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猫和老鼠音乐教案【推荐3篇】
大班猫和老鼠音乐教案 篇一
在大班教学中,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大班猫和老鼠》这首经典儿歌,可以说是每个孩子都耳熟能详的歌曲之一。如何通过这首歌来进行音乐教学,让孩子们在活泼有趣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知识呢?
首先,在教学《大班猫和老鼠》这首歌曲时,老师可以先播放原版音频,让孩子们熟悉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然后,可以通过打拍子、跟唱等方式让孩子们跟着唱。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多次练习,让孩子们更加熟练地掌握歌曲。
其次,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合唱。可以根据孩子们的音高和音色,分成不同的组合,让他们进行合唱练习。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唱歌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另外,老师还可以结合舞蹈动作,让孩子们在唱歌的同时跳舞。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让孩子们跟着音乐的节奏一起跳舞。这样可以增强孩子们的音乐感和身体协调能力。
最后,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歌曲的创意表现。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设计一些歌词或动作,加入到歌曲中,让他们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孩子们在音乐教学中更加主动参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希望《大班猫和老鼠》这首歌曲可以成为孩子们音乐教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大班猫和老鼠音乐教案 篇二
《大班猫和老鼠》是一首经典的儿歌,旋律轻快,歌词幽默,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利用这首歌曲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到知识呢?
首先,老师可以通过歌词教授孩子们中文单词。《大班猫和老鼠》这首歌的歌词简单易记,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一些动物和颜色的中文单词。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和活动,让孩子们在唱歌的过程中记住这些单词。
其次,可以通过这首歌曲讲述一个小故事,让孩子们学会用音乐表达情感和讲述故事。可以让孩子们听歌曲,然后让他们自己编排动作和表情,来展现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情节。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表现力和理解力。
另外,老师还可以利用这首歌曲进行声乐训练。可以教导孩子们如何正确发声、控制音准,让他们在唱歌的过程中提高声乐技巧。可以通过练习音阶、唱调等方式,让孩子们在音乐教学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升。
最后,在教学中可以加入一些乐器伴奏。可以让孩子们用简单的乐器如手鼓、铃铛等伴奏歌曲,增加音乐的层次感和趣味性。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在音乐教学中得到更全面的体验。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大班猫和老鼠》这首歌曲成为孩子们音乐教学中的一部分,让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知识。希望孩子们在音乐教育中不仅能够享受音乐的美妙,还能够培养自己的音乐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大班猫和老鼠音乐教案 篇三
大班猫和老鼠音乐教案
设计思考:
1.年龄特点的分析:大班幼儿的创造欲望比较强烈,越来越喜欢那些能满足想象和创造欲望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的表现与表达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也逐渐增强。
2.教学策略的定位:通过创设游戏化的情境,引导幼儿根据游戏情节“爱臭美、喜欢跳舞的猫出门散步”,来创编各种有趣的身体动作,经过讨论、实践和再讨论、再实践的过程逐渐明确游戏玩法,并与同伴合作随乐游戏。
游戏过程中,不断产生的高级榜样激起了孩子们主动模仿并不断创新的愿望。高级榜样,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榜样的作用来进行教育。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高级榜样不仅能给学习者提供自我提升的帮助和借鉴,还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内源性动机,让幼儿自发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并通过成功的学习经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猫和老鼠”中的高级榜样有:
高级榜样一:“散步猫”。散步猫的出现是创编动作的前提,它帮助幼儿了解了音乐的节奏(两拍走一下),区分了乐句(一句走、一句停),同时故事情节“爱臭美、喜欢跳舞的猫出门散步”也为后面的动作创编提供了具体的线索。
高级榜样二:“臭美猫”。
(1)为幼儿的创编提供了丰富的`线索和元素。
(2)生动地表现“爱臭美、喜欢跳舞的猫出门散步”走路姿势的多种变化。
高级榜样三:“急性子猫”。不仅动作频率加快,也使得游戏情节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总结起来,在“猫和老鼠”中的高级榜样有这样三个层次的变化,层次一:方位不同;层次二:空间水平不同;层次三: 角色性格不同。由于高级榜样是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提供的,每次都会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来展现,因而每次都会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惊喜和震撼。
活动目标:
1.学习音乐游戏“猫和老鼠”,了解游戏的情节和规则,感受乐曲诙谐、欢快的风格。
2.通过手部游戏、动作创编、故事情节累加,进一步感受游戏音乐的节奏和变化。
3.体验音乐带来的想象,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剪辑过的音乐《香草咪咪》。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a段,并创编相关的动作
1.倾听a段,区分乐句。幼儿倾听音乐,初步感受并辨别描写“猫”和“老鼠”的不同乐句。
2.师幼互动,分角色分别体验、表现“猫”和“老鼠”乐句的区别。幼儿边倾听音乐边通过手部动作表现“猫走”和“老鼠跟”的游戏情节。
3.创编大猫走路的动作。师幼共同讨论,用不同空间位置、行进方向的身体动作表现“大猫走路”。教师:这是一只爱跳舞的猫,走路的姿势千奇百怪!它可能会怎么走呢?谁来试试看?(如:空间位置的高低变化,行进方向的前后左右变化,肢体姿态上的变化:旋转、弯曲、伸展、摇动,单手、双手的变化,以及移动方式上的变化:走、跳、爬等。)
4.将创编出的动作随乐练习。
二、师生共同讨论b段中“猫戏老鼠”的动作并练习
1.师幼讨论猫戏老鼠的方法。
教师:尽管小老鼠的动作很轻,可大猫还是怀疑身后有人。怎么才能不被大猫发现呢?
2.教师扮演成大猫,示范“猫戏老鼠”的方法。
3.师幼共同游戏。
三、完整学习游戏“猫和老鼠”
1.教师领队,师幼共同游戏。
2.替换新的动作游戏。
3.幼儿领队再次游戏。
4.拓展游戏情节——配班教师扮演“急性子猫”,师幼共同游戏。
核心理念:幽默
把幽默运用到幼儿园活动中可以活跃气氛、增强师幼互动、启发幼儿创造的智慧。在音乐游戏“猫和老鼠”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了自身的“幽默感”,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愿望,在笑声中与孩子们一起游戏,共同成长。
1.幽默的故事情节,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猫”和“老鼠”是幼儿十分熟悉的动物形象,这一对天敌既能给幼儿无尽的想象空间,也能创造出丰富的游戏形式。音乐游戏“猫和老鼠”表现了一只爱臭美、喜欢跳舞的猫和一群聪明机灵的老鼠斗智斗勇的故事。猫在前面做什么,老鼠就在后面学什么,被猫“挠痒痒”时还不能乱动,被猫发现时还要赶紧躲回家里。幽默的故事情节牢牢抓住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跟随着俏皮的音乐,既可以扮演“大猫”,创编各种有趣的身体动作,也可以扮演偷偷摸摸的“小老鼠”,孩子们不亦乐乎!
2.幽默的教学语言,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教师将严肃的规则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出来,给幼儿营造了轻松、自由的氛围,让幼儿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同时,又增进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
当孩子们在活动中不断向前拥挤时,教师连忙说道:“小老鼠们,你们动静太大啦!难道不要命了吗?”孩子们听了哈哈大笑,在笑声中明白了教师含蓄表达的意思:“老鼠”与“猫”之间要悄悄地保持距离。当教师在游戏中想逐渐退位时,“爱臭美的猫”便说道:“外面灰尘太大,我要回家补补妆,需要找一个猫家族的接班人代替我去抓老鼠,谁愿意呀?”孩子们游戏结束后,教师又感慨道:“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看来我老啦!”教师幽默的语言,有效地缓解了幼儿学习的紧张心理,师幼关系更加轻松活泼、平等和谐。
3.幽默的身体动作,创造无限的想象空间。为了能引导幼儿从不同的空间方位创编动作,教师时而挤眉弄眼,时而张牙舞爪,时而上蹿下跳,夸张、幽默的身体动作不仅令人发笑,还极大地拓展了幼儿创编动作的线索:既可以高低、前后、左右变化,还可以有移动方式(走、跳、爬)的变化等。
为了能让孩子们根据猫的不同性格特点创编动作,教师还请来了“急性子猫”:慌慌张张地出场,因性急而惹祸,腿瘸后假装痛苦。不断产生的戏剧冲突和夸张表演使得游戏情节进一步延伸,增加了整个音乐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幽默好比菜肴中的调味料,用得好能使菜肴更加鲜美可口。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兴趣、能力,创造性地运用幽默营造出有趣、和谐的教育环境。做一个幽默的教师,和孩子们一同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