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精简3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 篇一
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政治家,他曾任宰相,为人正直,治学严谨,被后人尊称为“司马卿”。通过学习司马光的故事,我们不仅了解了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做人做事应该具备的品质和态度。
在课堂上,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司马光的故事。司马光年轻时就非常好学,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的大文学家。后来,他担任官职,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司马光一直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他从不为名利所动,只是默默地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贡献。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司马光也从不气馁,而是坚定地前行,最终取得了成功。
通过学习司马光的故事,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做人做事的态度和品质。我们应该向司马光学习,勤奋好学,谨慎从事,努力奋斗,不为外在的名利所动,始终保持一颗正直和善良的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继续努力,牢记司马光的教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成为一名品德优秀、学识渊博的人才,为建设美好的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 篇二
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们深受启发。司马光是一位具有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的人物,他的事迹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崇高的榜样,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和价值。
司马光是一个一生都在追求真理和正义的人。他不为功名利禄所动,只是默默地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着。在他的一生中,他曾经历过很多挫折和困难,但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永不放弃。他的品质和精神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让我们明白了做人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要勇敢面对挑战,永不退缩。
通过学习司马光的故事,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做人做事的态度和品质。我们应该向司马光学习,努力追求真理和正义,保持一颗善良和正直的心,永不停息地前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继续努力,牢记司马光的教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成为一名品德高尚、志向远大的人才,为建设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 篇三
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先学习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司马光是如何砸缸的。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
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
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eacute;)”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看图复述故事。
3.让学生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用(石头)砸缸。
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楚了司马光用什么东西砸水缸。
三、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并书写。
1.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识记本课的10个生字。
2.指导书写。
“候”注意右上不要写成“工”字。
“孩”右半边的笔顺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两个“月”组成。
“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