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量米》【精选3篇】
科学活动教案《量米》 篇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量米是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通过量米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测量能力。本文将介绍一个针对小学生设计的科学活动教案《量米》。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 学会使用卷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 培养观察力和测量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班级准备若干个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书、椅子等);
2. 足够数量的卷尺;
3. 学生练习册。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老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并举例说明1米等于多少厘米。
2. 活动一:分组测量物体长度。老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测量,记录下测量结果并报告给全班。
3. 活动二:游戏环节。老师设计一个游戏,让学生根据给定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并比较结果,看谁测量最准确。
4. 活动三:实地测量。老师带领学生到校园内测量一些长的物体(如操场长度、篮球场长度等),并让学生记录下测量结果。
5. 总结:老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米的重要性,并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科学活动教案《量米》,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测量能力。同时,通过分组测量、游戏环节和实地测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科学活动教案《量米》 篇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量米是一个涉及到实际生活的重要概念。通过量米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本文将介绍一个更具挑战性的科学活动教案《量米》。
一、教学目标:
1. 深入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 学会使用卷尺和截尺进行测量;
3. 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班级准备若干个不规则形状的物体(如布料、线等);
2. 足够数量的卷尺和截尺;
3. 学生测量表格。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老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并举例说明1米等于多少厘米和多少分米。
2. 活动一:分组测量不规则形状的物体。老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测量,要求学生使用卷尺和截尺,记录下测量结果。
3. 活动二:挑战环节。老师设计一个挑战,要求学生测量一些复杂的物体(如弯曲的线、不规则的布料等),并比较结果,看谁测量最准确。
4. 活动三:实地测量。老师带领学生到校园内测量一些复杂的物体(如校门的高度、树的周长等),并让学生记录下测量结果。
5. 总结:老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米的重要性,并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更具挑战性的科学活动教案《量米》,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深入地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并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实地测量和挑战环节等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科学活动教案《量米》 篇三
科学活动教案《量米》
为了让孩子掌握测量容器的科学使用;发现不一样大小的容器和测量结果的关系;愿意与同伴商量,合作进行操作记录。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科学活动教案《量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米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米,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米、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铅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运米游戏,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运米?
2、幼儿第一次运米。
(1)提出要求:两人一组轮流运米,并记录运米的总次数。
(2)出示统计表格,记录每组幼儿运米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每组两人使用一个工具运同一堆米,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米:每一次要运得一样多,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米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工具刮平)
3、幼儿第二次运米,验证。
(1) 统计运米次数
(2) 引导观察数据,得出结论:同一堆米用同样的'工具,都装满抹平了来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4、幼儿第三次用不同工具运米。
(1) 幼儿预测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米,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2) 幼儿操作
(3) 统计数据
(4) 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
教师小结: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米,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5、延伸游戏
请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来运米,运的结果又会怎么样?下次我们再来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