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优质3篇)
课文《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 篇一
【导言】
《游褒禅山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游记散文,通过作者游览褒禅山的经历,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思考人生之意义。
【教学目标】
1. 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其文学特点。
2. 理解《游褒禅山记》的内容,掌握其中的重要意义。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柳宗元的文学特点,掌握《游褒禅山记》的主要内容。
难点:理解并感悟文章中蕴含的哲理和审美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褒禅山的自然景色,引起学生对自然之美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与讨论
1. 介绍柳宗元的生平及文学成就,让学生了解作者背景。
2. 分段阅读《游褒禅山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3. 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的哲理和情感,启发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三、拓展延伸
1. 让学生展示褒禅山的图片或绘画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
2. 鼓励学生写游记或感想,表达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游褒禅山记》这一名篇,也培养了对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感悟能力,提升了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课文《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 篇二
【导言】
《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描写褒禅山自然景色的游记散文,展现了作者柳宗元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这篇课文引导学生了解唐代文学风貌,感受自然之美,思考人生之意义。
【教学目标】
1. 了解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及其代表作品。
2. 理解《游褒禅山记》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游褒禅山记》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特点。
难点:深入挖掘文章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启发学生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唐代诗词、画作等展示唐代文学艺术风貌,引发学生对唐代文学的兴趣。
二、学习与讨论
1. 介绍柳宗元的生平及文学成就,让学生了解作者背景。
2. 分段阅读《游褒禅山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3. 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的哲理和情感,思考人生意义。
三、拓展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文章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设计相关小活动,如写游记、绘制褒禅山景色等,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文学特点和《游褒禅山记》的主题,也培养了对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感悟能力,提升了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希望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继续深入探索唐代文学的魅力,感悟人生的真谛。
课文《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 篇三
课文《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文《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诵读并尝试背诵第三自然段。
2、落实虚词“其”的用法,翻译文章中的重点语句。
3、找寻文章中哲理性语句并尝试用一句话概述感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去标点、抠空诵读的方式,诵读并尝试背诵第三自然段。
2、利用工具书,小组合作,梳理“其”的基本用法。
3、翻译重点语句,总结文言翻译的注意事项。
3、迁移提升,结合文中哲理性语句谈生活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发。
【教学重点】
检查落实第三段的背诵,“其”的意义及用法,重点语句的翻译。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任务:
1、翻查字典,梳理“其”的意义和用法。找出本课所有“其”的句子,分类整理并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一例附在相应义项后;
2、熟读并通译全文,圈出疑难,通过小组讨论、查工具书的方式解决问题。
一、课堂热身,诵读第三自然段。
1、去标点诵读。
2、抠空诵读。
3、抠更多的空诵读。
4、仅余提示性文字诵读。自我检测,并通过“抢背”的方式展示。
5、在老师的提示下,试背全段。
二、文言词句落实。
出示课前准备任务,检查落实。
1、教师分类列举本课含有“其”的句子,随机抽取学生投影这些句子并讲解。其他学生评价、质疑。
2、根据课前学生翻译文本所暴露的问题,筛选有疑难的`句子进行当堂翻译检测。
分别找学生上台书写,各小组选出代表进行评价、完善。教师根据学生翻译的情况适时提醒文言翻译的注意事项,如:文言的意识(单双音转换、词类活用等)、语境的意识等。
三、深读文本,拓展提升。
师引导:经典有永不衰竭的探求价值。《游褒禅山记》对我们学习的意义还在于它是一个素材宝库。文中那些富含哲理的语句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尝试从文章中找寻这样的句子,并用一句话概述你的体悟。
师示范:“‘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无限风光在险峰,没有接受磨砺的勇气,怎能收获别样风景。”
生自我思考,尝试写下新的感悟。
生展示交流。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游褒禅山记》对我们的学习还有什么启示呢?比如深入把握作者情感的方法,比如写作时材料取舍的借鉴,比如文章的构思,比如……。我们课下可以更深入地思考,发掘经典更多的解读价值。
作业:仿照本节课深读经典的方法,选择本单元的其它文章进行解读。
《游褒禅山记》教后反思
这次全市优质课比赛的主题,党老师定为“文言文课堂教学观摩”,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来探讨和研究文言文教学。我有幸在这次活动中获得了现场课展示的机会。在准备过程中,碰到了很多困难,粗列有以下几点:
1、文言文教学的课堂应该是怎样的?突出“文”,还是突出“言”?若“文”“言”兼顾,应如何协调,课堂节奏如何把握?
2、对于学生学过的文章怎么教的问题。作为新授课讲的话,这篇文章有大量可讲之处,如:词句上可讲讲“其”、词类活用,可讲讲具体语句的翻译;构思上可讲因事说理的写法,叙议结合的结构;内容上可讲成功的要素“志、力、物”及“深思慎取”的治学态度。可是,这些也一定是学生当初学这篇课文时老师重点讲授的内容。如果只求形式上的创新,难免有新瓶装旧酒之嫌,并不能让学生有新的收获,这岂不是抛离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充分考虑学情的话,就意味着这节课的设计方向只有两个——一种是按第三课时来上,一种是按复习课来上。可是活动当天我面对的会是什么样的学情呢?答案是未知。
4、这篇文章的词句理解难度不大,按已授课方向准备,“言”的部分处理什么呢?本课层次清晰,所说之理不难理解,“文”的部分还有什么可处理之处呢?一篇冷静的、理性的、有思辨意味的文章怎么讲出点语文味,甚至是文化味呢?
可以说这些困难直到讲课前一天去见学生都没有完全得到解决。可是,有两点我很清楚。第一,“其”这个虚词最适合用这一课来总结。所以见到学生后我布置下了一个明确的课前准备任务——翻查字典,梳理“其”的意义和用法,找出本课所有“其”的句子,分类整理并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一例附在相应义项后。第二,明天我面对的是这些学生,明天的课也将在对他们了解的基础上展开。于是我问了学生几个问题:你对这篇文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第三段是要求背诵的,你还会吗?通译全文,哪些句子是你翻译时仍有困难的?
在了解了学情之后,我的心里有底了,接下来就是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如何组织课堂的问题了。之前的几次试讲,方案都是被推翻的。可是我和一中语文组的同仁们在以下几点上达成了共识:
1、无论是教授哪一类文本,教学上都应该着眼于两条思路——培养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2、语文课堂应力能融合新课标所提出的“三维目标”。
3、教学中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
4、作为已授课的再次讲授,教学中应既有检测巩固,又能依托于对教材的解读,进行拓展提升。对这一课来说,引导激发学生思考人生,谈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度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