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射虎教案
李广射虎教案
8 李广射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诗人卢纶及《塞下曲》的有关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了解“飞将军”李广的有关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古诗导入,初识人物
1.唐代著名诗人卢纶写过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其中有一首是这样的:(出示《塞下曲》)谁来读一读?
2.学生朗读古诗,指导读正确,读出诗的节奏。相机点拨:塞,读sài;没,读mò。
3.课件出示《塞下曲》的题意,教师介绍:塞,是边界上险要的地方;塞下曲,是古代一种以描写边防战士为主的诗歌。
4.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谁?什么事?
5.根据学生交流,板书课题:李广射虎。
6.课件出示李广人物图片,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交流对李广的认识。(预设: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被人们称为“飞将军”。)
设计意图:通过古诗导入,引出课题,然后在师生交流中对李广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教学,既使学生对古诗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又让学生对了解故事内容产生期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词
1.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那么,李广为什么要射虎?他射到老虎了吗?认真仔细地读课文,你一定能有所收获的。
2.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难读的地方要停下来多读几遍。
3.出示课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生字含有注音,指导学生读正确。 第一遍,自读,指名读,领读。
第二遍,去掉拼音,自读,指名读,齐读。
(教师相机点拨,应注意:“唐、棱、朦、胧”为后鼻音;“绰、扎”是翘舌音;“搜、组”为平舌音。)
课件中点出三个重点词:巡逻、警惕、猎物,联系课文内容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然后指导学生联系字义来理解字形和部首——逻,与走路有关;惕,与人的心理有关;猎,与动物有关。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请学生评议朗读情况。
学生分段朗读时,相机出示以下句子,指导朗读:
这位“夜引弓”的/“将军”,便是被人们称为/“飞将军”的李广。 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嗖”的一声,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
(1)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些词语要用引号。(“夜引弓”“将军”是对诗句的引用;“飞将军”是对李广的特别称呼;“沙沙”“嗖”是模拟声音的词。)
(2)提醒学生要注意引号的作用,把带引号的词作为重音,读好句子。
5.请学生交流读文后的初步收获。
谁来说说,李广为什么要射虎,他射到虎了吗?
(学生根据第三、四自然段的相关语句交流。)
设计意图:课文虽短小,但生字较多,有的字很容易读错或写错。因此,在字音教学中从出示拼音到去掉拼音,由易到难,让学生反复读记,有利于对字音的巩固;在字形教学中把字义与部首相结合,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字形,更使学生初步领会了汉字规律,这对他们将来的汉字学习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三、联系旧知,认识课文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吗?和这篇课文有什么相似之处呢?(课文中都含有一首古诗)
2.教师介绍:这种形式的课文,就叫作“文包诗”,课文的内容,和
这首诗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的。
3.课文的第一段就介绍了《塞下曲》这首古诗,那么,第二至四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与这首诗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同桌交流看法。
4.组织学生交流。(第二自然段交待了诗中的人物;第三、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诗中的事情。)
设计意图:“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独创,它的特点是课文创设了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为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古诗的意思提供有益的帮助。这里让学生明确课文各部分与古诗的联系,再次认识“文包诗”的课文特点,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四、再读古诗,引导质疑
1.课文中的这首诗,你们理解吗?(课件出示《塞下曲》)
2.自由读读这首诗,想想哪些词句不理解或者感到难懂的。
3.学生交流自己的问题。
(预设学生不理解的词语:草惊风、引弓、平明、没、石棱)
4.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学们,会学习的同学不但要善于提问,而且还要善于去解决问题,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去解决自己的这些问题呢?(学生自由交流,预设:读书、思考、讨论、利用工具书、请教他人等。)
5.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都不错,其实,只要细细读课文,同学们提的大多数问题都能解决。下节课,我们就继续深入朗读课文,解决这些问题,更深入地理解这首古诗。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学生有了疑问,就有了学习的愿望和动力。课尾安排这个质疑的环节,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另一方面也是暗示了下一堂课的学习方向。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2.体会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
一、复习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文包诗”形式的课文,谁来说说这类课文的特点?(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相机小结:“文包诗”的课文,都含有一首古诗,课文描写的内容,与古诗有着紧密的联系。)
3.提出学习目标:本堂课,我们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古诗的意思,并深入体会古诗中人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从谈论课文特点出发,提出学习目标,抓住了课文的重点,为学生精读理解作好了铺垫。
二、诗文对照,理解古诗意思
1.出示《塞下曲》,学生齐读,请学生交流上节课针对古诗提的问题,教师课件中点出相关的词语。(草惊风、引弓、平明、没、石棱)
2.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读课文。因为,联系课文理解句子,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找出与每一句诗
句相对应的语句,再在这些句子中找找有关词语的意思。
3.学生自读,圈画,思考。
4.组织学生交流,先读出找到的对应的语句,再说说理解词语的情况。
教师在此过程中课件出示诗句、相对应的语句。
林暗草惊风——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草惊风: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将军夜引弓——李广想到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引弓:拉开硬弓)
平明寻白羽——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广的随从便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平明:天刚蒙蒙亮)
没在石棱中——呀!大家全都惊呆了??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没:深深地扎进)(课件出示石头,了解石棱:石头的平面与另一面的交接处)
5.指四个同学分别读对应诗句意思的句子,每读一句后,教师进行概括。
夜晚 风吹草动 拉弓射箭
天亮 寻找猎物 扎进石头
6.请同学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老师的板书,讲讲李广射虎的故事,有能力的同学最好不要看课文。
设计意图: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具体描述了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便于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教学中把古诗与这两个自然段紧密结合起来,
理解句子及关键词语的意思,不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学生也在读书中获得了理解古诗后的成功的满足感,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了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方法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复述,则使学生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深化了对古诗意思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内化了文本语言,为接下来体悟人物形象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指导朗读,体会人物形象
1.过渡:同学们能把这个故事完整、清楚地讲出来,很了不起!但我们还需要做到讲得生动,首先,要做到读得生动。
2.课件出示与“林暗草惊风”对应的句子,指导朗读。
(1)学生自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境,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2)交流预设:夜很黑,很安静,给人一种恐怖的感觉。
(3)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结合词语具体体会。(课件中点出重点词语):月色朦胧——天色很暗;松林——茂密,看不清楚;一阵疾风、“沙沙”的声音——使人害怕。
(4)指名朗读,师生评价:林是暗的,风惊动了草,要读出令人恐惧的感觉。
(5)集体朗读,渲染气氛。
3.总结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有助于我们把句子
读得更生动。请你们按照这个方法朗读与接下来的诗句相对应的句子,先要找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然后再读一读,看看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里感受到的。4.学生自主学习,练习朗读相关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5.交流朗读情况:学生读句子,谈感受。重点指导以下语句(课件相机出示):
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
(1)根据学生交流情况,相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课件点出)体会李广的胆大和武艺高强。(预设:生1:影影绰绰:指名理解,说说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隐隐约约发现老虎,当时肯定很紧张;生2: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出示李广射虎的图片,请同学们做做动作,说说自己的.感受。——面对老虎,丝毫不惧,拉弓射箭,足以体现李广的艺高人胆大;生3:“嗖”的一声——体会箭射出去时刚劲有力。)
(2)指名朗读,师生评价,再读,反复多次。(要读得紧凑些,紧张些,速度稍快,体会李广看见老虎时的胆大和射箭技术的高超。)
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1)学生交流朗读,师提问:两个感叹号表达什么感情?指导读出惊叹、惊讶的感情。
(2)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了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力大无穷)
(3)指名读,齐读。
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1)根据学生交流,相机课件点出“深深地扎进”“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2)想象“深深地扎进”应该是怎样的情景?(几乎整枝箭都在石头里,只露出一点点白羽)“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说明了什么?(预设:生1:说明箭扎得很深;生2:也说明了石头很硬,如果扎在其他地方,应该能拔得出;生3:更说明李广将军力大无穷。)
(3)课件出示箭没石棱的图画,这时在场的将士们会说些什么呢?(预设:生1:这么硬的石头,将军的箭也能射得这么深,真是力大无穷啊!生2:将军真是神人,令人佩服!)
(4)教师小结:在李广将军之前和之后,没有一个将军能将箭深深地射进石头里,有这样高超武艺的将军镇守边关,足以令敌人胆寒。
(5)指导朗读,体会李广的力大无比和对他的敬佩之情。
6.指导朗读古诗。
(1)课件出示《塞下曲》。
(2)现在,你们也能把这首诗读得更生动吗?
(3)学生交流朗读情况,师生评议:前两句指导读出气氛的紧张,后两句指导读出对将军的佩服。
(4)练习背诵。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因此,在体会李广的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学生的朗读体悟。通过一边读,一边想,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去,在此过程中,教师相机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进行点拨,把学生的感受向语言文字的深层推进,之后再让他们把自己体悟到的内容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在反复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
到古诗的意境,人物的形象,以及诗人表达的情感。
四、总结收获,引导课外学习
1.同学们,我们又学了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谁能说说自己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可以说说从课文中得到的收获,也可以谈谈自己在学习方面的收获。
2.学生交流。(预设:生1:课文方面的理解,如认识了一个怎么样的李广,读懂了一首诗??生2:学习方面的收获,如知道了可以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古诗,知道了可以一边读书,一边想象,关注重点词语??)
3.出示卢纶的另一首《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也是描写边关战士生活的一首诗,请同学们课外读一读,背一背。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了解诗意,了解诗中讲的故事,体会诗中人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畅谈收获,对本课学习进行回顾,既巩固了学习成果,也巩固了学习方法,体现了新课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统一。
板书设计
8.李广射虎
胆量过人
“飞将军” 箭法超人 神勇无比
力量惊人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