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经典3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篇一
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罗布泊,曾经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湖泊,被誉为“仙湖”而备受游人喜爱。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片湖泊却逐渐在消失中。罗布泊的消逝,也让人们开始反思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罗布泊的消失与气候变化密不可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罗布泊地区的降水量减少,蒸发增加,湖泊水位不断下降。加上流入湖泊的河流水量减少,导致湖泊水量逐渐减少,甚至干涸。这种情况也在其他地区反复上演,警示着人们要重视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采取措施减缓气候变暖的速度。
除了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罗布泊的消失。长期以来,人们为了开发资源、放牧、建设等活动,导致湖泊周边植被被破坏,土地沙漠化严重。这些人类活动的影响加剧了湖泊水位下降的速度,进一步加剧了罗布泊的消失。因此,人们需要认识到自己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积极采取措施保护湖泊和周边环境。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篇二
在罗布泊消逝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微妙关系。罗布泊的消失不仅是自然环境恶化的结果,更是人类活动不当行为的反映。因此,我们需要从罗布泊的消失中吸取教训,积极保护自然环境。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罗布泊的消失提醒我们,自然环境是脆弱的,我们的活动对其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只有每个人都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共同守护地球家园。
其次,政府应该出台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罗布泊的消失反映了环境管理的不足,政府需要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出台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只有政府、企业和公民齐心协力,才能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总的来说,罗布泊的消失不仅是一场自然灾害,更是一个警示。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共同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享受到美丽的自然环境。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篇三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潜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比较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萧瑟(se4)和煦(xu4)干涸(he2)吞喽(shi4)
裸索(luo3)戈壁滩(ge1)无垠(yin1)边缘(yuan2)
2.解释下列词语。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和煦:温暖。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较少。
沧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颗谷粒。
无限:辽阔无边。
边缘:沿边的部分。
二、导人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杯具?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图片。
图片1: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图片2:“茫茫大戈壁”“龟裂大地”。
图片3:“青海湖”“月牙泉”。
资料投影:“昔日碧波荡漾,如今举国荒凉罗布泊变故谁能评说”(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4日电。)
资料投影:“探险乐园罗布泊”(摘自1998年1月5日《南方日报》)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从文中找出自我发现的问题,并记在学习笔记本上。
四、学习课文资料
(一)提问:在文中划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明确: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光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
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最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立刻恶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二)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找一位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三段。(要求读出感情)
2.组织学习思考、回答问题: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杯具?(训练复述潜力)
(2)作者引用了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杯具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引导学生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
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明确作者充满了忧患意识。
(三)学习比较的写法。
组织学生讨论。
1.作者采用这种比较手法有什么作用?
2.课文中还有类似的比较吗?请找出来。
明确:
过去的罗布泊:“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此刻的罗布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证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那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我的肌肤筋骨。”
五、探究活动
提问: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1.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2.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3.从出生~20岁(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从20岁~60岁(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从60岁~100岁(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完美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
六、拓展学习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濒临干涸的两个例子,说明杯具仍在继续。你还明白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七、小结
这篇课文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下来的。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以前是一片美丽的仙湖,但此刻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无数的生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作者透过翔实的资料说明,人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杯具主要原因。课文最后,作者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吁。
课文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之恶化而痛苦,为人们索取之盲目而痛惜。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作者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一是拿罗布泊过去的繁华与此刻的破败比较;二是运用拟人手法,以事物自身的诉说引起人内心的震动,如“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一句所描述的罗布泊的惨状,实在让人痛心疾首;三是运用数据客观说明。这些在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
八、布置作业
1.研
讨与练习二。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