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实用6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一
本文将介绍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和教案安排。在这个学期,学生将学习有关几何图形、分数和小数的知识。
第一部分是有关几何图形的内容。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识别各种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并学会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进行实践。
第二部分是关于分数的内容。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认识、比较和运用分数,包括相同分母和不同分母的分数之间的比较,以及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分数,提高他们的分数应用能力。
第三部分是关于小数的内容。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认识小数及其与分数的关系,包括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乘除运算。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小数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讨论、练习、游戏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二
本文将继续介绍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和教案安排。在这个学期,学生将学习有关时间、长度、重量和容积的知识。
第一部分是有关时间的内容。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认识和测量时间,包括小时、分钟、秒等时间单位的转换和计算,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表达和应用。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实践、观察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流逝,提高他们的时间感知和时间管理能力。
第二部分是关于长度和重量的内容。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认识和测量长度和重量,包括米、厘米、千克、克等长度和重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长度和重量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比较、实验测量等形式,让学生感受长度和重量的实际意义,提高他们的测量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三部分是关于容积的内容。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认识和测量容积,包括升、毫升等容积单位的转换和计算,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容积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容器比较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容积的变化和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容积理解和计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0×3,200×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每位乘积不满十)(43×2),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时间:
8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40×4 60×5 30×3 300×7 200×8
12×4 24×2 13×3 32×3 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例1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 23×30 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独立完成练习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十四3~4。
第2课时
教学内容:59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40×10 60×20 30×40 300×70 200×80
12×400 240×2 130×3 30×3 11×50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32 18 687 295 358 42
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
198×4 305×6 485×3 182×5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 22×18
(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 = 400
方法二:18≈20 22×20 = 440
方法三:22≈20 18×20 = 360
(4)比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讲讲估算的方法。
2、练习十四第8题:
(1)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93呢?
(3)请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估算。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口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四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两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
50×10 70×20 40×40 500×70 600×80
12×300 240×2 130×2 90×3 11×30
选择一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3、听算练习:
40×10 30×20 30×50 300×10 300×80
22×40 330×2 120×3 30×6 10×50
4、估算:
42×11 68×10 32×47
45×17 26×18 36×21
四人小组互相说说是怎样估算的?有多少种估算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养一张蚕需要桑叶约600千克,可产茧约50千克。
(1)小明家养了4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2)张村共养4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并弄明白两个问题的不同。
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讲评。
2、果园里有28行橘子树,每行32棵。果园里大约有多少棵果树?
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近似值还是准确的值?该怎样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
三、综合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5、6题,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得最好。
2、分组进行“夺红旗”比赛(练习十四第9题)
3、合作完成练习十四第10、12题。集体讲评。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69页例及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进行回顾和整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教科书第68页
出示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让学生读一读故事内容,再请学生说一说这一篇故事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提问:这篇文章大约有多少字?你想用什么办法解决?(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
汇报:
(1)一个字一个字地数,就能数出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个字,但如果文章长的话,就不太适用。
(2)先数每行有多少个字,一共有几行,就可以。
教师:两种方法第二种比较适用,现在我们就采用第二种方法,算一算文章大约有多少个字?
学生动手操作:
(1)每行最多有22个字,但有许多行的字数都比22少,估算每行大约20个字左右,本篇文章共有13行,所以列式为20×13=260,这篇文章大约用260个字。
提问:20×13你是怎样口算的?
(2)每行最多有22个字,一共13行,列式:22×13。
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怎样算?
二、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
学生口算后教师讲评。
提问:整十整百数乘数十数应该怎样算呢?
三、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笔算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解决问题
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七的第3、4题。
通过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列式解答,对于学生的列式,要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旅游中的数学”实践活动是由三部分组成的系列活动。在“租车”的活动中,通过解决40人如何安排车辆的问题,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用餐”活动中,通过搭配快餐,让学生懂得合理选择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计算用餐的费用,复习、应用小数的加减法。在旅游计划中,通过让学生了解旅游的路线、景点、费用等活动,提高他们收集与处理数据的能力。
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之前,教材已有类似内容分别编排在其他各册中,学生已有初步的活动经历、体验。加之我班学生经济条件有限,外出旅游的机会少,要体会旅游中的情境稍有困难。但学校处在旅游之地,离旅游景地较近,对旅游有所了解,因此,我在创设情境时,选择了带领同学们去模拟旅游。将租车、买门票、参观、用餐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数学思维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旅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在解决如何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历观察、思考,运算等数学练习过程,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那些美丽的地方?谁来告诉老师。(指名学生回答)
2、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临潼也是一座旅游名城,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华清池、骊山、鸿门宴遗址、西安事变蜡像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你们最想去哪旅游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兵马俑博物馆旅游,去探究旅游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旅游中的数学)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以前旅游美好经历的回忆,为后面旅游活动作铺垫;接着利用临潼丰富的旅游资源, ,创设去临潼兵马俑博物馆参观的情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模拟旅游的活动中。创设这样的旅游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强烈地学习兴趣,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租车
1、师:那么,我们要想去旅游,该怎么去呢?(乘车)让我们一起去租车吧!请大家看,从屏幕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呢?(课件出示情境信息)
(1)共有40人去参观。
(2)有两种型号的车可以租:大车限乘18人,每辆160元;小车限乘12人,每辆120元。
2、提出问题:我们怎样租车呢?
(1)同桌讨论租车方法,指名口答。
①可以租大车。大车坐的人多。②可以租小车,小车花的钱少。
③我觉得两种车都可以租……
3、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想法很好,我们租车时不仅考虑怎样租车比较省钱,还要考虑让车的座位尽量坐满,如果不可能坐满,空位必须尽可能少。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32页例7的第二题及做一做
教学要求:
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5分钟口算练习
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415÷3280÷6
二、新授
1、出示例2:56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克隆鼠展览。平均每批有多少人?还剩几人?
(1)全班读题,题目里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做什么方法?怎么列式?
undefinedundefined
(2) 562÷4,请你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再在四人小组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学生板演
(3)汇报:你是怎么算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商0,不写行吗?为什么?
(4)全班口答
2、做一做:631÷3340÷2704÷5843÷6
(1)同桌任选两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
(2)请学生板演,说算法。
(3)集体订正
3、巩固: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传递了816米,平均每天传递了多少米?
(1)独立完成后同桌说算法
(2)集体订正
4、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三、作业
1、33页第一题第二排
2、33页第四题和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