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教案设计【通用3篇】
《人生的境界》教案设计 篇一
标题:探讨人生的境界
导入: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者名言警句,引出人生的境界是什么,以及为什么重要。
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生的境界是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化、精神等方面的修养和境界,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境界。
内容:
1. 人生的境界是什么:介绍人生的境界是指一个人在品德、修养、心灵等方面的高度表现,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
2. 为什么重要:探讨人生的境界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文化素养,影响一个人的处世态度和行为举止。
3. 如何提升境界:介绍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的修养,可以提升人的境界。同时,强调培养自己的思想境界、情感境界、品德境界等方面的修养。
活动:
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人生的境界是什么,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境界。
2.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感受一个高境界人物的言行举止,并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境界。
3. 作文: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人生的境界的作文,表达自己对于境界的理解和提升方法。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明白人生的境界是什么,为什么重要,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境界。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修养和修身,提升自己的境界,成为一个有修养、有品德的人。
《人生的境界》教案设计 篇二
标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境界修养
导入:通过一段名人名言或者小故事,引出人生的境界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境界修养。
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培养良好的境界修养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提升境界的方法。
内容:
1. 境界修养的定义:介绍境界修养是指一个人在品德、文化、修养等方面的表现,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
2. 境界修养的重要性:探讨良好的境界修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情感修养,影响一个人的处事态度和行为举止。
3. 境界修养的方法:介绍通过学习、阅读、修身、修心等方面的修养,可以提升人的境界。同时,强调培养自己的情感境界、思想境界、品德境界等方面的修养。
活动:
1.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一个有良好境界修养的人物,体会一个高境界人物的言行举止。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境界修养,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3. 作业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撰写的关于境界修养的文章,分享自己对于境界修养的理解和实践方法。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认识到培养良好的境界修养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性,以及掌握一些提升境界的方法。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修养和修身,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成为一个有修养、有品德的人。
《人生的境界》教案设计 篇三
《人生的境界》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发问,深入研究。理解作者观点。
写读书笔记,阐述对境界的认识。
重点难点:概括四种境界的内涵。
研读P6(二)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方法:思考、讲析、读悟、练习
第一课时
一、学生阅读课文
二、师生谈感悟(学生先讲,启发:通过事例谈)
本人说说
仔细品味冯友兰先生的《》,探究人生境界的4个等级,我想到下面的文字。这个故事在讲《山民》里好象说过:
山区放羊娃的人生 (自然境界)
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记者默然。
还有一段故事:
芸芸众生皆为利 (功利境界)
1997年和二十几位老师一起在大连旅游,一天,从旅店要到星海广场。的士司机从星海广场绕道有十公里,多看看市容风光吗。回来时,大家都坐公交车。车子开动了,车由东往东开,一会儿就到。咦,这么近?来时的“桑塔纳”走西路有十公里路,现在走东路,才五公里……
下面是:
大无大有周恩来 (道德境界)
周恩来惊人之无有六: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不私,五是劳而不怨,六是去不留言。这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公私之分古来有之,但真正的大公无私自共产党始。1998年是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也是划时代的《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是这个宣言公开提出要消灭私有制,要求每个党员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梁衡说,150年来,实践《宣言》精神,将公私关系处理得彻底、完美,达到如此绝妙境界者,周恩来是第一人。因为即使如马恩列也没有像他这样长期处于手握党权、政权的诱惑和身处各种矛盾的煎熬之中。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国、倾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他的大爱大德。
遥想《逍遥游》(天地境界)
仰望茫茫宇宙,遥想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手待哉?……
板书(略)
三、亮点探究
1.“人之战”和“蚁之战”的区别是什么?
探究学习:冯先生认为,有觉解才是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才是人生最特殊最显著的性质。人只有觉解到了“觉解”这种人的本性,人生才真正有意义。道德也必须以觉解为前提,凡可称为道德的行为,必同时也是有觉解的行为。无觉解的行为,虽亦可合于道德,但严格地说,并不是道德的行为。蚂蚁打仗时,每个蚂蚁都各为其群,奋不顾身。从表面上看,与军人为国打仗,奋不顾身似无区别。但人打仗是很危险的,在这种前提下他仍能奋不顾身,其行为是道德行为。蚂蚁打仗时奋不顾身只是一种本能,它对于打仗及其危险并无觉解,所以严格地说,其行为并不是道德行为。
2.若把曹丕和曹植相比,谁的成就大,谁的境界高?
探究学习:我们不能把一个人的境界与一个人的成就等同起来。境界的高低,以觉解的多少为标准。成就的大小,在艺术上有艺术的标准,在事功上有事功的标准,我们不能认为一个人有很高的境界,就一定有很大的事功。其成就的大小,不能以境界的高低为标准。
3.关羽的人生境界是道德境界吗?
探究学习:在功利境界中的人,其合乎道德的行为是为了求自己的'利。功利主义者(如那位的士司机)以为道德不过如此,这是对于道德没有完全的了解。功利境界中的人做道德的事,只是合乎道德的行为。他们的境界是功利境界,而不是道德境界。
4.怎样理解道德境界?
探究学习:“我”有自私义和主宰义。就“我”之自私义说,道德境界中的人无“我”;就“我”之主宰义说,道德境界中的人真正有“我”,亦即有“真我”。这就是说,道德境界也就是无“小我”之境,或曰有“大我”之境。道德境界中的人以社会为“我”,所以他们不自私,不利己。他们为社会做事,为社会谋利时没有任何个人目的。他们的行为被“真我”所主宰,所以其行为虽无个人目的,但却有觉解,他们的行为是出于“真我”自觉选择的行为。
5.《庄子》之“游”和冯先生之“游”有什么区别?
探究学习:“游心”说来源于《庄子》。《庄子》所谓“游”即游动、飞翔之意,如鱼游于水,鸟翔于天,都叫做“游”。《庄子·逍遥游》中讲了4种“游”:一是蜩与学鸠之游,“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二是大鹏之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三是列御寇之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四是神人之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在庄子看来,前三种游都不是理想的游,因为它们都需“有待”。“有待”就是有条件限制,有条件限制的游不是真正的自由。什么样的游才是最好的游呢?庄子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真正的自由是无条件的,这当然是一种“心游”“神游”,是一颗无牵累的心在宇宙间的自由自在的遨游。冯先生常说,他所谓天地境界就是“游心于物之初,有之全”。“游心于物之初,有之全”就是庄子式的心游、神游。不过,庄子的心游是游于“无何有之乡”,游于混沌的宇宙;冯先生的心游是游于理世界,游于大全。所以庄子的游是“无心而顺有”,冯先生的游是“顺理以应事”。“顺理应事”是即世间而出世间的精神自由,是即道德而超道德的精神自由。“无心顺有”是离世间的自由,是超道德的自由。
作业 :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四、选题设计
1.三种境界的区别是什么?
(1)近代大学问家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3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向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追求);“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顿悟)。
(2)中国的禅宗认为成佛需经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这是寻找禅的本体而不得的阶段。
第二种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这是似已悟道而实未悟的阶段。
第三种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是写悟道了瞬间即永恒,刹那成终古的心态。
(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人民出版社。
(3)冯先生的人生境界(超越人世的渴望,)。研究方法:比较法。参读书目: 社1986年版。
(2)王国维《人间词话》。
(3)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四卷。
五、课堂讨论:练习一、二
六、课后完成:练习三
附:范文——《“裁剪”的完美是一种境界》
“裁剪”的完美 是一种境界
在查阅资料时看到几家大报都刊登了文字说明及署名完全相同,而画面却有很大差异的三张新华社传真照片。其文字说明内容为:某地一双黑天鹅孵化11只幼鸟。
这三张照片是同一记者拍摄的照片稿。按新闻概念来讲,“传真照片”是为了“先声夺人”,除此之外,还取决于新闻本身的“硬度”和照片画面的质量。常读报纸尤其是揣思报纸照片会有这样的感觉,“质量”不仅是照片虚实和大小,它更应该是准确的信息和画面语言的表达。
从照片原稿上看,有两点不具优势,或者说不是一张好照片。首先,它是软新闻,极容易被当天的重要新闻所冲击,不容易被读者发现;其次,由于拍摄场地条件所限或镜头把握不当,因为看上去画面前景杂乱(有钢丝网状的围栏),原本有的优美之处也就陷入寻常之中了。
但某家大报的编辑们对原照片动了“手脚”,试验性地剪裁取舍,突出了小黑天鹅的羽毛和小天鹅与父母的关系,并配以标题《天伦之乐》。这张“超常”照片画面变“虚”,但被孵化的小黑天鹅的白羽毛却特别醒目,这反而让读者更清楚地看到它们与“爸爸妈妈”的鲜明对比。
的确令人拍案叫绝。要想取得成功,常常要作出一种超常的“犯规”。按常理说,只要照片达到一定的水准之后,关于照片的“好”与“不好”是难以量化的,因为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标准。当然,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讲,这样的剪裁试验不可能经常发生,也许还会有更完美的剪裁或者说可以“修正”得更完美,而“裁剪”的完美却是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