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 《别了,哥哥》 教案(优质3篇)
高二语文 《别了,哥哥》 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并掌握《别了,哥哥》的背景知识和主要内容。
2. 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探讨亲情、友情等主题,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和把握文中的情感变化和人物性格塑造。
2. 分析并总结文中的主题和意义。
3. 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深入挖掘文本内涵。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作者背景、作品背景和主题等,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2. 分段阅读:分段进行阅读,帮助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中涉及的亲情、友情等主题。
4. 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中对于亲人离别的表达和感悟。
5. 作文练习:布置作文任务,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反馈:
1. 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反馈:收集学生的作业,进行评阅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写作表达能力。
3. 点评:选取一些优秀作文进行点评和展示,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
高二语文 《别了,哥哥》 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1. 了解作者咏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其作品《别了,哥哥》的主题和意义。
2. 分析文中对亲情、友情的描写和表达,探讨离别与思念的情感表达。
3. 引导学生通过文本感悟生活,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1. 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形式引入文本,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2. 分组阅读:分组进行阅读,让学生互相讨论和分享理解。
3. 课堂讨论:组织全班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主题和意义。
4. 写作训练: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5. 学习反馈:收集学生的作业,进行评阅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
1. 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写作表达等方面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 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
3. 学生作品展示:选取优秀作文进行展示和点评,激励学生继续提高写作水平。
高二语文 《别了,哥哥》 教案 篇三
高二语文 《别了,哥哥》 教案
《别了,哥哥》 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生命抉择中,作者抛弃金钱权位,追求真理,不惜献出生命的高尚人格。 2、 把握诗歌直抒胸臆的抒情特点。 说明: 殷夫是红色鼓动诗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别了,哥哥》写于1929年“四一二”事变两周年之际,是一首纪实性诗作。作为一篇与自己阶级彻底决裂的宣言书,它是决绝的反叛之歌,更是对于真理的激情的礼赞。但这首诗没有当时的许多革命诗歌标语化、口号化的`通病,而是一首能够从情感上打动人的诗篇,能把 “手足之情”与“阶级仇恨”两种对立情感交织在一起表现。为了能让学生把握住这种复杂的情感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词句中所表现出的复杂但真挚饱满的情感内涵。同时,作为纪实性红色鼓动诗,时代背景对学生理解诗人与自己的阶级决裂,投身革命事业的献身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预习和课内补充的形式为主题理解做好铺垫。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反复朗读指导的基础上,圈画字词,品读体会诗中真挚复杂的感情状态。理解诗人在生命抉择中,无畏高尚的人格精神。 2、难点:把握作品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 说明:这是一篇能以真情动人的诗歌作品,体会诗中字里行间感情,对高中学生而言,应该避免被动式地接受,要调动他们丰沛敏感的情感,在反复朗读,圈画字词体会中实现情感共鸣的产生。朗读形式安排上,要适合学生实际的朗读水平,丰富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