人生的意义和历史的轮回有了新的思考。我们每个人都是时间的旅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在时间的冲刷下逐渐消逝,留下的只有记忆和痕迹。本书通过对时间的娴熟运用,让我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最后,本书对爱情和孤独的描绘也令人动容。在马孔多家族的世界中,爱情时而充满激情和幸福,时而充满痛苦和悲伤。人们在追求爱情的同时,也常常感受到孤独和无奈。这种对爱情和孤独的描写,让我对人类情感的复杂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爱与被爱,但同时我们又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这种矛盾的情感在本书中得到了很好的表达,让我产生了对人类情感的共鸣和思考。
总之,《百年孤独》是一部令人陶醉的小说,它带领我进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文学魅力和创作力。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沉浸在奇幻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思考之中,收获了对人类命运、时间和情感的新的认识。我希望自己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保持对作品的敬畏和思考的态度,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和世界观。
读书笔记 篇三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当你轻轻打开《城南旧事》的扉页时,你会看到这样一段话,这就是《城南旧事》的序言。这段话里饱含了浓浓的思乡与怀念,淡淡的伤感与忧愁。同时,也记录了作者林海音女士那一波三折的童年。正如作者所说:她不喜欢离别,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是那与秀珍和妞儿马车旁离别是英子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世界里慢慢进入大孩子的世界中,是那与兰姨娘的离别让英子又一下子成长了不少,是那在刚拿到红丝带系着的纸箱的英子飞快地向家里奔去,却得到父亲的噩耗时。让英子一下从喜悦中跳到了痛苦中,让她即将崩溃。这种给人以致命打击的消息,却很快被英子接受了。经过这几次离别后英子已经变得镇静、沉稳,成为了一名小大人和家中的“顶梁柱”。
《城南旧事》之所以吸引我的眼球还有一个点。那就是珍贵的情。
友情、父爱、母爱……只要你认真地用心灵感受就能体会到无数种情。友情,英子和秀珍妞儿结为好朋友,他们整天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就像一对亲姐妹一样,亲密无间,友情就是这么简单。在班级中和生活中,我们多多少少也认识了一些朋友。可我们之间总有一些小矛盾,每次都不欢而散。回过头来想想,难道我们之间就不能这样么?能。大家总会这样回答,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人呢?母爱和父爱,在英子生病时是谁不眠不休的照顾她,喂她喝药,日夜牵挂,是她的母亲。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可见母爱的力量是多么的伟大。母亲的爱,如同一片天,我们是其中小鸟任意飞翔;母亲的爱,仿佛是一片海,我们海中的游鱼来回穿梭;,母亲的爱,就像一片广袤无垠的草原,我们是其中的野鹿自由奔跑。其实,我们也拥有着以为这样的好母亲,只是我们不易发觉而已。父爱,作者曾用小时父亲打她的一例事来体现她的父亲那种可敬可亲的品质,也是一位“严”在其外,“爱”在其中的好父亲,一位值得钦佩和赞美的好父亲,好母亲,但是只有一个,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
童年的离别与爱,使英子终生难忘,也让我刻骨铭心。于是,她唱了五年的骊歌,终于轮到别人唱:“长亭外,古道边……”
读书笔记 篇四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是大文豪鲁迅先生写的《朝花夕拾》,其中有一篇《父亲的病》,讲的是文章主人公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等种种丑恶表现,从而揭示了这些人勒索百姓钱财,巫医不分,故弄玄虚,草菅人命的实质。
我读了文章后和作者的感受一样,可谓天下乌鸦一般黑,作者之前举了一医生“治死人”的“前科”,说他平日出诊费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出诊,因为他那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了,便非一百元不去,病人家属只能依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子,拿了一百元就走。第二天又请他去出诊,其实病人已死,可又开了药方,花了两百英洋,哎,真可谓是人吃人啊!在文章主人公请他出诊时,他胡乱开出条件,还要病人家去找药引,使主人公忙得不可开交,最后,没治好病,反而把“皮球”踢给了另一个更黑心的医生,叫何廉陈,他的诊费更高,药引更离奇,可最后主人公的父亲还是死了。虽然文中作者只字未提自己的巫医的评价,可却处处体现着黑暗社会中巫医丑恶行径:故弄玄虚,草菅人命,向百姓勒索钱财。
说到医生向百姓勒索钱财,我想起了我们班主任老师去杭州看皮肤病的事,她为了看专家门诊,早上很早就去排队,排了几个小时才排到,又花了高价挂号,而那个医生也只是草草地看一下了事,开了一方,用药后一点效果也没有,后来又去了几次,如同第一次一样,只是加了点药而已,问诊时医生还抱怨说这点小病还来复诊,要是我就要求退钱了,李老师有点仁慈没介意。他们这样赚的钱是黑心钱,人家总说做医生要医德为上,我看他们的心中只有钱,还是什么专家门诊呢!
读了《父亲的病》一文,我深深地感慨:无论身为什么职务,哪怕是乞丐,都要有道德,医生要有医德、警察要有警风……一个有道德的人无论他有多困难人们也会信他、帮助他,如果他没道德,死了人家也会说他活该。所以有道德是最重要的做人准则,就如古人所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读书笔记 篇五
今天,我在图书馆读到了著名昆虫学家达尔文的著作《昆虫记》。它里面的知识可丰富拉,它向我们介绍小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生活习惯,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它们,还把一些看似很枯燥的知识写得栩栩如生。它好似有一种神奇又吸引人的魔力,让人迫不急待地一页一页看下去,一直把这本书全部都看完。
在这里,一个个小昆虫向你排着队走来,有蚀树白蚂蚁,有用粪便做房子的屎壳郎,还有可以在河中快速跑动的绿蜥蜴……其中我最喜欢绿蜥蜴了。它可以在水里自由自在的玩耍,但是它们一定得注意水里的动静,可不能被饥饿的捕猎者给吃了。它们如果是成群接队的话,那么总是秩序井然上岸,再警惕地环顾四周,看看有没有危险靠近它们。绿蜥蜴的爪子和普通蜥蜴相同,都是四个大爪子上有许多用肉眼无法看见的分叉小爪子,可以牢牢地吸附在树干;它们的眼睛可以三百六十度的转动;它们爬上树时,它们自身的绿颜色和树叶相同,可以让捕猎者不太容易发现它们。在这时,一只探路的绿蜥蜴爬了出来,看了几下之后,后面的都过来了。可在不远处,有一只树干蛇已经盯着它们很长时间了,它可是蜥蜴的天敌呀。趁绿蜥蜴们不防备时,树干蛇猛地身体往前一伸,再一张嘴,一只绿蜥蜴就被吃了。树干蛇动作之快,前后左右只有几秒钟,让人十分敬佩它速度之快呀。那些绿蜥蜴看见了它们的天敌,惊慌失措,上下逃跑,希望有一丝逃跑的机会。可是它们的天敌太强太快了,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绿蜥蜴可以逃过树干蛇的魔爪。幼年绿蜥蜴它主要是吃绿树叶,但是有时还可能会吃一点成年绿蜥蜴的粪便,这样才可以让它们的胃更合适吃更多的食物,如果不吃的话,可能会只能吃树叶了,所以幼年绿蜥蜴只能这样,才能长大成年绿蜥蜴。
还有其他小昆虫的生活特性,都特别有趣。不过,最令我佩服的是,不管它们处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非常勇敢,非常的顽强的生活下来。通过《昆虫记》这本书,我明白了关于昆虫的许多知识,也明白小昆虫、小动物生存的艰辛,我要用实际行动,保护小昆虫小动物。
读书笔记 篇六
很难说有哪本书像它一样在大学中深深击中了我。
第一次看还是在电子书的阅读APP上,看到一半发现远远未结束。发疯一样找结局,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出版书上有完整的版本。于是又急急地下单。书到了之后却在看了四分之三之后筋疲力尽地遏制一口气读完的冲动。从此就搁置起来直到今天又再次打开。
如果说有哪本书能真正触碰到我内心某种不可名状的东西,那正是它。霍华德洛克那看起来完全无法使人理解,他无视一切大众所要求的的审美、权威。他轻蔑甚至可以说是同情他们。他是真正知道自己所需的是什么的个人主义者。在异端与从众间,他就像悬崖上最后一颗看起来渺小,但绝对不会容许自己倒下的树,扎根在属于他的土地上。
他沉淀在脚手架间,矫健地挥舞着锤子榔头;他埋头在设计草图间,图纸摞起来等身高。他是真正知道自己渴望的是什么,追求是什么的人。彼得吉丁是一个反例。妈妈的乖儿子,教授们的得意门生,媒体一时的宠儿。彼得谨遵学院派的教诲,文艺复兴和希腊式的结构在一栋又一栋相似的建筑。人们也喜闻乐见这种安稳的不出差错的东西。他沾沾自喜当上了老板的接班人,娶到了理想的妻子,感觉自己走在飞黄腾达的人生巅峰上。却顷刻间就被一切抛弃了。不为别的,正是他屈服在社会的认同感中,并没有什么自己实际的理想所致。
作者安兰德好像一个最崇高的理想主义者,她明确地借霍华德之口喊出“绝没有哪个人是为了他人而活。他不能跟他们分享自己的精神,就像他不能分享他的身体一样。但是二手货却一直把利他主义当做一种剥削他人的武器,而且将人类道德原则的基础颠倒了过来。”人,只有依赖于自己的主动创造性才是最神圣的道路。“创造者为他的工作而生存。他并不需要其他人。他的首要目的存在于其他自身。”“人类一直被教导说,赞同别人的意见是一种美德。但是创造者恰恰是那个唱反调的人。人类被教导说,团结一致是一种美德。但是。创造者恰恰就是那个卓然独立的人。”
这种无与伦比的理想贯穿着全书。我相信每一个独立的有理想的人都能受到慰藉。在不被理解的黑暗处境上,燃起了是自己心中长明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