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名的托班教案【精简3篇】
点名的托班教案 篇一
在托班教学中,点名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点名,不仅可以了解班上学生的到场情况,还能培养孩子们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设计点名教案时,需要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让点名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教育意义。
首先,可以通过唱歌的方式进行点名。选择一首简单易记的歌曲,将学生的名字融入歌词中,让孩子们在唱歌的过程中自觉报上自己的名字。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点名的趣味性,还能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自我介绍和表达。
其次,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点名。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规则,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主动报上自己的名字,例如“快乐接力赛”、“名字拼图”等。通过游戏,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此外,还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进行点名。让孩子们在纸上画出自己的名字或者头像,然后在上课前将画作集中展示,老师可以根据画作点名。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绘画能力,还能增强他们对自己名字的记忆和认知。
总的来说,点名是托班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创意点名教案的设计,可以让点名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教育意义,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希望每一位托班教师都能在点名环节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学习氛围。
点名的托班教案 篇二
托班教学中的点名环节不仅仅是为了确认学生到场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点名培养孩子们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设计点名教案时,要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让点名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教育意义。
首先,可以通过故事的方式进行点名。老师可以编写一些富有想象力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扮演不同角色,自我介绍并报上自己的名字。通过故事,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他们对自己名字的记忆和认知。
其次,可以利用声音的方式进行点名。老师可以模仿不同动物或者交通工具的声音,让孩子们根据声音猜测是谁在点名,并报上自己的名字。通过声音的方式点名,可以增强孩子们的听觉和语言能力,让点名环节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还可以通过手势的方式进行点名。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学的手势动作,让孩子们根据手势来报上自己的名字。通过手势的方式点名,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让点名变得更加互动和有趣。
总的来说,点名是托班教学中一项重要的环节,通过创意的点名教案设计,可以让点名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教育意义,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希望每一位托班教师都能在点名环节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学习氛围。
点名的托班教案 篇三
点名的托班教案
活动意图:
每天开展的点名活动可以帮助刚入园的幼儿逐渐认识教师和同伴,逐渐适应新环境,消除陌生感。点名是教师为了解婴幼儿来园情况所进行的一项常规活动,通过不同形式的点名活动,让幼儿在教师的鼓励下大声回答“我来了”,增加幼儿自然开口的机会,强化幼儿自我意识,感受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让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得到最大发展。
一、婴幼儿行为分析
被动回应型:知道教师是在叫自己,会用表情或者动作表示,但不会用语言表达,需要教师鼓励并示范“哎!我来啦”,然后才会模仿学说。
分析:被动回应型的婴幼儿由于对周围环境比较陌生,内心有交流的愿望,但缺乏回应经验,只要成人给予一定的鼓励与帮助,就可以克服障碍。
回答不完整型:语言表达有困难,只会说1~2个字,如“哎”“我来”。
分析:回答不完整型婴幼儿的语言发展相对比较迟缓,表达的言语是零碎的,主要以单词加动作的形式来表示,因此他的回应是不完整的。
拒绝回答型:听到自己的名字,不愿意用语言或表情回应教师,同时眼光回避教师。
分析:拒绝回答型的婴幼儿还处于分离焦虑比较严重的时期,有着戒备心理或还不习惯集体生活,可能平时缺少与同龄人相处的机会,不敢在集体面前表达表现。
二、教师的支持行为
1.物质鼓励法
以婴幼儿最喜欢的食物(如山楂片、小饼干等)作为奖励,激发婴幼儿说话的兴趣。还可以用可爱的卡通贴纸、教师自制的小手工物品、可擦拭的无毒性水笔,在婴幼儿的额头、手背上贴贴、画画等,保持婴幼儿愉悦的情绪。
2.言行鼓励法
以鼓励和赞扬的语言夸赞婴幼儿,如“××,你真棒”“××,你真有礼貌”。还可以用翘翘大拇指、大家一起拍拍手、徒手画一个大爱心送给婴幼儿等方法,肯定婴幼儿的表现,或者给婴幼儿一个拥抱,对拒绝回答的'婴幼儿尝试呼唤其小名。
3.日常练习法
充分利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针对不同类型的婴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进行个别练习指导。当婴幼儿拒绝回应时不强求,允许婴幼儿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三、活动建议
第一,在适应期阶段,教师可以从物质奖励逐渐过渡到用言行鼓励的形式引导婴幼儿应答,帮助婴幼儿逐渐内化行为,愿意主动应答。
第二,点名活动可以从一对一的应答活动开始,再逐步扩大到小组和全班。
第三,点名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开火车游戏、念儿歌、唱歌等,内容可以从“叫名字”“问问早”到“学说一句话”“谁没来”等,逐渐增加难度。
第四,和家长联系与沟通,在家里让家长有意呼唤婴幼儿的名字,注意观察婴幼儿是否能用语言回应。同时当婴幼儿呼唤“爸爸”“妈妈”时,家长应给予及时的回应和肯定。
活动1:我来啦
材料准备:
区角中提供若干毛绒动物。
玩法:
让毛绒动物排排坐好,婴幼儿扮演教师,和毛绒动物玩点名游戏。
观察要点:
婴幼儿对点名游戏是否感兴趣;在游戏中能否大胆自信地进行点名与回应。
活动2:大声回答“哎”
材料准备:
用图片在墙面上布置可以开门和关门的游戏情境。
玩法:
1.婴幼儿已听过故事《大声回答“哎”》。
2.婴幼儿以小熊的口吻叫小动物的名字,然后一边打开小门,一边大声回答“哎”。
3.对游戏熟悉后,以小熊做客的情境进行游戏——小熊边敲门边问:“小老鼠在家吗?”小老鼠回答:“哎!我在这里。”
观察要点:
婴幼儿能否大声叫出小动物的名字并回应;婴幼儿对做客游戏是否感兴趣,能否有礼貌地打招呼。
活动反思:
在教师预设的教学活动中,尽量给予语言发展较差的孩子发言的机会,并及时概括和纠正。在游戏中我会尽量安排那些语言发展较好的孩子和语言发展较差的孩子在一起玩,这样不但会培养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孩子的语言发展。在家让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要经常设置一些小小的“障碍”,增加孩子语言表达的机会,同时对孩子不准确的发音要及时的纠正。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用更好的方法让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得到最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