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冰花》教案【精彩3篇】
课文《冰花》教案 篇一
标题:《冰花》教学设计及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2.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意境和主题,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 能够通过课文理解“爱”的意义和力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1. 理解并把握课文的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
2. 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象征,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3. 思考课文中所传达的爱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难点:
1.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把握作者的深层寓意。
2. 引导学生理解爱的概念,提升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冰花的形态,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 分段阅读:分段进行课文阅读,让学生感受情节的起承转合,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
3. 讨论解读: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象征,深入探讨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意图。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分享对于“爱”的理解和体会,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反思爱的力量和意义,对自身的成长有所启发。
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学生在讨论和解读环节的表现,包括思辨能力和情感表达。
2.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对于课文的读后感想或心得体会,展现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情感认知。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冰花》这篇经典课文,感悟爱的力量和意义,提升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心灵成长和人格塑造提供积极引导。
课文《冰花》教案 篇二
标题:《冰花》课文教学实践与反思
教学实践:
在《冰花》这节课的实际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环节的图片展示、分段阅读、讨论解读和互动讨论等,让学生在感知、思考和表达中全面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对于课文的热情和好奇心,通过讨论和分享,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认知互动。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有些学生对于课文中的象征意义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解读;有些学生在情感表达和思维拓展方面存在欠缺,需要在平时的学习和活动中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引导。因此,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和发展,引导学生全面成长,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人生观念。
在教学反思中,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认知和人格塑造。通过《冰花》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文学作品的力量和意义,它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可以温暖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走向阳光和向上的人生之路。
总的来说,通过《冰花》这节课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我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有了一定的提升和改进,同时也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情感认知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力量。
课文《冰花》教案 篇三
课文《冰花》教案
教学设想:
《冰花》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语言优美,生动地描绘了冰花千姿百态和晶亮洁白,课文的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因此,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朗读,以读促学,使学生认识体会冰花的美丽多姿、晶莹透亮、洁白无暇,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对于刚刚入学的孩子,如何上好起步阶段的阅读课呢?我想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就必须打破以往语文教学的旧模式,彻底摒弃繁琐的分析,空洞的说教,代之以引导学生多读感悟。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要使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融为一体,必须引导学生入其境、感其情。如教学“惊奇地喊”,教师可引导学生:“小朋友,你们以前感到惊奇时是怎么做的?文中的小童感到惊奇时的口气和动作和我们平时一样吗?请边读边表演给大家看。”正如我国著名的思维科学家张光鉴教授所说的:必须紧密地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头脑中贮存的相关性模块(“相似块”),作为感悟课文内容的前提准备和敲击妙语的“打火石”。正是通过结合学生实际来指导朗读,达到了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老师还应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以达到新大纲提出的“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但儿童有儿童的特点,特别是一年级小学生,并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具有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的个体,教师必须培养引导他们,创设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情境,激励和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课文写的是北国特有的景致——冰花,对于生长在南方的小朋友来说,见到的机会不多,而教师在上课伊始贴出了一朵朵“冰花”,使孩子们对冰花的形态有了大致了解,在学习课文后,教师又创设情境,让学生做做说说,充分发挥想象力。孩子们都沉浸在北国风光的意境中,朗读起课文来,感情自然很投入。教师这样培养、引导他们“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正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积累及创设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这样一种基本理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用雪白的纸剪出的朵朵“冰花”,贴在黑板上)你们喜欢它吗?
2导入课文:有一位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在一个冬天的早晨也发现了冰花,你们想知
道他是怎样发现的吗?【课文的导入应能充分激起学生们的兴趣。一朵朵美丽多姿、洁白的纸“冰花”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把他们引入了课文的意境,激发起孩子们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把拼音多读几遍。
(2)注意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读书声音要响亮。
2、检查交流:
(1)生字会读吗?组词。
(2)检查读文情况,指导读正确。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一阶段的课文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读书能力,此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一些自读活动,但在学生自读前,教师要把要求说清楚,让学生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刚学读书,培养他们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非常重要,在学生自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检查,及时纠正。】
三、细读课文,用心领会:
1、学习第1自然段
(1)谁愿意读第一自然段?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自然段?
(2)交流,理解“一朵朵”、“晶亮”,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最喜欢第2自然段的同学站起来齐读。指导读好“惊奇地喊”的语气。
(2)冰花有哪些形状呢?找一找,指导读好。
看着这些冰花,你们想说什么?指导读好“啊,真漂亮!”
【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通过指导学生读好词句,来体味文中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体会冰花的美丽多姿和晶莹透亮,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并受到了美的熏陶。】
(3)发挥想象,做做说说,发展语言。
①你觉得冰花还会像什么?想做一做吗?拿出纸、剪刀剪自己想到的形状,贴在窗玻璃上。
②交流自己的作品,教师小结。
③练习说话,及时评价:“啊,真漂亮!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像___________,像_______,像__________,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让学生做做说说,意在让学生通过想象,运用文中的语言说说自己的创意,内化课文的语言。】
3、学习第3自然段
(1)美丽晶莹的冰花是哪儿来的呢?引读第3自然段。
(2)结合插图交流,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进一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2、让学生回去每天早上都观察一下自家窗户,哪天看到了冰花就告诉老师,看看有你想到的那种吗?还看到了哪些?及时记录下来。
【语文课堂体现开放性,应注意与自然等其他学科的综合。这样就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而是有机地拓展到了课外,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热情。】
五、学习生字,认真书写。
1、练读生字并组词。
2、看笔顺图,描红课本上的生字。
3、指导学生写规范:“这”的第四笔是点,“从”的第二笔是点。都不要写成“捺”。“见”、“他”、“它”、“说”几个字都有“竖弯钩”这个笔画,要写规范。
4、在田字格本上书写,注意写字的正确姿势。
【指导学生写字是本学期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对于生字的笔顺、结构、位置安排等都要通过教师范写来一一落实。学生书写时,教师应加强巡回指导,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