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i niú pèi dú]
[帶牛珮犢]
[ㄉㄞˋ ㄋㄧㄨˊ ㄆㄟˋ ㄉㄨˊ]
[古代成语]
[暂无内容]
[中性成语]
原指汉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诱使持刀剑起义的农民放弃武装斗争而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归农。
《汉书·龚遂传》:“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
作谓语、宾语;指重视农业
上一个: 带金佩紫
下一个: 怠惰因循
从侧面启发引导。
指日子久;时间长。
语本《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体素壮,腰带十围,至是减削过半。”常用以形容病愁瘦损。
寡妇和年幼的孤儿。
唐李白《秋夕书怀》诗“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本托意仙游。后以“海怀霞想”谓远游隐居之思。
见“仁言利博”。
比喻是非混乱,纠缠不清。
言:说,讲;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