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通用4篇)
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篇一
本教案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更好地掌握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知识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以下是本教案的具体内容安排:
第一单元:生物多样性
1.1 课时安排:总计4课时
1.2 教学内容:
-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 掌握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 认识不同的生物群落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第二单元:物质的分解与合成
2.1 课时安排:总计5课时
2.2 教学内容:
- 学习物质的分解与合成的过程
- 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
- 了解生活中物质的分解与合成现象
2.3 教学重点和难点:物质的分解与合成的过程及条件
第三单元:电的传导
3.1 课时安排:总计6课时
3.2 教学内容:
- 学习电的传导规律
- 探讨电的应用
- 实验探究电的传导
3.3 教学重点和难点:电的传导规律的掌握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
4.1 课时安排:总计7课时
4.2 教学内容:
- 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 探究天气现象的成因
- 了解气候对生物的影响
4.3 教学重点和难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及气候对生物的影响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安排,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使他们真正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篇二
本教案将通过引入实践性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五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知识点,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以下是本教案的具体内容安排:
第五单元:地球运动与季节变化
5.1 课时安排:总计8课时
5.2 教学内容:
- 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探究季节变化的原因
- 分析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
5.3 教学重点和难点:地球运动的规律及季节变化的原因
第六单元:声的传播
6.1 课时安排:总计6课时
6.2 教学内容:
-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实验探究声的传播规律
- 分析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特点
6.3 教学重点和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
第七单元:光的反射与折射
7.1 课时安排:总计7课时
7.2 教学内容:
- 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 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 分析光的反射和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7.3 教学重点和难点: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的掌握
第八单元:植物的生长
8.1 课时安排:总计9课时
8.2 教学内容:
-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 探究植物生长的条件
- 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8.3 教学重点和难点:植物生长的条件及生长过程的认识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安排,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实践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篇三
第二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基本规律,理解光的颜色和成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光的传播现象,进行简单的光学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技的热爱和对光学知识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的规律,光的颜色和成像。
2. 教学难点: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和进行实验观察。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通过光的传播现象,引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新知识:介绍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的规律,进行简单实验验证。
3. 拓展延伸:讨论光的颜色和成像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实际应用。
4. 巩固提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设计实验验证光的传播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
1. 启发式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思考过程,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2. 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设计的实验结果和光的成像图,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关于光学知识的看法和应用,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篇四
形形色色的动物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2.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3.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4.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
5.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
1.图片:各种不同环境下生活的动物。
2.动物适应环境的相关资料或影片。如保护色、迁徙、饮食、身体形态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出示一组动物图片,让学生认识这些动物。让学生分别谈一谈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等。
2.引导学生分类。
二、新授
1.出示第二组图片。让学生观察、交流。
2.让学生将情况整理后记录下来。
动物名称
生活的环境
…
…
…
…
3.学生分小组汇报。
4.学生阅读P4小资料。
三、课外及延伸。
1.查阅资料,填写下面的表格。
动物特点
动物名称
资料来源
最大的动物
最高的动物
在寒冷地方生活的动物
夜间活动的动物
3.搜集资料、图片。办一期"有趣的动物"展览。
教学后记:
动物吃什么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
2.知道动物按食性可分为肉食动物、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3.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收集证据。
4.知道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5.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写成一份"生活中常见动物吃什么"的调查表
教学过程:
1.学生出示"生活中觉动物吃什么"的调查表。
2.点部分学生汇报。
3.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记录学生汇报的情况。
4.学生看黑板,分小组交流。按食性可以把动物分为哪几类?
5.学生汇报分类情况。
6.教师小结:
按食性动物可分为:肉食动物、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7.学生分小组交流。猫、狗、鸡、兔四种动物平时吃些什么食物。将结果记录在课本P6页。
8.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9.课后及延伸。
你知道哪些肉食动物、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把它们填写在下表中。
肉食动物
草食动物
杂食动物
动物怎样运动
教学目标:
1.认识动物运动的多样性。
2.通过观察,了解猫、狗和蜗牛等动物的运动特点。
3.能想办法解决在观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4.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的结果。
5.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1.课件:多种动物的.运动
2.提供观察对象:小猫、小狗,每小组的蜗牛或蚂蚁。
教学过程:
1.放课件,让学生观察,里面的各种动物是怎样运动的。
2.学生汇报。
3.实物观察。
(1)将教师准备的活物放在讲台前让学生观察。
(2)学生交流并记录。
(3)学生汇报。
4.学生分小组观察。
(1)学生分小组观察蜗牛或蚂蚁。
(2)边观察边记录。
(3)学生汇报。
5.课堂延伸
问:动物还有哪些运动方式?
6.课后延伸
收集各种动物运动方式的资料并观察你所看到的动物怎样在运动。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自由研究
自由研究
活动建议
1、广泛收集关于根繁殖的资料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种子、茎来繁殖植物的技术,但是对于根的繁殖技术还没有接触过。关于资料的收集方法,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也经常用到,也能熟练地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完成任务。通过该部分的活动,再次强化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并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资料收集的方法。学生将通过资料的收集,进一步了解一些利用根来繁殖的基本技术,为后期的实践累计理论知识。
2、整理资料。
学生收集到的资料是非常广泛的,包含的内容众多。在资料收集完毕后,必须要对资料进行适当的整理和归类。通过该活动,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资料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建立:能用根繁殖的植物、繁殖的基本过程、繁殖的效果几个基本板块。使学生清楚用根繁殖植物需要完成的基本步骤,为繁殖的成功奠定理论基础。分析方式可以参考下面表格:
项目
收集到的资料
能用根繁殖的植物名称
繁殖过程
繁殖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小组内所收集的种类较多,需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细致的统计和分析,以小组为的单位完成统计分析记载。
3、把收集的资料和同学们交流。
每个小组都收集到了大量的信息,组织学生将整理好的资料进行交流,能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用根繁殖植物。资料的交流过程,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讲解,并引导其他学生对其资料进行评价、提问、质疑,形成浓厚的交流气氛,培养善于交流的能力。
4、实验并完成记载。
该部分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用于实践,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资料收集和整理对于实践的重要作用。在进行操作之前,应该提示学生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用于实验的植物品种,进一步指导学生认识到资料的运用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教材提示了使用甘薯,甘薯是一种容易用根来繁殖的植物,且对生长条件要求低,是一种非常好的试验对象。在完成繁殖的过程中,要强调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载,要求内容尽可能详细。该记载应该包括三部分:(1)实验的操作过程;(2)根块的发育情况;(3)移栽后的生长情况及活动总结。
各部分的参考实验表格如下:
实验操作过程记录
植物名称:
操作步骤
操作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根块发育情况记载
根块发育情况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移栽后实验观察记录表
移栽后的叶的变化情况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
教学后记
7、植物的繁殖
教学目标
1.认识苗圃中的几种常见植物。
2.能根据对苗圃中植物的观察,提出植物繁殖方面的问题。
3.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制定、明确科学调查的各步骤并组织实施。
4.知道科学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联系苗圃,做好参观的组织工作;绘制班级分工表;实物展示台。
2.小组准备:铅笔、尺、记录用纸。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户外活动,提出要求
带学生去观察苗圃中的植物幼苗,注意里面有多少种不同的植物的苗?
二、相机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插图,认识柏树苗、枇杷苗、杨树苗和月季苗。
三、小组讨论
这么多的植物幼苗是怎样繁殖出来的呢?
四、学生交流讨论情况,师归纳并板书
1、由种子繁殖出来的
2、人工技术培育出来的
3、用根繁殖出来的
4、用茎繁殖出来的
五、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以上的说法是正确的呢(进行科学调查活动)
六、组织学生进行科学调查活动
1、明确目标
2、确定调查方法
3、完成人员分工
4、开展活动调查
5、做好记录
七、师小结
第二课时
资料整理、总结与汇报
该课时的重点集中在资料收集后的整理和总结,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
1.小组汇报各自调查情况。
提出问题:各个小组调查的结果是什么?指导各小组依次上台,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调查记录。各小组汇报完毕以后,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在教材规定的区域填写总结并汇报。
2.其它相关资料汇报。
提出问题: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或者疑惑的地方?学生讨论后提出。学生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必然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和疑惑,要求学生提出来,即为后期教学提供素材,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总结:植物的繁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陆续接触一些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移栽方法。
板书:
7、植物的繁殖
种子繁殖人工培育
用根繁殖用茎繁殖
教学后记:
第八课茎繁殖
教学目标:
1、知道用茎繁殖植物的方法包括扦插和嫁接。
2、掌握用扦插、靠接来繁殖植物的方法。
3、能熟练运用工具完成扦插、靠接中各个步骤。
4、能进行简单的扦插切面对比实验,知道对比实验中唯一能改变的条件切面的形状不同。
5、能对不同切面的茎的生长状况进行预测,并能与实际结果相比较。
6、能对实验进行长期的观察记录,并知道在观察的过程中尽可能不干扰植物的生长。
7、能区分身边哪些植物是用茎来繁殖。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扦插、靠接操作分解图。
2、分组材料:小刀、草灰、月季成株、净砂、枝剪、培养槽、塑料膜、毛桃树、良种桃树。
3、课前准备:收集利用茎繁殖植物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题
1、前面我们知道了有些植物的幼苗是用茎繁殖出来的,那么,月季能用茎繁殖吗?
2、这节课,我们就动手试试吗!
二、组织学生动手实验
1、分别截取两段月季当年生的茎,将一段茎的下端剪成平面,一段茎的下端剪成斜面,并将它们编号。
2、取土质一样的两个花盆,并将截取的茎分别插下去,有兴趣的可以猜猜哪根茎会生长得更好?
3、指导学生观察茎的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
4、设立奖
品,根据三天后月季的生长情况,为猜中者发奖。
三、师讲述并板书:
像上面实验中这样直接把植物的茎插入土壤中进行繁殖的方法,叫做扦插
四、让学生说还有哪些植物是用扦插的方法进行茎繁殖的?
每二课时
一、复旧引新
1、点名说什么是扦插?
2、今天,我们来了解另一种植物的繁殖方法--嫁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