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精选3篇】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篇一

引言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定律之一。通过学习这一定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行方式。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份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帮助您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知识。

教学目标

1. 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内涵。

2. 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能够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

1. 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和解释。

2. 物体在受力情况下的运动状态。

3. 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小车、轨道、弹簧秤等。

2. 教学课件: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实验演示图片和视频。

3. 教学笔记:整理好的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点和实验步骤。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引出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内涵,引导学生理解物体在受力情况下的运动状态。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演示,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器材,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4. 讨论:展开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体会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牛顿第一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笔记,巩固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要点。

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方法,写出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

扩展阅读

1. 了解牛顿第二、第三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2. 阅读相关案例,深入理解牛顿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牛顿第一定律已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这一定律,更好地探索世界的奥秘。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篇二

介绍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是中学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和实验演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应用。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份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帮助您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教学目标

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3. 能够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

1. 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和解释。

2. 物体在受力情况下的运动状态。

3. 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小车、轨道、弹簧秤等。

2. 教学课件: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实验演示图片和视频。

3. 教学笔记:整理好的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点和实验步骤。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场景,引出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内涵,引导学生理解物体在受力情况下的运动状态。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演示,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器材,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4. 讨论:展开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体会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牛顿第一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笔记,巩固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要点。

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方法,写出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

扩展阅读

1. 了解牛顿第二、第三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2. 阅读相关案例,深入理解牛顿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牛顿第一定律已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这一定律,更好地探索世界的奥秘。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篇三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理想斜面的教学,体会理想实验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惯性和质量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法、讲解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撕纸游戏

  猜一猜:

  1.一张纸已剪成两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

  2.现在把纸剪成三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

  大家不要动手,先猜一猜。

  3.如果在中间的纸下面夹一个夹子,然后迅速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

  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是这样一个结果呢?怎样解释我们的游戏呢?其实,在我们的游戏中还涉及到一个古老的话题──力和运动:用力撕纸,纸条断开运动起来。运动和力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体验古人的探究过程,学习古人的探究方法,进一步理解论述运动和力关系的牛顿第一定律。

  (二)新课教学

  1.情景设问,经验猜想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运动和力如影随形,总是和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比如:马拉车则车前进,不再拉,前进的车会停下来;人象推车则车前进,不再推,前进的车会停下来;踢球,球沿草地向前滚动,不再踢,滚动的球会慢慢停下来。

  思考:运动和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最早提出这个问题并给出经验猜想的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他根据生活生产经验猜想: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运动需要力维持。

  他的观点来自实际经验,还能用实际经验验证,所以被人们广泛接受,并维持了近两千年。

  设问:我们现在知道,他的观点是错误的。那么他有贡献吗?

  亚里士多德的贡献: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首先质疑并深入研究的是十六世纪的伽利略。他观察了球的滚动。

  2.质疑假设,科学猜想

  当球沿斜面向下滚动时,它的速度增大,而向上滚动时,速度减小。他由此猜想:当球沿水平面滚动时,它的速度应该不增不减。实际观察的结果是:沿水平面滚动的球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

  ①现象:沿水平面滚动的球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球停下来是因为没有力的作用。伽利略恰恰从这一现象出发,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质疑。

  ②质疑:滚动的球之所以停下来,真的是因为没有力的作用吗?

  设问:球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伽利略之前,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摩擦力这种无形的力,伽利略是第一个意识到摩擦力的人。

  他改变了水平面的粗糙程度,发现:水平面越光滑,球滚得越远。于是,他推断这是摩擦阻力作用的结果。

  结论:滚动的球停下来,是摩擦阻力作用的结果。

  ③假设:若没有摩擦阻力,沿水平面滚动的球将怎样运动呢?

  ④猜想:若没有摩擦阻力,球将永远滚动下去。

  过渡:伽利略设计了一个双斜面实验。

  3.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1)双斜面实验

  左斜面固定,右斜面倾角可变。实验中我们设定小球始终从左斜面定位卡处由静止释放。

  ①固定右斜面,改变小球所受的摩擦,观察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怎样变化。重复一次。

  思考:

  1.小球所受摩擦阻力的大小与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2.摩擦阻力的大小与释放点到上升的最高点的高度差是什么关系?

  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会上升到多高的地方?

  ②减小右斜面倾角,观察小球沿斜面运动的最远距离怎样变化。重复一次。

  思考:

  1.减小右斜面倾角,小球沿斜面运动的最远距离如何变化?

  2.如果没有摩擦,减小右斜面倾角,沿斜面滚动的最远距离怎样变化?小球将上升到多高的地方?

  ③将右斜面放平,释放小球,观察小球的运动。

  思考:

  1.如果水平木板足够长,小球会停下来吗?

  2.如果没有摩擦,水平木板足够长,小球将滚到哪里去呢?

  过渡:伽利略的双斜面实验是一个理想实验。

  (2)理想实验的魅力:

  实验(事实)+逻辑推理

  通过可靠的实验事实,加上合理的逻辑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方法。

  理想实验的魅力:实验不能实现的地方,思维向前一步。

  这种方法非常了不起!爱因斯坦是这样评价的: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这个评价实事求是,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经历了2000多年,物理学徘徊不前;从伽利略到爱因斯坦,只经历300多年,物理学的大厦初步建立,大师辈出。这都得益于伽利略首创的实验研究方法。

  过渡:通过双斜面理想实验,伽利略得出了结论。

  (3)伽利略:若没有摩擦阻力,沿水平面滚动的球将永远滚动下去。运动不需要力维持。

  回顾、思考:

  ①静止的车、足球为什么运动起来?

  ②运动的车、足球为什么会停下来?

  ③力和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设问:运动状态是用什么物理量描述?

  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受到了推、拉力;由运动变为静止,受到了摩擦阻力。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受到了脚的力;由运动变为静止,受到了草地的摩擦阻力。

  过渡:与伽利略同时代的法国科学家笛卡尔对他的观点进行了补充。

  4.补充完善,形成定律

  (1)笛卡尔的补充: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永远不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而只保持在直线上运动。这应成为一个原理,它是人类整个自然观的基础。

  笛卡尔补充了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过渡: 1642年,伽利略逝世,1643年牛顿在英国诞生。牛顿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主要贡献有发明了微积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经典力学,设计并制造了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等等。

  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牛顿把伽利略、笛卡尔的正确结论总结成为牛顿第一定律,它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过渡:现在我们来理解定律。

  (三)巩固提高

  思考:牛顿第一定律中论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是怎样的?

  1.运动和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阻力很小的现象:冰壶

  从视频可以看出,冰壶在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几乎不变,直到碰上另一个冰壶。

  思考:定律中还论述了什么呢?

  3.惯性:

  ①概念: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设问: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有惯性吗?

  当物体做变速运动时,由于惯性,物体会抵抗速度的改变,从而使速度的改变需要一段时间。比如汽车紧急刹车时不会立即停下来,而是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

  ②一切物体有惯性,有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

  物体惯性大,“本领”大,运动状态难改变;物体惯性小,“本领”小,运动状态易改变。

  思考并猜想:物体的惯性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四)小结作业

  1.了解了运动和力关系的探究过程。

  在探究过程中,亚里士多德是开拓者。伽利略首创了理想实验方法;笛卡尔补充了伽利略的观点;牛顿提出了惯性、力、惯性参考系的概念。

  2.体会了理想实验的魅力:实验(事实)+逻辑推理

  3. 深入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了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4.后来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又进一步发展了牛顿第一定律。没有哪一个定律是终极真理,物理学的大厦永不封顶,还等待你们为它添砖加瓦!

  课外探究:有人说刘谦的螺丝魔术颠覆了牛顿第一定律:不给螺帽力的作用,螺帽也能运动起来。你怎么看?请在百度中搜索“刘谦螺丝魔术揭秘”,弄清刘谦螺丝魔术的原理。

  五、板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

  一、历史回顾

  二、第一定律探究实验

  三、惯性定律

相关文章

庆元旦主题班会教案

在欢庆元旦到来之际,召开庆元旦主题班会,同学之间互送新年贺词,互赠新年礼物,以歌舞、游戏等活泼轻松的形式来感谢老师,感谢父母,并感受新年的快乐,用积极向上的态度迎接新年的到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庆元旦主...
教案大全2018-09-04
庆元旦主题班会教案

《面具》教案【优秀3篇】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多种不同风格面具的艺术特色,参与美术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2.学习用纸质材料设计制作表现特点突出的面具,进一步提高创造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体验设计制作...
教案大全2014-09-03
《面具》教案【优秀3篇】

大班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公开课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
教案大全2015-03-06
大班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6篇】

小学语文我爱三峡教案【优质3篇】

知识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三峡的美丽景色;能力目标:能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想象所描绘的景象。情感目标:能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三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案大全2015-03-01
小学语文我爱三峡教案【优质3篇】

《我与地坛》教案一【推荐3篇】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生命、亲情的感悟。 2.把握散文的思想脉络。 3.揣摩语言的抒情风格。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年轻人,在他21岁生日那天,因为腿部疾病住进了医院,从此,就再也没能站...
教案大全2018-08-05
《我与地坛》教案一【推荐3篇】

一年级美术教案【经典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美术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案大全2019-05-07
一年级美术教案【经典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