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一
主题:整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整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整数的加减法规则及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整数加减法练习题;
2. 班级准备好黑板、彩色粉笔、学生练习册等。
教学步骤:
一、复习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10分钟)
1. 教师通过提问和举例的方式复习整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规则;
2. 让学生回答整数的定义和加减法运算规则。
二、讲解整数的加法运算(15分钟)
1. 教师讲解整数加法的规则和计算方法;
2. 通过例题演示整数的加法运算。
三、讲解整数的减法运算(15分钟)
1. 教师讲解整数减法的规则和计算方法;
2. 通过例题演示整数的减法运算。
四、练习整数的加减法(20分钟)
1. 学生进行练习册上的整数加减法计算题;
2. 教师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五、小结与反馈(10分钟)
1. 教师对整数加减法运算进行小结;
2. 学生回答整数加减法运算的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布置作业(5分钟)
1. 布置完成整数加减法练习题的作业,督促学生复习巩固;
2. 提醒学生及时复习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让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示范演练和练习巩固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二
主题: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几何图形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
难点:理解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关系及运用性质解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练习题;
2. 班级准备好黑板、彩色粉笔、学生练习册等。
教学步骤:
一、复习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10分钟)
1. 教师通过提问和示意图复习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回答平行线、相交线的定义和性质。
二、讲解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15分钟)
1. 教师讲解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基本性质和定理;
2. 通过示例图形演示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
三、学习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定理(15分钟)
1. 教师讲解平行线、交叉线、同位角、对顶角等几何概念;
2. 学生通过练习题理解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定理。
四、练习几何图形题目(20分钟)
1. 学生进行练习册上的几何图形计算和证明题目;
2.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形、分析问题、推理解题。
五、小结与反馈(10分钟)
1. 教师对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进行小结;
2. 学生回答几何图形性质的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布置作业(5分钟)
1. 布置完成几何图形练习题的作业,督促学生复习巩固;
2. 提醒学生及时复习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定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定理,让学生掌握了几何图形的分析方法和推理技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示例演示和练习巩固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几何图形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独立解题,提高他们的几何图形应用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三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2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四
本册教学目标
一板书设计:略
二教后反思:
1、(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 是多少?(列式: ×3 = )
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5、教学例2
(1)出示 ×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2、“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
三、作业
练习二第1、2、4题。个人修改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课本第4—6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2)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二、新课。
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人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一个数乘以分数)
1、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1)第一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3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板书:
问: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书:求3个或求的3倍。
(2)出示第二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半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怎样表示半瓶?
指名回答:半瓶用表示;式子为:。
说明:是求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的是多少。板书:求的。
(3)出示第三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板书:,问: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书:求的。
2、引导学生小结。
①指出三个算式都是分数乘法,比较三个算式的不同点:
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数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法的意义有没有不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齐读课本的结语。
练习:
课本的做一做1、2题。
说一说下列算式的意义。
理解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3(先出示第一个问题)。
问:你根据什么列出式子?
得出: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列出式子:。
问:如果我们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公顷,那么公顷怎样表示?
问:公顷的是什么意思?
要求学生观察图
(2)问:在图中的对于1公顷来说,是1公顷的几分之几?
引导得出:
观察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出示例3的第二个问题。
问:已经求公顷的是公顷,那么公顷的应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多少公顷?
板书:公顷)
(2)引导学生小结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观察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计算方法?
教师归纳,再看书上结语。
再说明,为了计算的简便,也可以先约分,再乘。
例:
(3)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练习二第1、2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五、作业。
练习二第3、4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课本第9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四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
混合运算的步骤。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5×6+7×3 15×(34—27)16×4—7×9
(35+21)×28 70—4×6 36×2+15
2、引出课题:
刚才复习的整数乘加、乘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乘加与乘减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
(1)教师点拨:分数加法、减法、乘法混合在一起的时候,怎样计算呢?运算顺序跟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出示例4:计算,指名读题。
(2)学生按整数运算的顺序计算。(教师巡视)
(3)订正:
指名学生问: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教师明确:这道题有乘有加,同学们做得很好,如果一道题有乘有减,或者有乘有加还有小括号,这样的题怎么计算?(出示做一做两道题)
2、做一做:
(1)试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指名两名学生做在小黑板上)
提示:注意计算时只写必要的计算过程。(教师巡视)
(2)订正:
让学生先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启发学生思考、交流主动学会新知。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自己学会了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大家学习得很好。我们要注意在混合运算中计算步骤还要过于繁琐。还要养成做题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几名学生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2、练习四第3、4、5题。
(五)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