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的乘法口诀》课堂教案设计(优秀3篇)
《7的乘法口诀》课堂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7的乘法口诀。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7的乘法口诀。
2.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1. 七张卡片,分别写上7的乘法口诀的答案。
2. 小黑板和粉笔。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7的乘法口诀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教师向学生展示七张卡片,分别写上7的乘法口诀的答案,让学生观察并记忆。
3. 练习:教师将卡片翻面,让学生根据题目回答答案,加深记忆。
4. 操练:教师出示一些计算题目,让学生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5. 巩固:学生们可以在小组之间进行竞赛,看谁能最快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6. 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7的乘法口诀,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都能够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且能够熟练运用。同时,学生们在竞赛中也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7的乘法口诀》课堂教案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帮助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减少依赖计算器的情况。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2.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彩色粉笔和黑板。
3. 小组活动的题目卡片。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小游戏引入7的乘法口诀的话题,让学生猜测规律。
2. 学习:教师通过PowerPoint课件向学生介绍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并让学生跟随读。
3. 练习: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题目卡片,让学生用口算的方式解答。
4. 操练:学生在小组内互相练习,帮助彼此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不仅掌握了7的乘法口诀,还了解了口算的重要性。同时,小组合作的活动也让学生们之间的合作意识得到了提升,学习氛围更加融洽。
《7的乘法口诀》课堂教案设计 篇三
《7的乘法口诀》课堂教案设计
第1课时 7的乘法口诀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以操作为基础展开教学。
直观操作是理解意义的基础,迁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模式,本教学设计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用一副七巧板拼成一个图案,组织全班进行展示与交流,很容易利用旧知的`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进而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和来源。
2.自主探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实现学习目标。本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尝试自主编制乘法口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不断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体验。
3.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
课堂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的课堂练习以多种形式呈现,如以对口令、开火车等形式记忆乘法口诀,提高学生记忆的兴趣和效率,然后通过游戏,对7的乘法口诀和算式进行综合练习,练习要有梯度,难度要适宜,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七巧板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七巧板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口算下面各题。
4×5= 5×6= 3×4=
1×3=4×6= 6×2=
5×5+5= 6×3+8=2×4+3=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课前进行表内乘法(一)及乘加两步混合计算的训练,既为新知的学习作了铺垫,又有利于运用知识迁移,更好地学习新知。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猜谜语。
“七块小木板,有边又有角。一会大公鸡,一会凶恐龙。快快动动脑,猜猜它是谁?”你能猜出是什么吗?(生回答:七巧板)
2.提出问题:1副七巧板有7块,那2副七巧板有多少块呢?3副,4副,5副,6副,7副呢?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一起探讨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对7的乘法口诀有了初步的印象,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自主探究,编制口诀
1.尝试拼图。
师:请同学们试着用一幅七巧板拼图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一说你拼成的图案像什么?(独立操作,拼成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与同学交流)
2.展示作品。
师:请每个小组挑选出最满意的图案,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仔细观察,看看每个拼好的图案像什么,每个图案是不是都由7块拼板拼成)
解决方案, 学习目标, 小学数学, 七巧板, 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