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蚂蚁》小班公开课教案(精彩3篇)
《逗蚂蚁》小班公开课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
1. 一块放大镜
2. 一些玻璃容器
3. 一些食物,如糖水、面包屑等
4. 一些卡片,上面画有蚂蚁的形象
教学过程:
1. 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蚂蚁并引入主题。让学生展示他们对蚂蚁的认识。
2. 观察:老师带领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让他们发现蚂蚁身上的特点。
3. 实验:老师给学生提供食物,让他们观察蚂蚁的行动,学生可以用卡片引导蚂蚁走向食物。
4. 总结: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蚂蚁的看法。
5. 拓展:老师可以让学生画出蚂蚁的家园,并展示在教室里。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学生对蚂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逗蚂蚁》小班公开课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互动游戏更好地理解蚂蚁的行为。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
1. 一些蚂蚁的玩具模型
2. 一些小道具,如小桥、小山丘等
3. 一些激励性的小奖品
教学过程:
1. 导入:老师向学生展示蚂蚁的玩具模型,引导学生猜测蚂蚁的行为。
2. 游戏:老师安排学生分组,让他们在模拟的环境中逗蚂蚁,比赛谁能吸引更多的蚂蚁。
3. 创作:老师让学生自由发挥,设计自己的“逗蚂蚁”游戏,可以包括画面、规则等。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游戏,让其他同学参与其中。
5. 总结:老师带领学生总结游戏中的收获和感想,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学生在游戏中更好地理解了蚂蚁的行为,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通过设计游戏,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逗蚂蚁》小班公开课教案 篇三
《逗蚂蚁》小班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儿童情趣。
2、尝试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熟悉儿歌中间段的内容。
3、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体验在游戏中朗诵儿歌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用的图夹文范例7张,塑封好的.蚂蚁图片6张,音乐《找朋友》、《加油干》。
2、实物:毛竹筷、小瓷碗。
3、幼儿人手一份小图书《逗蚂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请你猜一猜,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宝宝,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今天,我们小(3)班来了一群动物朋友。请你猜猜它们会是谁呢?(请2~3位幼儿回答)
二、出示第一张范例图,在集体舞《找朋友》的游戏中,感受蚂蚁的可爱。
1、(出示范例一)师:宝宝看,是谁呀?(小蚂蚁)宝宝和蚂蚁打个招呼。(宝宝好!蚂蚁好!)
2、师:小蚂蚁想来和宝宝们跳一个《找朋友》的舞,宝宝,你有好朋友吗?(有)好,我们开始吧!(播放《找朋友》的音乐,鼓励每位宝宝都勇敢地参与集体活动。)
三、学习儿歌的第一句,并在情景中进行理解、巩固。
1、师:蚂蚁和宝宝跳了舞,肚子有点饿了,让我来喊蚂蚁吃饭吧!(教师示范朗诵儿歌第一句:“蚂蚁来呀来,快快来吃饭。”)
2、引导幼儿用愉快地情绪跟老师学习朗诵。
3、师:宝宝,那里还有很多的蚂蚁呢!谁来大声地喊它们过来吃饭?(形式为:单个喊、分组喊、分男女幼儿喊,以便让每个宝宝都有学习的机会。)
四、猜想活动:
你给蚂蚁吃什么饭呢?(利用宝宝的已有经验进行猜想活动:炒饭、咸饭、蛋炒饭、白米饭……)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学习“什么饭?白米饭。”(同时出示范例二)
五、讨论活动:
有了白米饭,该用
六、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触摸,了解餐具的名称“毛竹筷、小瓷碗。”
师:白米饭有了、炒青菜有了,蚂蚁们开始吃饭了。宝宝,吃饭要用到什么东西呢?(筷子、小碗。)
七、角色游戏“蚂蚁吃饭。”教师扮演主人,幼儿扮演小蚂蚁。采用“教师呼唤、幼儿表演、一问一答”等多种形式熟悉、记忆儿歌的前半段内容。
八、出示范例六,引导宝宝动脑筋:吃不了,怎么办?并加强教师与幼儿的互动。
师:蚂蚁吃饭吃得真开心呀!肚子吃得饱饱的,可是还有许多的白米饭、炒青菜呢,该怎么办呢?
九、出示范例七,学说“哼唷哼唷往回搬。”并在音乐游戏、肢体动作中进行熟练地说。(播放劳动音乐《加油干》)
十、出示儿歌名字《逗蚂蚁》,倾听老师有感情地、完整地朗诵一遍儿歌,第二遍时可以请幼儿轻轻地跟老师进行朗诵。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巩固理解、记忆儿歌内容:分组朗诵、听爸爸妈妈朗诵、单独朗诵、与老师对念等等
十一、幼儿人手一份小图书《逗蚂蚁》,鼓励幼儿与爸爸妈妈一起看书念儿歌。
附儿歌:逗蚂蚁
蚂蚁来呀来,
快快来吃饭。
什么饭?白米饭。
什么菜?炒青菜。
什么筷?毛竹筷。
什么碗?小瓷碗。
吃不了,怎么办?
哼唷哼唷往回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