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通用6篇】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一
标题: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够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
2.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灵活运用小数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及技巧。
2. 小数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小数的教学实例和练习题目。
2. 学生准备小数的解题笔记和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介绍小数的概念,引出小数的大小比较。
2. 讲解:讲解小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练习,并进行讲解和订正。
4. 拓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5. 总结:总结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加减运算技巧。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小数的大小比较练习题。
2. 解决实际问题并写出解题过程。
六、板书设计:
小数的大小比较
0.1 < 0.5 < 0.9
0.25 = 0.25
0.6 > 0.3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小数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加减运算技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二
标题:认识分数的概念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理解分数的概念,并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 能够将分数与小数进行转换和比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分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 分数与小数的转换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分数的实例和练习题目。
2. 学生准备分数的笔记和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分数的概念,引出分数的读写方法。
2. 讲解:讲解分数的意义和读法,以及分数与小数的转换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分数的读写和转换练习,并进行订正和讲解。
4. 拓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进行分数和小数的比较。
5. 总结:总结分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以及分数与小数的关系。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分数的读写和转换练习题。
2. 解决分数与小数的比较问题并写出解题过程。
六、板书设计:
分数的读写方法
1/2 = 0.5
2/3 = 0.666...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读写方法和与小数的转换关系,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概念理解和计算能力。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三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的乘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感知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
2、能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交流计算(含估算)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重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正确进行估算,为计算结果指出某个取值范围。
2、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关键:
1、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主题图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2、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结合实际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熟记1千米=1000米。
教学步骤
一、通过观察等实践活动为新授知识作好准备。
教学前可利用课外活动、队活动等时间进行一些观察度量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知识。A参观车丫和码头,看看汽车、火车和轮船的航运里程票价表。B观察公路的里程碑,并从这块里程碑直到下块里和碑,实地观看100米------5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体会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C测量操场四周的长度(或跑道的长度),算一算要绕几圈(或直几个来回)才是1000米。这样使学生对“千米”的长短有初步的了解。
二、复习
1、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口答:1米等于几分米,1分米等于几厘米,1厘米等于几毫米,1米等于几厘米。
3、填括号(说一说推理过程):
2米=( )分米 50分米=( )米
6厘米=( )毫米 30厘米=( )分米
7分米=( )厘米 80毫米=( )厘米
三、新授
1、 导入新课
量比较精密的零件常用毫米作单位;量课本的长、宽一般用厘米作单位;量教室的长、宽可用米作单位;那么
测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用什么单位合适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2、 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千米”。
(1)知道了1米的长度,你能想象出1000米有多长吗?
(2)出示运动场遗产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通常是400米,跑2圈半大约是1000米。
(3)推出“千米”概念,揭示进率。
A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
B引导学生对上式等号两端进行比较:用等号连接,说明它们所表示的长度怎么样?等号两端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
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一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C熟记进率。想想看:“千米”中的“千”相当于1000中的几个“0”?1000中的几个“0”相当于一个“千”?
四、练习
1、 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用单位。
教室长3( ),小明身高130( );高速公路长50( );铅笔尖长4( )。
2、 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2厘米 2分米 2千米 2米粉2毫米
3、 带领学生观察:课前在一条直的路边量出100米的距离并在两端插上标杆。问学生: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
4、 要求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做第71页“做一做”,中的两道实践题。
五、总结(略)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五
一、单元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教学内容:
万以内进位加法
三、教学目标:
1、经历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认识过程,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2、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进位的加法题
四、教学重点:
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五、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1、口算:
50+70300+500900—50044+22
30+5035+5587+49(遇到困难)
2、87+49不能用口算一下子就算出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万以内进位加法。
(二)新课展开
1、春天到了,学校安排我们坐车去动物园春游,三年级一班有45人,二班有47人,一辆车限坐88人,两个班坐一辆车能坐的下吗?
2、列式计算。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明理由。
3、同桌交流算法:
5+7=1240+40=8012+80=92
45+7=5252+40=92
47+5=5252+40=92
4、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真能干!那有没有同学直接用45+47算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思考的?(请生上台演示)
5、列竖式计算
6、多媒体出示例1图片,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7、列竖式计算(重点讲解)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独立完成做一做1、2
2、请生回答,集体讲解订正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位数的运算法则,你们学会了吗?
(五)作业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
2、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一、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从这幅图画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了: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请同学们说一说:
(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让小组内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画图等。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这时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尤其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全班汇报。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教师将其板演在黑板上。
三、分类评价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
估计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类:
1.摆学具求得数。
引导学生摆。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2.画图求出得数。
例如画出如下的图:
3.连加法。
12+12+12=36 4.数的分解组成。
10×3=30
2×3=6
30+6=36 5.拆数法。(转化成表内乘法) 8×3=24
或7×3=21
或6×3=18 4×3=12
5×3=15
18+18=36 24+12=36
21+15=36
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么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1.摆学具和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尽量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
2.根据乘法的含义用连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数的个数比较多,算起来就比较麻烦。
3.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几个乘积加起来。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
4.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然后把几个乘积相加,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也都能算,但有时也比较麻烦。如25×6=9×6+8×6+5×6+3×6等。
四、介绍竖式
从刚才议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4页看看小英是怎样列出乘法竖式的。
先出示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再出示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有发现错误,指导订正。
五、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六、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笔算时你认为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