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案【优秀6篇】

初中语文教案 篇一

主题:古诗词教学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古诗词的特点和韵律结构;

2. 学习背诵并理解经典古诗词;

3.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古诗词的定义和分类;

2. 古诗词的韵律结构;

3. 经典古诗词的背诵和欣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掌握古诗词的特点和韵律结构;

2. 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示范;

2. 听写和背诵练习;

3. 分组朗诵和欣赏。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古诗词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习:讲解古诗词的韵律结构和分类;

3. 练习:学生分组背诵经典古诗词,并进行朗诵;

4. 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展示学生的成果。

六、教学反思:

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古诗词教学内容;

2. 学生需要通过多次练习和欣赏,才能真正领会古诗词的魅力。

初中语文教案 篇二

主题:阅读与写作

一、教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

1. 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包括散文、小说和诗歌;

2. 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

3. 练习写作,包括叙事、描写和议论文等不同文体。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阅读分析和讨论;

2. 写作指导和修改;

3. 互相评价和分享。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2. 阅读:学生阅读一篇散文或小说,并进行讨论;

3. 分析:老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4. 写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并相互修改;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六、教学反思:

1. 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多写,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学生需要注重细节,培养对文字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初中语文教案 篇三

  教学目的

  感悟民族的胆略和气概,崇高的南极精神。

  揣摩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在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课堂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生交流网上“考察”南极的收获。交流话题“说说你所知道的南极”。

  二、学习课文

  (一) 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并整理到笔记本上。

  2、用心阅读,概括每个小标题的内容。

  3、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内容。

  (二)课堂活动

  女画家在南极生活了两个月回国了,请你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去采访她,那么你该设计那些问题?作为女画家你又该怎样回答呢?

  (1)设计问题及答案

  (2)活动过程:男同学扮演记者,女同学扮演女画家。

  (三)深入探究

  1、女画家体验到了怎样的南极生活?-------------艰苦

  2、你能从文中找到能表现艰苦生活的具体内容吗?

  (1)学生自主阅读,勾画批注.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3、你读了课文对文中所写到的南极人,又有着怎样的认识?

  (引导学生认真探究,体会感悟南极人的精神风貌.)

  (1)阅读思考,勾画批注.

  (2)交流阅读感悟

  4、体会文章的表现手法。

  问题: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精神的?

  学生朗读相关的句段,画出自己喜欢或感动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初中语文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父亲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切合文章联系实际感悟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父辈的坚韧,体悟父辈的艰辛与责任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把握父亲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点拨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导入,板书课题

  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阅读课文

  1、检查预习,认清字词

  2、讲述故事情节(简要概括主要情节,理清思路)

  三、理解阅读

  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的笔墨

  2、“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3、奇怪的是造新屋的过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么

  4、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小结)

  问题探究(二)说说父亲

  1、说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2、说说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什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跳读、思考、讨论、交流)

  四、感悟阅读

  1、思考文章的标题能否用“父亲”或者“新屋”等来替换,原因何在

  2、你从文中读出了我对父亲怎样的情感反复咀嚼文末句话,体味一下。

初中语文教案 篇五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能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

  2.理解并说出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3.理解本文一些句子的情味,进而领悟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情趣。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并学习本文富有情味的语言。

  2.难点: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以及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正确、清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下列词语,并注意加点字的音、形。

  窥见(kui1):暗中看出来或觉察到。

  谐音(xie2):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

  鼾声(han1):打呼噜的声音。

  唏嘘(xi1xu1):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

  干涩(se4):又干又涩。指水分很少,不滑润。

  揉碎(rou2):用手来回擦或援而使物体破碎。

  喜滋滋(zi1):形容内心很欢喜。

  面面相觑(qu4):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磨磨赠蹲(ceng4ceng4):缓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动作迟缓。守株待兔:传说

  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在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你觉得自己的家庭幸福吗?请二位同学描述一下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相处的情况.(自由举手,教师选择)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一个幸福的家庭去坐一坐,

  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厦门市人。1969年到闽西山区插队,后当工人。1981年调福建文联工作。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其中《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诗集优秀奖,奠定了她以“朦胧诗”的身份入主诗坛的地位。她的诗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有美丽隽永的意象。近年来,她的散文也颇受人们关注,今天我们要学的《我儿子一家》就是其佳作之一。

  三、理解课文

  1.朗读:全文共有18个自然段,我们请9位同学,每人各朗读两段,注意按平时要求的方法去读。让我们再次熟悉一下课文内容,同时请全班同学为他们正音正字,并说说他们朗读的优缺点。

  评及正音:先请几位评价,再抽查几个注音.

  2.思考: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考后提问,(对能说出一二的给予表扬和鼓励)

  归纳:这篇课文的内容很多,材料比较零碎。它不像《散步》那样集中写一件事,而是随着“我”的思绪,从过去写到现在,从未出生写到五岁,把其间有趣的、有情的、有意义的事或详或略地写出来。从而展示了自己一家人的真实、美好、有趣的形象。我们大体上可以对本文的内容作以下的归纳:第一部分(l-4):“我”的孕育、出生、命名。

  第二部分(5-10):“我”从小成长的家庭“德育”背景。

  第三部分(11—13):“我”一家四口之间的和膝关系。

  第四部分(14-18):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3.思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写出中心思想。

  思考讨论提问并归纳:本文从儿子的视角写了自己一家人的一些生活琐事,表现了这个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生动、健康的情趣。

  4.讨论:作者以儿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此文,这样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后讨论,教师给予点拨和提示:

  参考:起码有三点好处。第一,以孩子的视角来观察生活,可以把生活表现得特别单纯、美好,使作品充满纯洁的重真。第二,以孩子的口吻来描述生活,使作品的语言洋溢着童稚、童趣,让人耳目一新。第三,以孩子为叙述者组织材料,结构的自由度更大。因为读者不会苛求一个孩子的思维要如何地严谨、完美,只要大体合顺叙就可以了

  由此可见,以孩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是有许多好处的,许多成熟的作家都尝试过用儿童为第一人称未构思和写作作品,以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视角和风格。我们都是健康纯洁的少年儿童,我们写作文更应该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写自己认识的生活,说自己想说的话,坚决摒弃假话、套话。只要我们用自己一颗健康、活泼的童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我们就一定能写出一篇篇活泼、生动,充满童真童趣的好作文来的。

  5.提问:感受理解体会这篇课文优美些语学生先找,并说明理由,教师适时给予肯定:

  参考:语文学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功,那就是学习语言。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情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文中的一些精彩语句。

  (1)“姨姨气急:‘我姐姐千辛万苦,哪怕养出个蟑螂来,你都该叫好极了!"—句中“哪怕养出个蟑螂来……”实属有趣而可爱的夸张,表现

  姨姨“气急”的情状,透露她对“我”妈妈的极端同情和对“我”爸爸的不满和揶揄。句子充满生活情趣。

  (2)“…奶奶认不得,以一票否决。”

  句中“一票否决”是个极富时代特色的政治术语,用在家庭生活中,显得十分幽默,也表现出奶奶在家庭中的崇高地位。

  (3)“奶奶回家喜滋滋发布新闻……”

  明明只说一件小事,却用“发布新闻”这样郑重其事的词语,名、实之间的反差造成幽默。同时也表现奶奶为儿孙的聪明、成就而有点沾沾自喜(当然,奶奶表现出的是人之常情,我们不能苛责于她)。

  四、小结

  舒婷是个诗人,她的诗美丽隽永,热情浪漫。而她的散文,也如同她的诗一样地热情浪漫和美丽隽永,让人读了心生美丽,心生热爱。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如诗人舒婷那样热爱生活,领悟平凡的家庭生活中的种种情趣,对哪怕是很辛苦的生活都心存感激,那么,我们一定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初中语文教案 篇六

  1.1 教学目标

  (1)学会发现现代汉语中的病句。

  (2)学会分析病句产生的原因。

  (3)学会修改病句,在语言的运用中避免出现病句。

  1.2 教学重点、难点

  (1)辨析现代汉语中的病句。

  (2)学会分析病句产生的原因。

  1.3 教学形式和课时

  (1)教学形式是课堂讨论。

  (2)本课总课时为2课时。

  二、第一课时教学步骤

  2.1 教学要点

  列举生活中的出现的病句,探究语病的“病因”。

  2.2 教学过程

  (1)内容导入──主持人的“脱口误”

  以多媒体显示引子中的病句,并略加分析。例如:

  ①这样的说法简直是空穴来风。(“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会有风进来可,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这里意思相反)。

  ②在目前状况下,进行股票投资是否有没有风险呢?(“是否”、“有没有”──只需要留一个)。

  ③我国人口众多,盲人数量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数量――是――国家”──主语和谓语不搭配)。

  (2)病句的辨析──诊断“病情”

  学生讨论“如何发现病句?”教师归纳总结:

  . 仿造类比法。例如:

  ①“天然安睡宝”让你在睡眠中改善颈椎病。(可按照此句仿写:“改善胃病”,“改进颈椎病”,“完善颈椎病”──可见动词和宾语不搭配)。

  ②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可按照此句仿写:“值得他们的学习”,“值得我们的参观”--可见多了”的“字)。

  . 主干紧缩法(结构梳理法)。例如:

  ③杜绝汗味的根本是双管齐下。(可采取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杜绝汗味”(主语)“是”(谓语)“双管齐下”(宾语),显然不可搭配)。

  ④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完成。(提取句子主干:“事情”(主语)“完成”(谓语),显然不可搭配。应改为“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做完”)。

  C. 语感审读法。例如:

  ⑤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读起来就觉得“不管……都……”很别扭,不顺畅。应改为“尽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D. 逻辑分析法。例如:

  ⑥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才的。(“凡是……都……”在逻辑形式上表达“全称肯定命题”,表示毫无例外。显然扩大了表述对象的外延。应改为“大多数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才的”)。

  (3)教师举例归纳──寻找病句的“病因”(病句的三种类型)

  A. 搭配不当。成分与成分之间存在着不合情理的搭配关系。常见三种情况。

  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例如:

  ①杜绝汗味的根本是双管齐下。(应改为“杜绝汗味的根本方法是双管齐下”。加“方法”作主语;或“杜绝汗味要双管齐下”。改判断句为陈述句,“杜绝汗味”作主语,“要双管齐下”作谓语)。

  2. 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例如:

  ②“天然安睡宝”让你在睡眠中改善颈椎病。(应改为:“天然安睡宝”让你在睡眠中治愈颈椎病。由“治愈”作谓语)。

  3. 定语、状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例如③中西合璧的主持风格,强烈的收视魅力。(定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应改为“中西合璧的主持风格,显著的收视效果。”)。

  ④未来的通信会更加多样、快捷和共享。(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应改为“未来的通信会更加多样、快捷和享用广泛。”)。

  B. 成分残缺或赘余。成分残缺是在一个结构中缺少必要的成分,或与之相反,在一个结构中重复出现某个成分,造成结构重叠和语义重复。常见两种情况:

  1.成分残缺。例如:

  ⑤这也使得君来酒楼在开业不久就引来业界瞩目的重要原因。(应改为“这也是使得君来酒楼在开业不久就引来业界瞩目的重要原因。”补足动词谓语“是”)。

  ⑥在我报考大学的时候,就已经下了攻读博士学位的决心。(应改为“我在报考大学的时候,就已经下了攻读博士学位的决心。”将“我”提到最前边作主语。或“在报考大学的时候,我就已经下了攻读博士学位的决心。”将“我”放在“就”的前边,同样是作主语)。

  2. 成分赘余。例如:

  ⑦营造更好的、彰显成功人士的好楼房。(应改为“营造彰显成功人士的好楼房。”或“营造更好的、彰显成功人士的楼房。”总之都去掉重复赘余的一个“好”)。

  ⑧《史记》所写的人和事,都是真人真事。(应改为“《史记》所写的都是真人真事。”去掉多余的“人”和“事”)。

  C. 语序不当。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不恰当。常见四种情况:

  C1. 名词的多项定语次序不当。例如:⑨许多附近的居民都来看表演。(应改为“附近的许多居民都来看表演。”)。

  C2. 动词的多项状语次序不当。例如:⑩这期研讨班是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联合于今年5月底举办的。(应改为"这期研讨班是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于今年5月底联合举办的。”)。

  C3. 虚词的位置安排不当。例如:⑾我们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应改为“如果我们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C4. 时间、空间或逻辑关系的顺序不当。“时间顺序”是指由以前到现在再到将来,如果是一件事情则按照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表述。“空间顺序”是指由上到下,由外到内,由远及近,先中间后两边等顺序表述。“逻辑顺序”是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等顺序表述。例如:⑿由于会议开得及时,促进了工作,抓住了关键,解决了问题。(应改为“由于会议开得及时,抓住了关键,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工作。”)。

相关文章

镜子里的我作文教案26篇

镜子里的我作文教案 第一篇我非常喜欢照镜子。我总是在镜子里向我学习。镜子里的“我”,圆圆的脸,不大不小的嘴,两个圆圆的鼻孔,漆黑明亮的眼睛,看起来像个帅气调皮的男孩子。有时候没事就玩镜子,镜子里的“我...
教案大全2016-05-07
镜子里的我作文教案26篇

大班语言教案-小树叶(通用3篇)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学习小树叶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精神。 2、教育幼儿同伴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3、理解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
教案大全2014-09-06
大班语言教案-小树叶(通用3篇)

心理健康教案(优选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心理健康教案(通用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心理健康教案1活...
教案大全2018-06-01
心理健康教案(优选6篇)

《永生的眼睛》的教案(精彩3篇)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3、学习作者一家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
教案大全2015-02-06
《永生的眼睛》的教案(精彩3篇)

走向虫子教案设计(精简3篇)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文中生字词。 2、进行比较阅读,体会文中作者的不同情感。 3、认识昆虫,认识大自然并与之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伟大的人类有自己的思维和见解,渺小的昆虫有它们的...
教案大全2015-02-08
走向虫子教案设计(精简3篇)

幼儿园大班《交通规则》教案

活动目标 通过区角游戏活动,让小朋友们初步了解一些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规则,懂得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及不懂交通规则所带来的危害性,具备正确的交通安全概念。 为了自己和大家的安全,人人都必须遵守交通...
教案大全2018-04-02
幼儿园大班《交通规则》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