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一
主题:《草房子》阅读教学
目标:通过学习《草房子》,学生能够理解和领会作者梁实秋的文学创作特点,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1. 理解《草房子》的主题和情节;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
3. 讨论小说中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草房子》的背景和作者梁实秋的生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草房子》,并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3. 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4. 讨论:组织学生就小说中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展开讨论,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和领会其中的内涵。
5. 总结:通过教师总结和引导,让学生对《草房子》的主题和作者的创作特点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写作等形式的创作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草房子》中的情感和思想。
评估方式:通过课堂讨论、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进行评估。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二
主题:《诗经》赏析教学
目标:通过学习《诗经》,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领会其中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1. 了解《诗经》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
2. 认识《诗经》中的韵律和意境;
3. 感受《诗经》中的情感表达和意义传达。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音频等方式介绍《诗经》的背景和特点,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赏析:指导学生阅读《诗经》中的经典篇目,让学生感受其中的韵律和情感表达。
3. 分析:帮助学生分析《诗经》中的意境和文学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
4. 讨论:组织学生就《诗经》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展开讨论,促使学生深入领会其中的审美意义。
5. 总结:通过教师总结和引导,让学生对《诗经》的历史地位和文学魅力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朗诵比赛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评估方式:通过课堂表现、作品展示等方式对学生的诗经赏析能力进行评估。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三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听写词语。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
1.读课文(1~10)
1)有感情的朗读,思考:小岛是一个怎样的岛?礁盘南边有什么秘密?菜地的土、菜种从哪儿来?你从什么中得到体会呢?
2)小组讨论。
3)班内交流。
岛上条件艰苦,战士们克服困难,创造美好生活,建设海岛。他们爱海岛就如爱自己的家。
2.读第11~25自然段。
1)小组交流讨论:将军为什么变了脸色?将军看到了什么?队长说了什么?将军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战士们有什么行动?从这些情节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2)班内交流。
a)菜地竟构成了一幅中国地图,表达了将士们对祖国、对海岛的热爱之情。
b)将蔬菜给首长吃,表达了战士们对首长的爱戴。
c)首长将菜倒进汤里,哽咽着说“我谢谢你们”,表达了将军对战士们的关爱。
d)“战士们自觉的围了过来,让将军把一勺一勺的菜汤舀到碗里”。表现了战士们理解将军,更用行动表达对将军的理解、爱戴。
e)感受将士们为了祖国的海岛同甘共苦的品质。
3.读26自然段,思考:
将军有什么举动?这一举动的含义是什么?
交流明确:
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敬意,对战士的感激……
4、选取自己感动的片段,感情朗读。
三、情感升华
1.感情朗读,体会将士们的爱岛之情,也表达对将士们的崇敬之情。
2.给驻守边关、海防前哨的解放军叔叔写一封慰问信。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
4、礁盘
小岛(礁盘)没水、没树、没草、没土
战士绿色菜地(中国地图)
将军行军礼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义,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知战士们的精神品质,从而受到思想熏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想象情境,探究课文内容。
2、品读、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体会其对祖国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海防战士的爱岛爱国之情,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想象、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2、反复朗读,品析将士的言行,体会将士们第祖国海岛的热爱。
教学准备:
礁盘的有关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祖国母亲;驻扎在海岛上的边防战士,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对海岛的爱。我们一起来阅读《礁盘》,感受边防战士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生字的字音,辨别字形。
2)理解词义,了解文章的内容。
2.小组交流讨论。
3.班内交流讨论。
1)读准生字的字音,辨别字形。
驮(tuo)蔬(shu)熬(ao)罐(guan)秧(yang)筷(kuai)构(gou)
2)理解词语。
凝视:聚精会神的看。
沉吟:低声吟咏(文辞、诗句等);(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3)文章的内容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相关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中心事件。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10)将士们在礁盘上借助大棚种出了蔬菜。
第二部分(11~25)将士们共享劳动成果。
第三部分(26)将军向“地图”,行了一个军礼。
三、再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1、学生自读,提出疑难问题。
2、交流归纳疑难问题。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读通顺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知英雄杨靖宇的精神品质。
3、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英雄杨靖宇的精神品质,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坚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了千千万万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风雪重围》,就是发生在抗战中一个真实的故事。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2、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听写字词,纠正读音,辨别字形。
2、理解词义。
3、指名读课文,回答问题。
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1、自读课文,思考:
(1)杨靖宇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知的?
(2)口述课文,理清思路。
2、交流讨论。
3、班内交流汇报:
(1)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来感悟英雄的精神品质。
人物的动作、语言、行为的描写。
日军的反衬。
(2)记人叙事的写法。
4、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感情朗读。
5、学习英雄的事迹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3风雪重围
山林三尺深的积雪零下40摄氏度
杨靖宇吨周旋抗击殉国
日寇咬牙切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