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优选4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一

在小学二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中,学生将开始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通过本篇教案,我将分享一堂关于除法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初步理解这一概念。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除法,明确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初步进行简单除法运算的能力。

3. 练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除法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除法的定义、简单除法运算规则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理解除法概念,初步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实例、小黑板、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学生课本、作业本、铅笔、橡皮。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例子引入除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除法是什么。

2. 概念讲解:教师通过课件和实例,向学生介绍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让学生明确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的概念。

3. 讲解运算规则:教师向学生介绍简单除法的运算规则,帮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除法练习,加深他们对除法概念的理解。

5. 拓展: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6. 总结:教师对本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五、课堂作业

布置一些简单的除法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今天所学内容。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们对除法概念有了初步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希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加强对除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二

在小学二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中,除法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本篇教案,我将分享另一堂关于除法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定义和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除法运算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除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除法的定义、除法运算规则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除法进行解决。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小黑板、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学生课本、作业本、铅笔、橡皮。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教师向学生介绍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让学生明确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的含义。

3. 运算规则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简单除法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操作步骤。

4.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除法练习,加深他们对除法运算规则的理解和掌握。

5.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应用场景和方法。

五、课堂作业

布置一些较难的除法练习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除法进行解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们对除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熟练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除法进行解决。希望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对除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13页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练习本

  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谈话。

  师:同学们,谁知道我国的动物国宝是什么?

  生:大熊猫。

  师:回答正确,我们班的同学真聪明,现在小精灵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晶晶是一个可爱的大熊猫,它十分好客,今天它请来四个小伙伴来它的家里做客,它给每个朋友都准备了竹笋作为午餐,可是,晶晶该怎样把竹笋分给他的.朋友们呢?你们知道吗?

  生: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那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黑板(出示例3课件),晶晶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应该放几个呢?请大家帮晶晶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是什么意思呢?

  生:平均就是每个盘子里放的竹笋同样多。

  师:回答正确,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那接下来,我们用小棒代替竹笋,用4张纸表示4个盘子,请同学们亲自动手来把这些竹笋平均分一分。(请一名同学来上台演示一下)

  师:谁和他的分法不一样?(提问两名学生)有的同学一个一个地分,有的是两个两个或者三个三个地分,但是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几个竹笋?

  生:每个盘子里放3个竹笋。

  师:请大家回忆我们的操作过程,结合图说一说这幅图(课件)表示的含义。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再通过直观图,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竹笋的统一表象。最后结合图对平均分竹笋的活动进行语言表征。这些活动都为学生建立除法概念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学习新知(除法意义的学习)

  (一)认识除号,读除法算式

  1、自主尝试,算式表征

  师:你能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这件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尝试,教师收集典型案例并展示,请典型案例同学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师:同学们写的算式尽管形式不同,但都想表达同样的含义,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通过让每个学生进行算式表征的再创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在不断的交流比较中,突出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2、引入除法

  师:大家写的算式各式各样,但是不加说明,别人不一定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怎么办呢?在数学上统一用除法来表示。

  师板书:12÷4=3

  除号

  师(指板书):这个符号是除号,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师完成板书)。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师板书课题)。

  (二)除号的由来(渗透数学文化,深化除法的含义)

  师: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

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三)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体会算式中的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

  师:谁来说一说12÷4表示什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

  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题:写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对照算式画图。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相关文章

职高数学教案(精彩3篇)

课 题: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 教学目的: 1.掌握掌握平面与平面间距离的概念,并能求出它们的距离 2.弄清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的定义; 教学重点:平行平面的距离的求法 教学难点:平...
教案大全2015-09-03
职高数学教案(精彩3篇)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11【推荐3篇】

&nbs...
教案大全2012-02-04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11【推荐3篇】

扁鹊见蔡桓公(实用3篇)

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字词 (l)辨形注音 蔡桓公 腠理 骨髓 遂死 (2)辨析多音字 ③能指出通假字的意义 汤(同“烫”)熨...
教案大全2011-07-05
扁鹊见蔡桓公(实用3篇)

幼儿园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小毛驴》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小毛驴》,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活动设...
教案大全2014-04-09
幼儿园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小毛驴》

化学教案金属的化学性质【精选3篇】

课标要求1、进一步巩固n与m、v、N 、C之间的相互转换.2、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重点难点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知识梳理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
教案大全2017-01-08
化学教案金属的化学性质【精选3篇】

六年级数学测量物体的体积教案设计【优质3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运用等积变换的方法,以及联系某种物质的比重,通过测量相应物体的质量,计算其体积的方法,来测量和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
教案大全2014-02-07
六年级数学测量物体的体积教案设计【优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