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案【精选6篇】
《圆的认识》教案 篇一
圆,作为几何图形中最基础的一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形状之一。在数学中,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掌握了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对于学生的几何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关于圆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性质。
2. 掌握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方法。
3. 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
2. 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三、教学内容
1. 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到一个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
2. 圆的性质:
(1)圆的直径是圆的最长线段,等于圆周长的两倍。
(2)圆的半径是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
(3)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2πr。
(4)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2。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圆形物体,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圆的特点。
2. 概念讲解:讲解圆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
3. 计算练习:让学生进行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练习,巩固知识。
4. 实际问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馈
通过练习和问题解答,检验学生对于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及时纠正错误。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圆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圆的认识》教案 篇二
圆是几何中的一种基本图形,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形状之一。在数学课堂上,学生通常会在小学阶段学习到关于圆的知识,包括圆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如何设计一节有趣、生动的圆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方法。
3. 能够应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
2. 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三、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圆形物体或圆形图片,引起学生兴趣,让他们猜测这是什么形状。
2. 概念讲解:介绍圆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动画或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理解。
3. 计算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练习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应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设计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和面积。
5. 总结反馈:让学生总结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回答问题。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圆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几何学习兴趣。希望这节教案能够为老师们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圆的认识》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能区分出圆形和方形,知道圆形和方形的基本特征,
2、能正确寻找周围生活中类似的圆形物和方形物。
教学准备:
1、一辆较大的汽车玩具,自制的圆形蛋糕和方形蛋糕。
2.活动室的四周摆放各种圆形和方形的物品。
教学过程:
1、出示自制的圆形蛋糕和方形蛋糕。
小狗要过生日,朋友们送来了两个蛋糕。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形状的蛋糕吗? (圆蛋糕、方蛋糕)它们有什么不同?
2、出示玩具汽车,引导幼儿观察。汽车上哪儿是圆的,哪儿是方的?
讨论:汽车的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3、寻找活动室中像车轮一样可以滚动的东西。(茶叶罐、饮料瓶等)
4、请幼儿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的,哪些东西是方的。
教学延伸:
1、平时教师可以带幼儿到室外找一找、说一说圆的和方的物品
2、在家里,家长可以带幼儿复习圆形和方形的物品,请幼儿辨认。
《圆的认识》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修订本)第115—118页。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经历“做”圆、画圆的过程中认识圆的特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
3.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应用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多媒体演示自然界中的圆,有向日葵的花盘、荷花池中的莲蓬、平静水面的圆形涟漪……
谈话:从我们欣赏的这些美景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举例:这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圆,其实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为制造的圆,请你举出实例,好吗?(学生举例)
质疑:(出示圆形喷泉水池图片)看了这个圆形喷泉水池,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
小结: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有关圆的问题。(板书课题)
【评析: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入手,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二、合作探究
1.“做”圆。 ,
谈话:请大家先在小组里商量,然后用提供的材料动手“做”一个圆。(材料有:图钉一枚、绳子一根、铅笔一枝、吹塑纸一张、剪刀一把。)
(1)展示学生“做”出的圆;
(2)让学生汇报“做”圆的方法;
(3)交流“做”圆的关键。
小结:“做”圆的方法是先在绳子的两端各拴上图钉和铅笔,然后把图钉固定在吹塑纸的中央,拉紧绳子用铅笔围绕图钉画一圈,把它剪下来,就“做”出了一个圆。其中关键的步骤就在于不仅固定的图钉不能移动,而且转动时一定要拉紧绳子。
【评析:利用提供的材料动手“做”圆,使学生在实践中初步感知了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同时明确了图钉固定点到铅笔画出的圆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2.画圆。
提问:画圆的工具是什么?你会使用圆规画圆吗?
请大家用圆规随意在纸上画出两个圆,并说说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思考:如果要求画出的圆是同样的大小,该怎么办呢?(学生讨论)
小结:只要把圆规两只脚分开的距离保持一样长,那么画出的圆一定同样大小。
【评析:让学生用圆规试着画圆,形成实践的体验后,再交流画圆的方法和感受,充分体现了探索性的学习方式。】
3.认识特征。
谈话:请大家把画在纸上的圆剪下来,然后把这个圆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打开,反复折几次。(学生操作)
提问:把对折的圆展开后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
必要时引导:几条折痕在圆中心会怎样?几条折痕的长度怎样?
翻开课本第116页,看书并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1)什么是圆心?什么是半径?什么是直径?
(2)一般用什么字母来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呢?
(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
(组织交流,得出结论。)
小结:圆的特征十分明显。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无数条直径,并且这些半径的长度相等,直径的长度也相等;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则是直径的 ;一个圆的大小是由半径的长短决定的,圆的位置由圆心所在的位置决定。
【评析:学生探究圆的特征,首先通过动手折纸的实践活动,发现折痕同样长,并且相交于一点,直观感知了圆心和直径;然后在看书自学的基础上,通过讨论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等概念,弄清了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学生对圆的各部分名称的认识及特征的探究经历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过程。】
三、巩固深化
1.在折纸的圆上画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并用字母把它们标出来。
2.指出下面各圆中的半径和直径。
3.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2)直径3厘米的圆比半径2厘米的圆要大。
(3)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4)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时,圆规两只脚分开的距离应是4厘米。
4.从下面的图中,你能够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你又能联想到什么?
【评析:练习设计目的明确,层次清晰,针对性强,巩固、深化了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
四、总结延伸(略)
总评
圆是学生十分熟悉的一种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本课的设计,教师不过分拘泥于教材内容,而是创造性地开发教材资源,充分关注学生的经验,用心捕捉圆在生活中的原型,创设出特定的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还独特地安排了“做”圆、画圆等环节,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做”圆的操作中感知了圆是曲线图形,在画圆的实践中体验了圆的特征。在对圆的特征形成直观体验的基础上,通过看书自学,引导学生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以及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整个教学设计,教师注意创设情境、点拨诱导,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在互动交流中不断释放出潜能,完善自我的认识。
《圆的认识》教案 篇五
一、通过操作初步感受圆的特征
1、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
2、在每个小组的袋子中有许多各种形状的纸片,当然这些图形的纸片也有,其中圆形纸片有四张,每人只能摸一次,你能摸出圆形纸片吗?(小组活动,袋子中还有椭圆形纸片。)
你们摸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摸出椭圆形纸片?
为什么不会摸出这些图形的纸片呢?(比较得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二、自主探索研究圆的特征
1、椭圆和圆虽然都是曲线围成的图形,但是可以比较容易地加以区分,也就是说,圆和椭圆相比,圆是有特殊之处的。圆究竟有什么特征呢?你们想自己研究吗?
2、取出在家剪好的圆纸片,你们在家练习了画圆,说一说画圆有什么诀窍。
结合回答,教学圆心。
3、下面可以研究圆的特征了
活动要求:(投影)
1、自己通过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找出圆的特征,写在记录纸上。
2、在小组中和同学交流。
3、小组总结圆的特征。
汇报:
(1)椭圆从中心到圆上的距离不相等,圆从圆心到圆上的距离相等。(教师要结合教学半径)
(2)椭圆和圆对折后都可以重合,椭圆有两种对折方法,圆有无数种对折方法。(教师要结合教学直径)
(3)椭圆没有圆圆。(提问:为什么椭圆不圆?)
(4)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三、运用圆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1、圆的特征在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车轴为什么要安放在圆心?
2、圆的特征还能解决一些游戏问题
套圈游戏
课件演示画面:15个小朋友在玩套圈比赛,离杆心有近有远。动画:各人投了一个套圈,小明最后投,只有小明套中(小明离杆心最近)。小明高兴的神态说:还是我投得准
教师提问:同学们,对小明的话,你们有什么想法?(引出这样比赛不公平,大家要站在距离杆心同样远的位置)
(2)课件演示画面:15人站成一行,仍然距离杆心有远有近。
教师提问:同学们,站成一条直线行吗?到底要怎样才公平呢?(要站成圆形才公平)
课件演示画面:15人围成圆形,但杆心不在圆心。
教师提问:要站成怎样的圆形才算公平?(围着杆心,杆心要在最中间、中心)
在操场上怎样才能画出这样的一个圆形来呢?(可以把绳子拉直,一端固定不动,一端拴上粉笔,)
课件演示:为什么要一端固定不动?为什么要拉直绳子?
把小明站的位置看作圆上的任意一点,现在15人任意地站在圆上,你觉得公平吗?(公平)为什么?
3、利用圆的特征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
(1)已知圆的半径(直径)求直径(半径)
(2)在正方形中画最大的圆,已知正方形边长。
(3)在长方形中画最大的圆,已知长方形的宽。
四、总结
如果有一位同学病假,你要打电话告诉他今天学的内容,想一想,你要告诉他什么?
《圆的认识》教案 篇六
【学习目标】
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是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
难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直径、半径与圆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 简单说说下面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2、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二、合作探究:
1、尝试画圆:①利用硬币或其它圆形轮廓描圆; ②利用图钉和线画圆;
③用圆规画圆; ④用圆形物体用力在纸上压印圆;
⑤线一头系上重物旋转形成圆……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圆心:用圆规画圆时,针尖所在的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半径的长度就是圆规两个脚之间的距离。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思考: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半径、多少直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 ①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③在同一个圆里,d=2r;
四、巩固练习
1、辨一辨。(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①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②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圆规的两脚之间的距离应是4厘米。( ) ③半径2厘米的圆比半径1.5厘米的圆大。( )
④圆的半径是射线。 ( ) ⑤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⑥车轮为什么是圆形?谁能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为什么车轴要装在圆心上?
2、填一填
五、自我检测
1、基本练习,填空。
(1)圆中心的一点叫做( ),用字母( )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 )。
(2)( )叫做半径,用字母( )表示。
(3)( )叫做直径,用字母( )表示。
(4)在一个圆里,有( )条半径、有( )条直径。
(5)( )确定圆的位置,( )确定圆的大小。
(6)在一个直径是8分米的圆里,半径是( )厘米。
(7)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 )。
(8)在同一圆内,所有的( )都相等,所有的( )也相等。的长度等于( )长度的2倍。
六、反思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60页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