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优选6篇)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一

主题:生态系统的探索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生态位、生态圈

2. 生态系统的作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3. 生态平衡的意义: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生态系统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生态系统模拟实验,让他们亲身感受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4.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习效果。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听取学生的总结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扩展活动: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周围的生态系统,并记录下他们的发现和想法。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二

主题:太阳系的探索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运行规律,认识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教学内容:

1.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

2. 太阳系的运行规律:行星围绕太阳运动,卫星围绕行星运动

3.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观察夜空或播放视频引入太阳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讲解: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和运行规律,让学生了解各个天体之间的关系。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太阳系模型制作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体验太阳系的规模和运行方式。

4.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习效果。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在模型制作活动中的表现,听取学生对太阳系的理解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扩展活动: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夜空,寻找太阳系中的行星和星座,并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

  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演示器材:两种滑轮装置、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课件、有关电梯的资料等。

  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曲别针、重物、实验记录表等。

  2、学生准备:每组准备牢固的绳子5米左右和两根结实的木棍。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观察滑轮。

  1、谈话:每天早晨,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知道国旗是怎么样升到旗杆上去的吗?

  2、讲述:你有没有注意到旗杆顶上有一个小小的装置?——那就是滑轮(板书:滑轮)。

  3、提问:滑轮是一种怎么样的装置呢?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滑轮,让学生观察,寻找结构上的特点。

  4、交流讨论:

  滑轮形状——像轮子,轮子上有槽。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

  5、小结: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

  6、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

  教师利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或生活场景。

  7、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让我们继续学习。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及作用。

  1、出示两种滑轮装置,教师操作演示提升重物。提问:在用滑轮提升重物时,两个滑轮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什么滑轮呢?

  2、阅读教材第6页上半部分的内容,了解两类滑轮的名称和结构:定滑轮和动滑轮。

  (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3、我们通过滑轮提升物体的过程中,用力的大小跟原来有没有变化呢?学生提出假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书写部分假设。

  4、分组实践活动:

  ⑴各个小组根据提供的滑轮、重物等分别做成定滑轮和动滑轮。

  ⑵实践操作,研究两种滑轮在提升重物时的不同作用。

  附:“研究定滑轮的作用”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题目:

  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实验器材:

  定滑轮(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细绳、钩码、铁架台、弹簧秤、直尺、笔和记录纸。

  预测:可以省力。

  实验过程:

  1、将滑轮固定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滑轮。用两个钩码悬吊在细绳的一端,而另一端钩上弹簧秤。

  2、记录钩码的质量和弹簧秤拉力的读数,记录在表格内。测量钩码提升的距离和弹簧秤下拉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钩码的质量 牛顿 钩码提升距离 厘米

  弹簧秤的拉力 牛顿 弹簧秤下拉距离 厘米

  结论 结论

  实验结论:

  5、交流实验现象,汇报实验收获。

  6、分析实验数据,讨论: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作用?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定滑轮 动滑轮

  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不能省力 可以省力

  7、为什么两种滑轮具有不同的作用?你可以用杠杆和平衡原理来分析一下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属于什么杠杆类型吗?解释一下为什么使用定滑轮不能够省力,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滑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定滑轮是等臂杠杆;动滑轮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8、讲述: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实际上单独使用很少,应用的时候,常常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方便,于是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扬长避短,这样就组成滑轮组。(出示使用滑轮组的场景)预测一下:滑轮组有什么作用呢?

  三、游戏体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布置游戏活动

  ⑴游戏工具:两根结实的木棍、8米长的绳子

  ⑵游戏目的:通过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体验滑轮组的力量,了解滑轮组的连接方式。

  ⑶游戏人数:3—4人组成一组,共同进行活动。

  ⑷游戏方式:

  A、将绳子的一端系在一根木棍上,然后将这根绳子绕过第二根木棍,再回到第一根木棍,然后再绕过第二根木棍。

  B、请两位同学站在距离一米远的地方站稳,并握紧木棍。

  C、第三位同学小心地拉动绳子的另一端。

  观察并体验:结果怎么样?

  2、组织讨论:

  ⑴当你拉动绳子时,其他两位同学能够抓住木棍站在原地不动吗?

  ⑵如果把绳子再绕木棍一圈,结果会怎么样?再绕一圈呢?

  ⑶绳子缠绕绕的圈数和你所需要的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吗?

  3、拓展研究活动:

  组装滑轮组,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4、找一找,你周围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他们分别发挥着什么作用?

  四、课外拓展研究。

  1、课外探究:升降电梯的秘密。

  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滑轮装置。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过程与方法:

  1、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发现新的问题,愿意积极探索。

  教学重点

  1、关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学难点

  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试管;气球皮,剪刀,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有哪些方法?

  2、师生交流。

  (预设:这个活动让学生自主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

  1、师:在密封的小塑料袋里装满冷水,然后浸入热水中,仔细观察冷水袋的变化。

  2、根据看到的现象尝试做出解释。

  3、小组讨论,谁的解释更有说服力。

  (预设: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观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解释或推测。)

  4、全班交流。

  5、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

  6、冷水由沉变浮能不能用物体沉浮的几个因素来进行解释?

  7、再次对冷水袋上浮的原因做出自己的推测。

  (启发学生从影响物体沉浮的主要因素重量和体积大小方面去思考促使水袋上浮的可能原因,最后把问题聚焦到在水的重量不变的情况下体积的变化引起了水袋的沉浮。)

  三、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1、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

  2、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3、分析整理

  水在变热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给冷水加热

  水受热——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

  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烧瓶、L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红墨水。

  教学过程

  一、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

  1、引入

  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学生讨论推测)

  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

  师: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

  (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交流实验方案,确定方法。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讨论。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预设: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非常明显,同时也能比较出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区别)

  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1、 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跃时,哪种情况下占据的空间大?

  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3、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预设:这个游戏指向了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本质解释,学生只有实践、体验过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

  板书设计

  空气的热胀冷缩

  受热 体积胀大

  空气 热胀冷缩

  受冷 体积缩小。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环境问题是复杂的,各种因素是相互关联的。

  2.知道人们的行为可能破坏环境,也能够通过努力改善环境。

  3.知道处理好环境问题需要有平衡协调的措施。

  科学探究目标

  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交流。

  科学态度目标

  1.树立改善环境问题的信心。

  2.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家乡的环境保护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要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环境问题,提出改善环境的措施。

  难点:分析环境问题,找出平衡、协调的办法。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反映当地典型环境治理前后的某一区域图片、教学课件。

  聚焦

  1.引入:前几课,我们都是探索、研讨某一个方面的环境问题,而现实中的环境问题往往是综合的、复杂的,不同身份的人对同一环境问题的看法和立场可能也不一样。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

  2.提问:自然水域中的大多数生物靠什么维持生命?(预设:干净的水、充足的食物、安全的栖息地。)

  3.追问:(教学提示:出示某河流或湖泊水体污染严重和水质恢复后的照片。)生活在自然水域周边的人们是如何对自然水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预设:人们会从水域中获取生活用水,会捕食或养殖水生生物;可能会将生活、生产中产生的垃圾排放到水域中,造成污染。)

  4.揭题:接下来,我们以某市的城中湖生态环境成功恢复为例,来思考

  设计意图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板书: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

  通过展示某自然水域水体情况的前后变化,让学生感受污染的触目惊心,激发他们深入研讨实际环境问题的兴趣。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分析某市城中湖的环境问题

  1.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4~55资料。

  2.提问:早先,未被污染的城中湖是什么样的?(预设:清澈见底,水草茂盛,鱼类繁多。)污染后的城中湖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预设:污染加剧,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水生生物减少。)

  3.追问:治理后的城中湖又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预设:生态环境全面恢复,成为旅游新名片。)

  4.过渡: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环境破坏─环境治理─环境恢复的例子。从这个实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环境问题是很复杂的,要解决环境问题,首先要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5.活动:指导学生分组,从湖周边生活的普通市民、湖区渔业养殖户、湖景区游船船主和环湖地区房地产开发商四个角色中选择一个,分析、讨论城中湖事例中的环境问题,列举本组扮演的角色在加剧城中湖环境问题严重性方面的行为,完成记录单。

  探索二:提出环境治理的解决方案

  1.过渡:不同的人由于居住的地域和从事的工作不同,在看待某个环境问题时会持有不同的态度,对解决环境问题的看法也会不同。

  2.活动:请各组同学从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角度提出解决城中湖环境问题的三种方法,进行班级辩论。解决方法可以先从不触及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来考虑,但其他小组如果利益受损,可以提出来。

  设计意图

  通过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对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讨论、分析、平衡、协调,让学生体会实际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理解要处理好环境问题需要有平衡协调的措施。

  拓展与小结

  1.小结:环境问题是复杂的,各种因素是相互关联的,实际的环境问题需要我们从不同职业、不同群体的视角来分析,处理好环境问题需要我们有综合分析的能力并采取平衡协调的措施。

  2.拓展:收集资料,了解我们所在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治理举措以及取得的成果。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真实的环境问题,并综合地分析、判断、评价当地的环境问题。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了解现状—寻找原因—共商对策”的方式对城中湖环境案例进行探讨,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学之间互相研讨、交流展示,既完成了知识的迁移、思维的碰撞,又培养了学生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

  课后作业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P42第三题。

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经典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三年级...
教案大全2011-03-01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经典6篇)

一堂德育渗透课教案(优选3篇)

陈 情 表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所蕴涵的浓重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悟至爱亲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德育目标】 理解封建社会提倡的“孝”,初步探究 “孝”的本...
教案大全2011-02-07
一堂德育渗透课教案(优选3篇)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参考教案二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 (三)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案大全2017-08-02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参考教案二

科学计数法教案及反思(优秀3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 2、能掌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大的数 一、能力目标: 1、借助身边所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感受生活中的大数,增强数感,积累数学经验。 2、会用简便的方法...
教案大全2013-09-02
科学计数法教案及反思(优秀3篇)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教案: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经典3篇)

课题: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教学目标: 1、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及发生原因; 2、对常见的运动损伤掌握简易的处理方法。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1、定义:体育运动中...
教案大全2018-09-05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教案: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经典3篇)

体育教案六(优秀5篇)

健康在心理—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 课型:理论 课时:1 教学内容:健康在心理 教学任务:1、初步学习、理解健康的完整概念,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 2、确立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的正...
教案大全2013-09-01
体育教案六(优秀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