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教案设计
《秦兵马俑》教案设计
篇一:秦兵马俑教学设计及反思
《秦兵马俑》
教学设计:
四、教学过程:
一、 师导入:在这个单元里,我们游览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北京的长城、颐和园,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是秦始皇主持修建的,这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还创造了另一项奇迹,那就是兵马俑。(板书课题)(出示幻灯片了解兵马俑)理解“秦兵马俑”的意思。
二、 生练习读生字生词
快速浏览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僻的词语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三、 生观看视频——全景
师:作者观看了秦兵马俑后,用了几个词对“秦兵马俑”作出了高度评价和赞美——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知道它们的意思吗?秦兵马俑到底有什么奇特之处,竟配得上用这样的词了来形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2-8自然段,看这几个自然段是围绕着哪一段话来写的。
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四、 学习第2节:
1. 师:第2自然段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认真读读这一段,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秦兵马俑规模的宏大。
2. 生自己读
3. 指名交流
排列如此整齐、规模宏大、生动形象的雕刻作品出自于中国人之手,作为中国人,心里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1,9自然段)
师过渡: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他们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呢?
四、学习第4——7自然段:
1.课文描写了哪几种俑?首先看看将军俑是什么样子的?(出示第4自然段)指名读。
2.这一个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把第一个句号改成逗号可以吗?为什么?
3、这段话不仅从外形、神态两方面描写了将军俑,而且在语言表达上也有显著的特色。(使用了很多的四字词语,这种语言简短有力,庄重鼓舞,与将军俑古老、刚毅的外形相得宜彰,并且读起来琅琅上口)生读。
电视上见过说书人说书吗?用上表情动作表演出人物的神态动作。(生尝试表演读。)
4、喜欢这种朗读方式吗?那运用这种方式自己去表演读课文中描写其他三种俑的自然段。(生自读、交流读)
5、师小结:同学们,这一支支金戈铁马,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陶俑,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秦朝兵强马壮、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威震四海的壮观场面,让我们再次自豪地读。(生读1、9自然段)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
1、过渡:即使是同一类型的兵马俑,也没有哪两个俑是完全相同的。每一个兵马俑都有自己的特点。请同学们默读第八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抓住了兵马俑的什么来写?
2、指名读。
兵马俑是2000多年前的雕塑作品,当时的科学技术非常落后,我们的祖先能够生动地雕刻出兵马俑的外形就很不简单了,而他们还能表现出兵马俑的神态,这就需要高超的制作工艺,达到相当的艺术境界,所以,每个(生齐读第一句话)
3、是啊,2000多年前制作的兵马俑形神兼备,真是让人叹为观止看着这一个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怎能不让我们为拥有这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而自豪呢?(齐读1、9自然段。)
4、现在,请同学们静下心来,再仔细端详这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品味这段话在语言上的特点。
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排列整齐,把兵马俑的神态刻画得细致入微。
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好像
(前半句描写的神态,是作者看到的,后半句是作者想象的,正是这种“看”和“想”的完美结合,才使得这兵马俑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生读。
六、仿写训练 。
第八自然段的省略号兵马俑还有很多种神态呢,省去了什么呢?作者留给我们的是思考,是回味,是创造。当你与作者一道思绪驰骋,神游兵马俑,就会用想象的翅膀触摸到兵马俑的神韵,品尝创造的快乐。请你们模仿书上的格式,用“有的??好像??”来说一句话。(放幻灯)
教学反思:语文课堂致力于一种文化场的建构,将课堂视为一张文化的网、一扇文化的窗、一口文化的井。本案的设计,致力于重现“秦兵马俑”这一世界历史奇迹。通过抓住贯穿全文的中心句“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把全文分成了两大部分来学习。第一部分抓住作者为了体现规模宏大运用了一些列的说明方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在字里行间去感受这一历史奇迹的伟大之处。第二部分用演和写的方式体会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让孩子们通过演绎各种兵马俑的神态,徜徉在兵马俑之间,并动脑动笔,对兵马俑的神态进行更多的揣摩补白,再通过朗读提升学生对这一世界历史奇迹的赞叹,从心底为中国有这一伟大奇迹迸发自豪之感。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一般要求是一课时完成,所以每个环节的施展时间是有限的,有些环节还没落到实处时,就一闪而过。
篇二:《秦兵马俑》教案及反思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海口市白沙门小学黄 萍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给课文分段,了解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 文中生字、新词的含义。
2、了解过渡段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出示兵马俑图
问:同学们,这是什么?(秦兵马俑)
师:兵马俑指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马的偶像。
2、简介资料
秦始皇不仅在生前建立统一的秦帝国,死后也想为自己营造庞大的地下王国,于是便有了“秦兵马俑”,它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曾说;“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到中国。秦兵马俑到底有怎样的魅力,让人们发出这样的赞叹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近秦兵马俑,一起来赞叹。
带着你的赞叹一起读课题两遍。“秦兵马俑”
二、 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秦兵马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 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指名读、正音 (3)指导书写“靴、擎”
(4)齐读 (5)生描红
3、出示词语
举世无双 绝无仅有 惟妙惟肖 宏伟气势
昂首挺胸 张弓搭箭 跃跃欲试 若有所思
雄兵百万 战车千乘 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
(1) 自由读 (2)读出节奏(3) 读出画
面
三、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按照哪两方面的特点来介绍兵马俑的?找出最能概括秦兵马俑特点的一句话。
2、认识过渡段
(1)出示: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
(3)课文哪几部分写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哪几部分写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给课文分段
四、抓住“过渡”,感悟“规模宏大”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描写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
2、全班汇报、交流
(1)出示句1: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 )平方米,足有()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 )个。
问:你们有什么发现?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 你能读出它的规模宏大吗?
(2)出示句2:在三个俑坑中,( )最大,东西( )米,南北宽( )米,总面积有( )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 )个左右。
问:你们又有什么发现?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从你的读中体现它的规模宏大。
3、师引读: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经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
(1)问:人们看到如此规模的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2)你还从哪些词语中去体会到它的规模宏大?
(3)你能读出兵马俑的气势吗?
(4)再次欣赏图片,感受规模宏大的气势。
五、小结
同学们,这支威武雄壮的胜利之师已跨过历史的硝烟,迈着整齐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让我们期待下节课与他们零距离接触,再去欣赏他们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说明文,而且里面的很多词语、句子非常难读,通常学生不怎么爱读。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让学生通过探读,体悟奇迹。在教学中,我以自读为重点,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精彩。
1、读出理解(重在读懂):鼓励学生选用自己最得意的方式读书,并提示学生用好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图片与信息读懂课文,注意发现并积极向自己提出问题。在充分自读中主动找同学交流互助。
2、读出见解(重在品味):点拨学生在读中注意图文结合,并在自己认为印象深刻和最能吸引自己的句段处多读多品多想,对精妙的词句要读出自己的见解与发现。如“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是承上启下句、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其中三个词点出了秦兵马俑的突出特点);又如第9自然段中的排比句;再如“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中的“绝无仅有”等。
3、读出心声(重在体验):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用声音读出自己的惊奇,用情感读出自己的赞叹。找伙伴读,互评互促,入情入境。
4、调整板书(整体构建):从总体感受入手,老师和学生一起将板书进行调整。可先将“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等重点词重调于课题下面,再将“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再让学生归类调整词语。重在强化学生对秦兵马俑特点的把握和对美的语言的感受。
通过读,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非常到位,加上图文结合,发现对秦兵马俑的兴趣也是有增无减。从这堂课中,我发现对于这样的阅读课,用“读”其实也是蛮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