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竹石》《石灰吟》 教案【优选3篇】
《墨梅》《竹石》《石灰吟》 教案 篇一
在教学《墨梅》这首诗时,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的诗歌作品。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作者汪国真的生平和文学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其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探讨诗中的意象和抒情情感,让他们深入体会诗歌的美和哲理。此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讨论,让他们通过朗诵和交流,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魅力和韵味。
在教学《竹石》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入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这首充满哲理的诗歌。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让学生领略诗人对竹石的赞美和感悟。其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让他们体会诗歌的美和内涵。此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以竹石为主题,写一首自己的诗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石灰吟》这首诗时,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诗歌。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诗人杨万里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其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结构,让他们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此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赏析和讨论,让他们通过交流和思考,深入品味诗歌的深刻内涵和情感表达。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运用,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这三首经典的诗歌作品,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和审美素养。
《墨梅》《竹石》《石灰吟》 教案 篇三
《墨梅》《竹石》《石灰吟》 教案
教材说明:
本课选了三首古诗,三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它们所写的事物不同,但都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诗的大意是:我平常画画洗砚的水池边上有一颗梅树,那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全诗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
《竹石》也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诗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全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石灰吟》的大意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学习咏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忆古诗,激发兴趣。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块瑰宝,那么你都会背诵哪些古诗句呢?
2、忆学法,迁移旧知,为自学古诗做好铺垫。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首古诗。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意境,悟诗情。
二、授新
(一)《墨梅》
1、个人自学
依照学法自学《墨梅》
2、小组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学合作探究,提出不懂得问题。教师深入小组,适当指导。
3、大组汇报
学生按照刚才总结的学法,依次汇报。结合查阅的资料、结合插图等等,尤其是对重点字意诗意,说一说、议一议,互动补充。
4、诵读感悟
在理解诗句含义、初步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先自由练读,再指名纠正示范,然后再试读。使得熟读成诵,并能有感情的背诵。
(二)《竹石》《石灰吟》
在有了学习《墨梅》的经验方法的基础上,自学并汇报这两首古诗。
(三)写法
引导学生学习借物言志的写法:综合来看这三首诗,都是写物的,作者分别描写了它们的什么特点?仅仅是赞美它们吗?作者借这个物抒发怎样的情感、赞美怎样的精神?
三、巩固
用不同形式背诵三首古诗,注意难写易错字和标点符号。
四、拓展
搜集交流托物言志诗,如《青松》(陈毅)、《梅花》(王安石)等。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课前按照学法进行充分的预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把三首古诗一起交流,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在理解古诗诗意的时候,不要求逐字逐句的解释,只要说出大意即可。
3、在交流汇报的时候,形式不要过于单一、三首诗同一个模式汇报下来,要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汇报。
4、对古诗的朗读练习还不够到位,一定要保证充分的读的时间,多读、熟读、有感情的读、有感情的背诵。
5、朗读、背诵古诗的形式也要灵活多样。
6、可以扩展第二课时作为古诗背诵大赛,摘抄积累,模仿创作,激发学生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