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精选6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篇一
西双版纳是中国的一个热带雨林风景区,被誉为中国的“绿宝石”。在这里,翠绿的植被、蔚蓝的天空、潺潺的溪流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为了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西双版纳,我设计了以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西双版纳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植被组成;
2. 了解西双版纳的独特文化和民俗;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热带雨林保护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西双版纳的植被组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3. 西双版纳的民俗文化和少数民族风情;
4. 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三、教学方法
1. 讲解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介绍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西双版纳的认识和感受;
3. 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亲身感受西双版纳的独特魅力。
四、教学过程
1. 通过PPT介绍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植被组成;
2. 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
3.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西双版纳的民俗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4. 安排一次户外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西双版纳的美丽与神奇。
通过这样一堂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相信学生们会更加深刻地了解西双版纳,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培养起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篇二
西双版纳,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充满了许多让人向往的元素。作为一个独特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它不仅有着丰富的植被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还有着独具民俗文化和少数民族风情。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西双版纳,我设计了以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植被组成;
2. 了解西双版纳的独特文化和少数民族风情;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热带雨林的保护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西双版纳的植被组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3. 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
4. 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挑战。
三、教学方法
1. 利用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等进行讲解,生动展示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西双版纳的文化特色和生态环境问题;
3. 安排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或义工服务,增强对热带雨林保护的认识和实践。
四、教学过程
1. 通过PPT介绍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植被组成;
2. 观看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西双版纳的神秘与美丽;
3. 小组合作学习,分析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
4. 参与社区环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这样一次全方位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将更加全面地了解西双版纳,感受到这片美丽土地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会培养起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行动力。希望他们能在未来的生活中,积极参与到热带雨林保护的行动中去,共同守护这片美丽的西双版纳。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对照手法的运用。
3、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配合。
【课时安排】
二课时
【学习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独学:自读课文,阅读课文。
1、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澜沧()傣家()蘑菇()橘园()蕨菜()
村寨()竹篾()竹笋()一缕()藤萝()
贿赂()勐()斑斓()戏嬉()妩媚()
一簇()缅甸()焚香()祈求()
2、在横线上填上词语。
1)整个心神都奔到向往的地方,指一心向往。
2)长久,遥远。
3)姿态美好可爱,多形容花木、女子等。
4)灿烂多彩。
5)佛教用语。指信仰佛教的人们。
3、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李舵是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他所写的《愿你听到这支歌》曾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作品简介
《美丽的西双版纳》选自《大自然探索》2001年第三期,有删改。本文描写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三、对学
1、文章开头一段写什么?有何作用?
2、文章五个部分,具体写什么内容?作者是怎样写的?
3、品味语言
探究:从下面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吗?你能讲一讲这些词语对表达感情的作用吗?
(1)主人家里的老爷爷蹲在竹楼上抽着自制的雪茄烟,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活像一尊塑像。
(2)将竹席铺在割完的地里,田地就成了打谷场。男人先用自制的农具把割下来的谷子粗粗打一遍,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的女人们,手中挥舞着木锤再细细地打谷子。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
4、学习对照手法思考:找出文中运用对照手法的地方,并分析。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篇四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
3、体会作品中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
(2)利用各种资源,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加强朗读训练,通过范读、齐读、自由朗读,积累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3、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美丽的西双版纳风光,引领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合作,赏析散文优美的语言。
4、教法学法: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教具使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云南被称为彩云之南。地理上它既有终年积雪的高山冰川,又有美丽神奇的热带雨林,有一年四季如春的昆明,又有像大理、丽江、建水这样的历史名城。25个少数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风情,实在是一种诱惑。到西双版纳去,是我很久以前就有的一个梦想。我虽没有亲自住到傣家的竹楼里和他们共同生活,但读了著名作家李舵写的《美丽的西双版纳》,也让我们体验到一些它特有的风情。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引子,学生齐读。
由归纳本部分内容及作用自然引入学习目标。
二、投影展示学习目标。
三、学生交流字词积累情况。
同桌交流积累的字词,指名上黑板展示积累字词。结合教材附录词语表,教师作适当补充。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哪些美丽的景观?你最喜欢哪些,为什么?
2、生自读课文,思考,教师巡视。全班交流。(要求学生大声地读出自己欣赏的景观。理由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鼓励学生从生物、地理、历史、宗教等方面考虑。)
五、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学生交流、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图片;教师视学生介绍情况,作适当补充,利用多媒体手段激活思维、拓展视野,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图片;并作简单评价。
2、以第一个片段“高高望天树”为范例,师生共同品味作者如何抓住特征描绘美丽的景色的。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高高望天树”这部分内容,同时思考:这部分景色有何特征?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共同领会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作特点:如写其“高”用“直插蓝天”、“高约60多米”。先用整体直观“直插蓝天”感受写出望天树笔直挺拔的特点,又用数字“约60多米”准确全面展示事物特征。
3、学生自主学习,任选另四个片段之一进行品味、赏析,进一步领会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
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并能参与一、二个小组的交流。每组推荐一位同学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4、学生独立找出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品味其中蕴涵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风光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做一回小导游:选择文中介绍的西双版纳的一处景观设计导游词。(150—200字)。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能识记8个生字,重点理解“悠然自得、五彩缤纷”等词语,积累7个词语。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你走进西双版纳密林,会遇到什么情景。
3、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体会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8个生字,并书写5个生字。积累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体会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地方,请看(多媒体出示第一节)
(1)指名读,她把这两个生字都读正确了,谁做小老师带大家拼读一下,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
(2)小朋友,这是中国地图(多媒体出示)。西双版纳在我国的西南边境,那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那里生活着傣族、哈尼族、汉族等14个民族,那里彩云飘荡,那里有神秘的原始森林,优美的民歌,丰富的民俗,有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的美誉。
(3)老师根据图片,让学生理解“边陲”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完成填空
西双版纳不仅是(植物王国),还是(动物王国)。走进村子,你会看到(一幢幢别有情趣的建筑),还会看到(身穿各族民族服装的男女老少)。
2、交流填空
三、学习课文,练习朗读
过渡:为什么说西双版纳是植物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呢?
1、学习植物王国
(1)学习第2小节
想一想:西双版纳为什么被人们称为植物王国?
学生交流并出示句子
A、课文说望天树是耸立云霄,我们来看“望天树”(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耸立云霄”的意思吗?
B、继续出示箭毒木,你别看这棵树没什么特别,可它却是全世界最毒的树,那它乳白色的汁液含有剧毒,一接触到人或动物的伤口就可以使中毒者马上窒息死亡。所以他叫“一见血封喉”。你们看,这是1700年前的古茶树,有会跳舞的草,有会吃蚊虫的花(看图),看了图片你觉得这些植物怎么样?
交流:奇特、多
C、谁能通过朗读把植物奇特和多的感受带给大家?
D、是啊,西双版纳的植物,除了课文中提到的还有很多,所以课文中用省略号。出示图片(光棍树、王莲、含羞草)这种没有一片叶子的树叫光棍树,这片能做小孩的叫王莲,这种一碰水就会合拢的草叫含羞草。
E、用这个句式说说这里的原始森林无边无际:有______的________,有_________的__________,有_______的___________。
过渡:课文就像我们介绍的这样,其中有两种奇特的植物。
(2)学习第3小节(出示第3小节)
①选择你感兴趣的读一读,用这个句式说说它奇特在哪里?
② _________时候,这里有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
A:扁担藤
a、这里还有3个生字,让我们一起拼读。
b、这水怎么样,喝一口感觉如何,把这样的感受带给我们。谁来读一读,男孩子读一读。
B:海芋图片
瞧!这就是宽大的海芋叶,躲在宽宽的海芋叶下,看雨中的西双版纳,一定感觉更美丽。女孩子们一起来读读,
③在西双版纳还有一种植物叫时钟花,人们能根据它的开花知道它的时间,你能学者这个句式介绍这种花吗?
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这里有_________,_________。
西双版纳真是名副其实的植物王国呀!
(3)学习第4小节,
①想一想:西双版纳为什么被称为动物王国?
②轻声朗读,选择喜欢的动物读一读,坐在观光车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③西双版纳既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又有你丰富的动物资源,真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
(4)在西双版纳最美的风景是什么?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齐读)
(5)理解:情趣
(6)小结:西双版纳真是景美,人更美。
四、拓展训练
如果你走进西双版纳,会遇到什么情况?展开想象说一说。
五、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巩固生字新词。
比较组词:
悠()甩()壶()纳()
愁()用()壳()内()
3、练习写字等悠
板书设计11美丽的西双版纳
植物王国(奇特、多)
动物王国(珍贵、多)
别有情趣的建筑竹楼竹凉亭尖顶佛塔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介绍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的美丽景色。因为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这个地方,为了激发学生对此地方的向往,对祖国国的热爱,我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多民族特色,并通过对“边陲”一词的去了解它的地理位置,虽然生字的学习,没有细化,但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接触文本,去随文识字。我知道低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读书没有定性。我利用配乐朗读,让他们能融于课文中,去感受西双版纳的美。在指导书写时,通过学生比较容易写错的“悠”,来进行范写,让学会明白“悠”的上半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设计教案时有几点不足: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的学习,读得少,应通过齐读或者师生配合读,让学生去感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多民族的特色。在学习本文植物的内容时,还可以拓展学习课本上没有的奇特植物,激发兴趣,并能为拓展埋下伏笔。学习最后一节时,“情趣”没有让学生去理解。拓展学习,不够深入。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篇六
教师寄语: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课前热身:(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学们,加油!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1、简介作者:
李舵,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傣族人。原名孟克勤,内蒙莫力达瓦旗人。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北京第101中学高中。历任北京重型机械厂工人,北京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北京文学》副主编。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重担》、《光明在前》、《带五线谱的花环》、《香水月季》、《不眠的春夜》、《雪花静静地飘》,评剧剧本《红凤》等。短篇小说《愿你听到这支歌》获全国首届优秀短篇小说奖,电影文学剧本《李四光》、《沙鸥》(合作,已拍摄发行)分别获1979年、1981年文化部优秀电影奖。
2、背景简介:
“到西双版纳去,是我很久以前的梦。但是,不亲自住到傣家的竹楼里,和他们共同生活的话,就很难体验到它特有的风情。”李舵这样说。本文是他游览了美丽的西双版纳后写的,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朴实的民俗风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的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3、题解:
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是泰国、越南的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千米,边境线长966千米。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西双版纳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被誉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观。
学法指导:
1、查阅资料法:上网查阅西双版纳的资料,了解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抓特征写景法:抓住景物特征,以小标题的形式描写景物,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鲜明。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2、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3 、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的写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重点)
一、 情境导入: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美丽”一词就和西双版纳连在了一起。西双版纳的人总是骑着大象在乡间行走,那里的傣族人不分白天黑夜地跳舞,那里白天是节日,夜晚是欢乐的海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西双版纳。
二、明确目标:
三、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
聚焦目标一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澜沧( ) 傣家( ) 蕨菜( ) 村寨( )
一缕( ) 藤萝( ) 缅甸( ) 焚香( )
2、 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斑斓:
心驰神往:
轻描淡写:
善男信女:
得意洋洋:
聚焦目标二:
3、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喜欢的西双版纳的哪些神奇秀美的自然景观和质朴淳厚的民俗风情。
聚焦目标三:
4、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课堂因你们思维碰撞火花的闪现而精彩!)
(三)展示讲解 (抓机会,显风采,课堂因你们的展示而活力四射!)
(四)课堂小结:(请将你探究过程中的感悟或收获总结一下,与大家共享。)
延伸训练:(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做得好又快!)
必做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镶嵌 涮洗 一簇 祈求
焚香 竹篾 斑斓 蕨菜
2、本文多处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赏心悦目,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深情。你能说说下列比喻句的作用吗?
(1)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只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
(2)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
3、请仿照“这次,我终于飞到了西双版纳,在那醉人的暖风中,观热带雨林,涉澜沧碧水,登傣家竹楼,拍下了一张张珍贵的图片,留下了一串串彩色的记忆……”,概括你游览过的一处名胜的经历。
选做题(恭喜你!顺利完成本节课任务!你是最棒的!)
作者在文中写道“当我来到傣家做客时,热情好客的傣族人又是杀鸡,又是宰鱼,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我”,表现了傣族人的热情好客。在我们已学过的古诗文中也有不少表现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的句子,请写出其中的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