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推荐3篇】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篇一
教案设计一:
主题:探索动物脚的结构和功能
年级:小学三年级
教学目标:
1. 了解动物脚的不同结构和功能;
2. 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的脚来推断其生活习性;
3. 提高学生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动物脚的结构:爬山虎的脚、猫的脚、鸟的脚等;
2. 动物脚的功能:攀爬、跳跃、游泳等;
3. 观察不同动物脚的形态,比较它们的异同。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动物脚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以爬山虎的脚为例,介绍其结构和功能,并让学生自由探索其他动物的脚;
3. 实验:利用模型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脚的特点;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动物脚的结构和功能,并讨论其适应环境的原因;
5. 拓展: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动物脚的实验或调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包括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2. 收集学生的作品或调查结果,评价其对动物脚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设计,学生不仅了解了动物脚的多样性,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分类能力。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们也能更加关注和尊重动物的生存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篇二
教案设计二:
主题:用爬山虎的脚启发学生创新设计
年级:初中九年级
教学目标:
1. 了解爬山虎脚的结构和功能,探索其在人类设计中的应用;
2. 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
1. 爬山虎脚的结构和功能;
2. 爬山虎脚在人类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3. 学生团队合作设计一个以爬山虎脚为灵感的创新产品。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有关爬山虎脚的视频或实物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探究:介绍爬山虎脚的结构和功能,讨论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展示爬山虎脚在人类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如爬行机器人、攀岩装备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个以爬山虎脚为灵感的创新产品,包括产品功能、外观设计等;
5. 展示交流:每个小组展示他们设计的产品,并向其他组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6. 总结评价:学生评价其他小组的设计,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和创新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设计作品和口头表达,评价其对爬山虎脚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及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设计,学生不仅了解了爬山虎脚的奇妙之处,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未来的科技创新中,他们也能更好地借鉴自然界的智慧,推动科技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篇三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 预习了课文,同学们说说这有脚的爬山虎它究竟是动物还是植物呢? 2、 师介绍:爬山虎是一种攀援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也叫巴山虎、地锦、常春藤。卷须前端有吸盘,夏 季开花,花很小,黄绿色。产于我国各地,茎和根可以入药。 3、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吧! 二、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文,说说这篇文章从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重点介绍了什么? (从爬山虎的生长位置,它的叶子和脚三个方面入手介绍爬山虎,其中脚是位置的写作重点。) 2、哪些自然段是描写爬山虎的脚?(3、4、5段) 三、学习3、4、5自然段。 (一)、读第三自然段。 1、思考:这一段写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2、请同学们画出写爬山虎的脚的关键句子,读一读。 3、请在这3个关键句子中找出些位置、形状、颜色的关键词。 师板书:(1)角的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2)脚的形状:枝状、细丝。细丝是什么样的呢?(读: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谁见过蜗牛的触 角?(蜗牛的触角很细,而且头上还有小圆点。这个比喻句写出脚细长的特点。在后面还说到它像蛟龙的爪 子。) (3)脚是颜色:嫩红色。 4、再读本段,注意读出脚的可爱来。 5、归纳学习方法:读----找关键句-----找关键词-----再读。 (二)、用上面归纳的学习方法学习第4自然段。 1、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请同学们也用刚才找关键句、关键词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一段。组成4人或6人学习 小组共同讨论、学习。 2、关键句、词: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小组弯 ·· · 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着”读zhao的二声,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已有了结果。) · ·· 3、探讨后总结如下:这一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段话里“弯、拉、紧”三个字之间有一 连串的因果关系。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才产生了拉力;由于产生了拉力,才使它在墙上贴得很 紧,继而才能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4、指导朗读,读出爬山虎向上攀登的精神。 (三)、独立完成第5自然段的学习,教师在旁提示,后小结。 1、这一段主要是写(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 2、关键句、词。提示:从“触着”和“没触着”入手。 (牢固) (萎了) 3、指导朗读,“萎了”读得轻些,表示生命的完结;“牢固”读得强烈些,展示顽强的生命力。 四、领悟观察方法。 师:作者为什么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 (一)是细心观察。(如写叶、写角的位置、形状、颜色中可以体现。) (二)是连续观察。你发现了吗?(“不几天”,“逐渐”说明观察要持续、有耐心)。我们要学习作者的观察 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还要学习作者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的、有顺序的写下来。 五、作业:学习作者,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动物或植物,写下来。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学习了第5自然段,我们知道了爬山虎的脚与墙有密切的关系。课文里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 (第1自然段。) 2、齐读。 3、想:这段有两句话,讲了两个地方的爬山虎,一是(学校的),二是(我家的),而且两句里都有一个 (墙)字。简洁的语言说明,爬山虎可以长在这里,也可以长在那里,但都离不开墙,必须在墙上爬。 4、这一段主要讲(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5、这一段除了主要讲爬山虎的生长的地方外,你还能从句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点吗?(从“满是”、“一大 片”看出爬山虎长得很茂盛。)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既然课文题目且重点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还要写爬山虎的叶子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第2自然段。 2、老师出示昨天预习时,同学们画的叶子图,请大家与课文比照,看看画得对不对。 自由读文,你打算从哪几方面进行评判?(a、叶子的颜色:小时嫩红,大了嫩绿;b、叶子的排列:均匀,一 顺儿朝下,不留空隙。) 3、默读这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五句,第一句写叶子颜色的变化;第二句写长大的叶 子引人注意;第三句写叶子颜色美;第四句写叶子排列整齐、均匀;第五句写风吹过时的景象。) 4、叶子美体现在哪里?(“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说明爬山虎的叶子绿得醒目,叶子生长旺盛,充满 生机,所以看上去让人觉得非常舒服。) 5、叶子的均匀、整齐表现在哪里? 整齐:叶尖一顺儿朝下。 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6、为什么叶尖会一顺儿朝下呢?(因为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而脚是往上爬的,叶尖自然会因为重力 跟脚的方向相反而朝下。所以叶子和脚之间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7、为什么爬山虎能“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因为爬山虎的脚不断地爬,它的叶子齐刷刷的 往高处走,原先长过叶的地方一律平均的承受阳光,铺得均匀,没有重叠。) 8、、这一段是写(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 9、师小结:这段的第3、4、5句话描写的是爬山虎长大的叶子,讲了三个方面:(1)颜色,“绿得那么新鲜” 。“新鲜”,一是颜色醒目;二是生长旺盛,呈现生机,因此看起来“非常舒服”,这是颜色美。(2)排列,叶 尖朝下,“一顺儿”指方向一致,铺得均匀。这是静态美。(3)动态。“一阵风”吹过,“漾起波纹”,是说 一墙的叶子犹如绿色的水面,风儿吹过,便泛起层层涟漪。这是动态美。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诵读第3、4、5段。 2、今天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了解到大千世界,万物百态,大自然的神奇。老师希望同学们做有心人,留 心周围的事物,用你的慧眼去发现世界,用你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