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教案【优质6篇】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一

标题: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律,能够熟练运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律。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规律,而不是简单地记忆公式。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八年级数学教材《数学之美》第二章。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实例引入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逐步讲解加减乘除的规律,让学生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

3. 练习: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算规律。

4. 深化: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运算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做一次全面的复习。

五、教学反馈:

1. 教师及时给予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二

标题: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八年级数学教材《数学之美》第三章。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 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

3. 练习: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更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欲望。

5. 总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做一次全面的复习。

五、教学反馈:

1. 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三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数学教案(通用4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四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定理反映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依据;逆定理反映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是证明某点在某条直线上及一条直线是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依据。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定理及逆定理的关系。垂直平分线定理和其逆定理,题设与结论正好相反。学生在应用它们的时候,容易混淆,帮助学生认识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区别,这是本节的难点。

  2、 教法建议

  本节课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提出问题让学生想,设计问题让学生做,错误原因让学生说,方法与规律让学生归纳。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点拨、引导,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总结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具体说明如下:

  (1)参与探索发现,领略知识形成过程

  学生前面,学习过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这样由复习概念入手,顺其自然提出问题:在垂直平分线上任取一点P,它到线段两端的距离有何关系?学生会很容易得出“相等”。然后学生完成证明,找一名学生的证明过程,进行投影总结。最后,由学生将上述问题,用文字的形式进行归纳,即得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这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积极参与发现,激发了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克服思维和探求的惰性,获得锻炼机会,对定理的产生过程,真正做到心领神会。

  (2)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获取逆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理及逆定理的证明都比较简单,学生学习一般没有什么困难,这一节的难点仍然的定理及逆定理的关系,为了很好的突破这一难点,教学时采用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对照,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两个定理的区别和联系。

  (3) 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引申、变更问题,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造性能力。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辨别唯物主义观点。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领悟反比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

  问题: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随宽x的变化;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行为:

  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着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在此活动中老师应重点关注学生:

  ①能否积极主动地合作交流。

  ②能否用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

  ③能否了解所讨论的函数表达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具体形象。

  分析及解答:

  其中v是自变量,t是v的函数;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n是自变量,s是n的函数;

  上面的函数关系式,都具有

  的形式,其中k是常数。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活动2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这样的函数式表示?

  (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xxm3,注满游泳池所用的时间随注水速度u的变化而变化;

  (2)某立方体的体积为1000cm3,立方体的高h随底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

  (3)一个物体重100牛顿,物体对地面的压力p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行为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操作课件,提出问题,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

  (1)能否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

  (2)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

  (3)能否比较深刻地领会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那么y是x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不能为零。

  活动3

  做一做:

  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cm2, 相邻的两条边长为xcm和ycm。那么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师生行为:

  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提出问题,关注学生思考。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①生能否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②学生能否顺利抽象反比例函数的模型;

  ③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合作、交流;

  活动4

  问题1:下列哪个等式中的y是x的反比例函数?

  问题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

  (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求当x=4时,y的值。

  师生行为: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查看学生完成的情况,并给予及时引导。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①学生能否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②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

  分析及解答:

  1、只有xy=123是反比例函数。

  2、分析:因为y是x的反比例函数,所以,再把x=2和y=6代入上式就可求出常数k的值。

  解:(1)设,因为x=2时,y=6,所以有

  解得k=12

  因此

  (2)把x=4代入,得

  三、巩固提高

  活动5

  1、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3时,y=8。

  (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y=2时x的值。

  2、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与y的一些值:

  (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上表。

  学生独立练习,而后再与同桌交流,上讲台演示,教师要重点关注“学困生”。

  四、课时小结

  反比例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大家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注意挖掘问题中变量的相依关系及变化规律,逐步加深理解。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从感性认识到理发认识一旦建立概念,即已摆脱其原型成为数学对象。反比例函数具有丰富的数学含义,通过举例、说理、讨论等活动,感知数学眼光,审视某些实际现象。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

  (2)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互逆关系,并能运用这种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由学生自主探索解题途径,在此过程中,通过观察、类比等手段,寻求因式分解与因数分解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类比思想。

  (2)由整式乘法的逆运算过渡到因式分解,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3)通过对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的观察与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辨证观点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因式分解的概念及提公因式法。

  难点:正确找出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及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活动1:复习引入

  看谁算得快:用简便方法计算:

  (1)7/9 ×13-7/9 ×6+7/9 ×2= ;

  (2)-2、67×132+25×2、67+7×2、67= ;

  (3)992–1= 。

  设计意图:

  如果说学生对因式分解还相当陌生的话,相信学生对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应该相当熟悉。引入这一步的目的旨在让学生通过回顾用简便方法计算——因数分解这一特殊算法,使学生通过类比很自然地过渡到正确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上,从而为因式分解的掌握扫清障碍,本环节设计的计算992–1的值是为了降低下一环节的难度,为下一环节的理解搭一个台阶。

  注意事项:学生对于(1)(2)两小题逆向利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运算的方法是很熟悉,对于第(3)小题的逆向利用平方差公式的运算则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复习七年级所学过的整式的乘法运算中的平方差公式,帮助他们顺利地逆向运用平方差公式。

  活动2:导入课题

  P165的探究(略);

  2、看谁想得快:993–99能被哪些数整除?你是怎么得出来的?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把这个式子分解成几个数的积的形式,继续强化学生对因数分解的理解,为学生类比因式分解提供必要的精神准备。

  活动3:探究新知

  看谁算得准:

  计算下列式子:

  (1)3x(x-1)= ;

  (2)(a+b+c)= ;

  (3)(+4)(-4)= ;

  (4)(-3)2= ;

  (5)a(a+1)(a-1)= ;

  根据上面的算式填空:

  (1)a+b+c= ;

  (2)3x2-3x= ;

  (3)2-16= ;

  (4)a3-a= ;

  (5)2-6+9= 。

  在第一组的整式乘法的计算上,学生通过对第一组式子的观察得出第二组式子的结果,然后通过对这两组式子的结果的比较,使学生对因式分解有一个初步的意识,由整式乘法的逆运算逐步过渡到因式分解,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活动4:归纳、得出新知

  比较以下两种运算的联系与区别:

  a(a+1)(a-1)= a3-a

  a3-a= a(a+1)(a-1)

  在第三环节的运算中还有其它类似的例子吗?除此之外,你还能找到类似的例子吗?

相关文章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斜坡的启示(优质3篇)

斜坡的启示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斜面构造上的要素; ●能够就斜面要素与用力大小的关系提出疑问,了解问题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 ●能通过实验验证斜面省力的原理。 知识与技能 ●...
教案大全2018-07-01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斜坡的启示(优质3篇)

中班健康活动公开课教案:预防龋齿有办法【优质3篇】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树立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知道牙齿健康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在观察活动中探索学习的能力。 3、 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及怎样预防。 活动准备:1、电脑、视...
教案大全2019-07-04
中班健康活动公开课教案:预防龋齿有办法【优质3篇】

《蜜蜂引路》优秀教学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蜜蜂引路》优秀教学教案(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蜜蜂引路》优秀教...
教案大全2013-03-01
《蜜蜂引路》优秀教学教案(精选6篇)

数学教案-第一章第二节【通用3篇】

初 一 数 学 备 课 稿 第 2 节 课题: 活动 思考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教案大全2012-01-04
数学教案-第一章第二节【通用3篇】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魅力》教案【实用3篇】

教学目的与要求:1、学会10个生字,理解“怯生生”、“如泣如诉”、“铮铮作响”等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感受文学作品对人精神生活的影响,学习作者通过塑造人物形象侧面反映...
教案大全2015-06-08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魅力》教案【实用3篇】

《日月潭》 教案【优选3篇】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目标: 体会热爱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
教案大全2013-09-04
《日月潭》 教案【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