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二》(精选3篇)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二》 篇一
在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二》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本节课将以民族音乐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首先,我们将通过播放一段经典的中国民族音乐,如《茉莉花》或《二泉映月》,让学生聆听传统乐器的美妙声音,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韵味。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接着,我们将组织学生学习一首简单的民族乐曲,如《小白船》,让他们一边学习乐曲的曲调和节奏,一边了解乐曲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通过学习乐曲,学生可以感受到民族音乐的表现力和独特韵味,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最后,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编排一段简短的舞蹈,配合民族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表达,展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和韵味。通过舞蹈表演,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培养团队合作和表现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和魅力,还可以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为他们未来的音乐学习和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二》 篇二
在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二》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本节课将以西方古典音乐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感受古典音乐的优美与庄重。
首先,我们将通过播放一段莫扎特或贝多芬的经典作品,如《小夜曲》或《命运交响曲》,让学生聆听古典音乐的华丽和深邃,感受西方音乐的高雅和庄重。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学生可以领略到古典音乐的优美旋律和丰富表现力,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接着,我们将组织学生学习一首简单的古典乐曲,如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让他们了解古典音乐的曲式和结构,感受古典音乐的规整和对称。通过学习乐曲,学生可以了解古典音乐的表现方式和情感表达,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最后,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剧表演,让他们扮演不同角色,演唱古典音乐剧中的经典曲目,展现古典音乐的戏剧性和表现力。通过音乐剧表演,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表演才华和音乐才能,体验音乐与戏剧的完美结合,培养团队合作和表现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西方古典音乐的优美和庄重,还可以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激发对艺术的热爱和创造力,为他们未来的音乐学习和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二》 篇三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二》(4、5)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二》(4、5)作者:胡佳豫第四课四季教材分析
1.管弦乐《四季歌》
《四季歌》原是我国青海民歌,是一首传统的情歌。以春、夏、秋、冬四季盛开什么花为起句,表达了少女的情意。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包含三个乐句。第一、第二乐句是一对上下句,上句结尾上扬,以羽调式的主音为落音;下句句末下行,落在下方的主音上,互相呼应。第三乐句取材于第二乐句,在结构中起补充的作用。
音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富有律动感,具有"花儿"(西北的一种山歌)的风格。20世纪50年代有人曾将歌曲改编为歌舞曲,名为《花儿与少年》(在当地,"花儿"代表姑娘,"少年"则指小伙子)。
根据民歌改编的管弦乐曲,旋律完全保持原貌,只是从音色、音区、力度、配器及伴奏织体方面予以不同的处理,造成每次旋律出现时在情绪、色彩上的变化。
旋律第一次呈现由独奏小提琴奏出,并辅以低音弦乐器拨奏的轻淡伴奏。当旋律第二次出现时则由小提琴齐奏主要声部,另外加上了对位声部,伴奏仍是弦乐器拨奏的固定音型。旋律第三次出现是乐曲的高潮。小号吹奏主旋律,各个乐器组也都进入,音量增大,音乐的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在此之后,音量减弱,固定音型""不断重复,又将音乐引回主题旋律初次出现时的轻盈、恬淡的意境之中。最后,乐队以很强的力度奏出前面出现过的固定音型,再一次把音乐推向高潮,结束了这首乐曲。
2.器乐曲《秋收》
《秋收》原是首陕西民歌,歌曲表现了农家在秋日的丰收季节中勤快劳作的情景和无限欢悦的心情。歌曲仅两个乐句,一段体结构。旋律高旋低回,流畅明快。
乐曲以歌曲的旋律作为A段的主题,分别用板胡和阮等弹拨乐器演奏,情绪欢快活跃。B段则将歌曲旋律加音装饰及节奏拉宽,使音乐舒展明朗,展示了人们喜获丰收的幸福欢乐的`心情。
这段旋律先后用竹笛,弦乐和双簧管演奏,多次出现。A段与B段虽然都取材于同一旋律,但在音乐表现的情绪上却有着鲜明的对比。
现将这首乐曲主题的出现及其主奏乐器记述如下:
A(板胡)→A(阮)→B(竹笛)→B(弦乐)→A(板胡)→A(阮)→B(双簧管)→B(弦乐)→A(板胡)→A(竹笛、板胡、阮)
3.歌曲《童心是小鸟》
这是一首全国首届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赛组委会推荐的歌曲。
歌曲通过富有诗意的歌词十分形象地把儿童比拟成是一只快乐的小鸟,把少年儿童纯真的童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反映了他们活泼向上、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歌曲为大调式,3/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共有四个乐句,采用了排比句式,节奏基本相同,曲中含有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极富有特点,使得旋律欢快、跳荡,将我们带入了诗一般美丽的孩子天地里,表现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甜美生活的心情。中间插入了4小节衬词"啦啦啦"是上下段的连接,曲调轻盈跳跃,进一步抒发了孩子们喜悦欢乐的心情。紧接着第二乐段在节奏上作了变化,旋律变得优美而舒展。唱出了少年儿童无比欢乐的童年生活,尾声结束在主*的五音上,给人以余音缭绕、回味无穷之感。
4.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
这是一首颂扬同学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新风尚的歌曲。曲调欢快活泼、歌词十分风趣。
歌曲吸取了通俗歌曲的表现手法,从"一把雨伞三个头"引伸至"风雨路上一同向前走",形象地表现了儿童们在雨中风雨共伞的嬉戏玩耍的情趣。歌曲中出现了跨小节的切分节奏,句逗中的休止符不同的运用及连续三次出现""节奏型和音程的大跳,使得音乐轻快、跳跃、诙谐有趣。"嘻嘻哈哈"非常口语化,加上下滑音的巧妙运用,生动地刻画了孩子们在雨中欢笑的神情。歌曲最后结束在大调主*的三音上,明亮的色彩营造了一种在雨中一往无前的情景,充满着欢声笑语。
教学目标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大自然变化,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充满着生机与诗意。在课中的四首作品正是四季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缩影的一方面反映。
2.聆听由青海民歌《四季歌》及陕西民歌改编的《秋收》,从乐曲的主题变化、力度变化及不同主奏乐器的不同音色中,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发展联想与想像,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3.表演《童心是小鸟》、《一把雨伞圆溜溜》,体验儿童们在四季中的欢乐情绪,并进行创作表演。在学唱过程中从歌曲模仿创作手法中初步了解其特征,进行曲式试验创作活动。
4.继续学吹竖笛,吹奏二声部《故乡亲人》。
教学内容
1、聆听《四季歌》
2、聆听《秋收》
3、学吹竖笛教学基本要求
4、表演《一把雨伞圆溜溜》
5、表演《童心是小鸟》
课时安排
本课内容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童心是小鸟》、《四季》。
第二课时:《一把雨伞圆溜溜》。
第三课时:《秋收》,学吹竖笛。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童心是小鸟》
2、聆听《四季》
教学过程
一、表演《童心是小鸟》
1.歌曲范唱导入。
设问:(1)这首歌表达了什么内容?情绪是怎样的?
(2)你怎样理解歌名《童心是小鸟》?
2.教师范唱第一句曲调:并指导学生视唱这一句。
3.设问:请你找出与这一乐句相同或相似的乐句,说一说它们相同与相似之处并试唱。(提示:从节奏、旋律走向去研究。)
4.教师表扬学生们进行的研究,并进行归纳。
5.学唱第1--16小节的歌谱与歌词。注意要表示出来喜悦、自豪的心情。
6.学唱第二乐段。
(1)教师范唱(包括跳越反复记号部分)。
(2)学生自学曲调并相互交流。
(3)学唱第二乐段歌词,注意欢快的情绪。
7.表演歌曲。
(1)完整地唱全歌。
(2)设问:你能否在歌谱上标上力度记号,表达你对欢乐"童心"的处理想像?(学生自由结合议论--师生讨论。)
(3)教师归纳学生的处理方案。选出2-3个方案进行试唱。
(4)设问:能否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处理创作,使歌曲表演更丰满、活泼。
(5)师生讨论、归纳。
(6)有感情地表演歌曲。
二、聆听《四季歌》
1.介绍传统青海民歌《四季歌》,以春、夏、秋、冬四季开什么花为开头,所以称为"四季歌"。
2.初听由小提琴独奏的第一段音乐,感受青海民歌欢快热烈的情绪。再次复听这一段,请同学生看谱跟唱(或跟教师的琴声唱),体验青海"花儿"的风格。
3.欣赏全曲。
设问:《四季歌》的曲调共出现几次?它们在力度上有什么变化?请用力度记号把它记录下来。?
4.再次聆听全曲。
设问:
(1)全曲在音色彩上有什么变化?能说出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及形式吗?
(2)从力度与音色的变化上,你能否体验出每段的情绪变化,从而与"四季"联系起来,说说你的想像。
5.比比谁的记忆力好?谁能最完整地把《四季歌》的曲调哼唱出来,谁就是优胜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一把雨伞圆溜溜》
2、曲调创作活动
教学过程
一、表演《一把雨伞圆溜溜》
1.情景导入:在夏天的某一天,三位学生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遇上了一阵大雨,其中一位同生有伞,其情景是怎样的呢?
2.聆听范唱
设问:三位学生在大雨中怎样办?他们的情绪怎样?
3.教师范唱第1-15小节曲调。
(1)设问:这段曲调有什么特点?它由两大乐句组成,每大乐句又由两个小乐句组成。你们听每句的开始音有什么规律?在节奏上又有什么规律?能找出跨小节的切分节奏吗?
(2)在教师指导下,用2/4拍指挥图式(分清强拍与弱拍)放慢速度视唱第1-15小节。注意八度大跳及跨小节切分节奏。
(3)用稍快的速度、欢快的情绪唱好第1-15小节曲调。
4.教师范唱后半部分曲调。
(1)先由学生以欢快的情绪唱第1-15小节,然后,教师接唱后半部分曲调(到反复记号为止)。
(2)设问:后半部分的曲调,在每句的起拍上有什么规律?
(3)听教师将
后半部分曲调弹奏三遍,比一比谁的听辨模仿能力最强,能把它看谱唱出来。(4)教师表扬能自荐唱谱的学生,并指出不足之处。
(5)用欢快的情绪唱好后半部分曲调。
5.学唱歌曲。
(1)完整地、欢快地唱好曲调。
(2)朗读歌词后,把歌词填上,试唱歌曲。
(3)完整地唱好歌曲。
6.表演歌曲。
(1)设问:怎样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请各小组讨论表演的方法、形式。
(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各组展示各自的表演。
(4)师生互评。
二、唱自己的歌--曲调创作活动
1.创作条件与要求:按教材所示,已知两小节要求用模仿重复方法创作发展成4小节。
2.教师用本课中的两着歌曲作范例讲解复习模仿重复的要求。
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创作热情,表扬他们极积参与的精神。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秋收》
2、学吹竖笛。
教学过程
一、聆听《秋收》
1.以学唱陕西民歌《秋收》为导入。
(1)板书《秋收》歌曲。(曲谱见《教师用书》中的教材分析部分。有条件的能做成幻灯片或投影片放映更好)。
(2)教师范唱。
(3)学生跟琴唱好第一段歌词。
(4)师生简单讨论歌曲的情绪与内容。
2.初听器乐曲《秋收》。
(1)设问:在器乐曲《秋收》中,民歌的原型旋律出现几次?还有什么旋律与民歌原型旋律有关系?
(2)指导学生唱教材中的图形谱(这是民歌的主题A)
(3)听主题B,并画出其图形谱,进行比较。
3.复听乐曲。
我们把民歌原型的曲调称作A主题,把与A有关的另一主题称作B,请仔细听辨,做好以下两项记录。
(1)乐曲演奏的A、B主题顺序图表。
(2)A与B的每次各用什么乐器演奏,也同时标出来。
4.讨论:
根据你自己的乐曲发展的记录图表,说说你聆听后的想像。请围绕乐曲的标题,根据A与B及其乐器音色的变化展开你的想像与联想,进行创作构思,说出其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