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心脏和血管》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5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心脏和血管》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

教案:

教学内容:《心脏和血管》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脏和血管的功能,认识健康饮食和锻炼对心脏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健康饮食和锻炼对心脏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心脏和血管的关系,认识心脏疾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和简短介绍引出心脏和血管的主题。

2. 学习:讲解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模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加深对心脏功能的理解。

4. 讨论:开展讨论,让学生分享健康饮食和锻炼对心脏的好处,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 总结:复习心脏和血管的知识,强调预防心脏疾病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理解较为困难,可能是因为相关知识较为抽象。下次教学时,我将采用更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例如通过游戏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心脏和血管的运作原理。另外,我还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提高学习的效果。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也意识到了健康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生活习惯,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我将更加注重健康教育内容的融入到科学课堂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心脏和血管》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二

教案:

教学内容:《心脏和血管》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心脏和血管的功能,认识健康饮食和锻炼对心脏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健康饮食和锻炼对心脏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心脏和血管的关系,认识心脏疾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入图片,引出心脏和血管的学习内容。

2. 学习:讲解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实例和比喻帮助学生理解。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模拟心脏和血管的工作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讨论:展开讨论,让学生分享健康饮食和锻炼的好处,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5. 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强调预防心脏疾病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较为积极,通过模拟心脏和血管的工作过程,他们更容易理解相关知识。因此,下次教学时,我将增加实践环节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另外,我也发现学生对健康饮食和锻炼的认识有待加强。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引入更多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健康饮食和锻炼对心脏的益处,激发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我相信我能够更好地教授《心脏和血管》这一知识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为他们的未来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心脏和血管》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三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心脏的大小、位置、结构;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探究心跳与哪些因素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根据现象合理猜想,能够利用简单的表格、统计等方法整理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珍爱生命,并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教学材料准备:

  1、模拟心跳实验材料:橡胶球、塑料瓶、塑料管、红色的水四种材料;

  2、多媒体课件;

  3、听诊器、心跳测试记录表、血液循环绘图板、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听诊器,教师问: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通过学生的交流,引入本课研究主题:心脏和血管(板书:心脏和血管)

  2、学生交流关于心脏想知道的问题。根据交流情况,引入下一环节:认识心脏。

  【通过让学生思考听诊器的作用,引出心脏,引出本课的研究主题,这样既直入主题、不浪费时间,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自主探究,认识心脏。

  1、想一想,猜一猜

  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先让学生猜测位置,在猜测中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摸一摸,你的心脏在哪里?试着说一说它的样子。

  课件出示心脏模型、位置。

  师生交流总结:心脏位于人体胸腔中部偏左。伸出拳头在胸前比划一下自己心脏有多大。

  【通过学生猜测,摸一摸,找出心脏的位置,最后出示课件,师生共同总结出心脏的位置、大小、形状。学生在亲身感受中验证自己的猜想,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2、摸一摸、听一听

  对照着大屏幕,再找一找自己心脏的位置。摸摸有什么感觉?

  学生自己摸摸心脏,感受心跳。

  指导正确使用听诊器的方法:将听筒置于耳内,用有膜片的这端放到心脏的位置。没有轮到你的同学可以把耳朵贴近同伴的左胸心脏的位置,静静的感受心脏的声音和节奏。

  学生用听诊器听心跳。

  学生交流听到的声音,师生共同总结:有规律的、有节奏的一跳一跳的。

  【这个环节设计是想通过听诊器,让学生清晰的听到心跳,在听中感受心脏,学生对这个实验的兴趣很浓厚,但一定要给学生讲解听诊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实验。】

  3、看一看,做一做

  (课件出示心脏跳动)大家看一看,说一说:心脏是怎样跳动的?学生交流

  师生用手势模拟心脏的跳动,共同总结:(比划)我们把这样叫收缩,这样叫舒张。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板书:心脏收缩、舒张)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我们就感觉到心跳一次。大家一起来用手势表示心跳一次。

  【上面一个环节学生利用听诊器感受心跳,但心脏到底是怎么跳的,学生不是很明了,于是我利用了课件给学生最直观的心脏跳动,并在观察的同时引出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最后为了更形象的展示心跳,我设计了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心跳,学生在玩手势的同时,加深了对心脏跳动的理解。】

  4、剖一剖,看一看

  师出示猪心脏解剖图,看其内部构造。

  【在上面几个实验的基础上,适时的抛出问题“心脏的内部构造又是什么样的吗?”将学生带入心脏内部构造的学习中,接着通过猪心脏解剖图,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心脏的构造。】

  课件出示心脏内部构造:心脏是具有强有力的肌肉构成的,内部是空的,可以分为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小组合作,互相指出同桌的四个腔的位置。

  小组交流,在交流中强化四腔。

  【在第二个大环节的设计中,通过教师适时抛出的问题及几个活动的设计,同学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认识了心脏的形状、大小、位置、构造。】

  三、探究心脏和血管的作用

  (一)了解心脏跳动

  1、猜想心跳作用。

  学生猜测,交流。

  2、师:同学们认为心跳的作用是输送血液到全身,到底是不是?用什么方法验证?

  学生交流。

  提供实验材料:橡胶球、塑料瓶、塑料管、红色的水四种材料

  小组商讨“设计一个演示心脏跳动的模拟实验”实验方案,并在班内交流。

  3、实验补充完善后,分组实验。

  小组到前面演示实验,并交流实验结果。

  4、师生共同演示实验,在演示中得到理论的提升。最后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心脏的作用:心脏收缩,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心脏舒张,将血液运回心脏。

  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或是直接给出结论,只是起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得出结论,学生理解的更为透彻,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认识血管

  猜想人全身有几种血管

  通过课件形象揭示三种血管。

  理论提升:我们来看人体全身血管图,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叫动脉。(动脉里的血液携带着养料和氧气,一般用红色表示),把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叫静脉。(静脉里的血液携带着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气等废物,一般用蓝色表示),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是比头发丝还细的布满全身各处的是毛细血管。(板书:毛细血管)。

  学生看完课件,师生共同完成板书:血管有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用红笔板画动脉血管,用蓝色板画静脉血管。

  【适时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直观的学习,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认识三种血管。】

  (三)揭密血液循环

  1、画血液循环图。各小组先想一想,用箭头在血液循环模板画出,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循环流动的,用箭头在图上划出血液流动方向。师巡回指导。

  2、学生上台展示,揭密血液循环

  找两个小组的同学说说他们的想法。

  师总结:心脏的构造以及血液循环是非常复杂的,同学们能想到这么多,很不简单。

  看屏幕电影:血液在人体内到底是怎样循环流动的呢?我们再来看个影片。(课件插播血液循环小电影)看了刚才的资料,结合自己的身体相互说说,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之间怎样循环流动。

  【让学生自己动手画血液循环图是基于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与猜测,在猜测后给予正确的引导,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入,记忆会更加牢固。】

  四、测脉搏,探究影响心跳快慢的因素

  (一)感知心跳

  师生交流,除了用听诊器听心跳,你知道还可以怎么测心跳?

  找一找身体的那些地方也能摸到这样的跳动?(生:手腕、脖子、头)

  师生共同总结:脉搏是由于心脏收缩和舒张引起的。所以我们通过摸脉也可以知道心跳的情况。

  【有了前面学过的知识,学生不难猜测出脉搏是因为心脏收缩和舒张引起的。】

  (二)测心跳,了解影响心跳快慢的因素

  1、测半分钟心跳数,然后将测得的数据乘以2记录下来。

  比较数据,找发现。

  学生交流:每个人的心跳是不一样的。

  学生讨论、交流:心跳的快慢和什么有关呢?

  2、老师质疑:刚才我也测了一下自己的心跳,一分钟86次,我平常的心跳一般是75次,这是怎么回事?

  学生猜测原因:可能是因为太紧张的缘故;或许是心情激动。与情绪有关。

  师:你在什么情况下还感到过心跳与平时不一样?

  生自由回答(激动,批评、看恐惧片等等。)

  师:现在谁能总结一下,心跳的快慢和什么有关呢?学生总结。

  提升:人在情绪激动、从事劳动或体育运动时,需要的氧气多,血液循环就要加快,所以心跳就会明显加快。另外,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体状况的人,心跳会有所不同,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的心跳每分钟60——100次。我们学会了摸脉搏的方法,平时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检查自己的健康情况。

  【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心脏和血管》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四

  教学目标:

  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说出心率、脉搏的概念,实习测量心率。

  教学重点:

区别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

描述心脏的结构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讨论、归纳相结合

  教具准备:

猪心脏、解剖盘、解剖剪、解剖刀、秒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血液是在血管和心脏所构成的封闭的管道系统中不停地按一定方向流动的。这种流动是与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系的。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究一下。

  板书:一、血管和心脏

  体验:把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一起放在自己左手手腕处桡骨端的内侧,并稍稍用力触压,有何感觉。

  归纳:这种有规律的搏动是桡动脉在搏动

  观察:手臂上的“青筋”并用力去触压

  归纳:“青筋”就是静脉

  讨论:动脉和静脉在结构上有何区别?

  挂图:三种血管模式图

  学生归纳:动脉管壁厚、管腔小,分布在身体较深部位。

  静脉管壁薄、管腔大,分布在身体较浅部位。

  讨论:血液在两种血管中流速如何?

  类比:长江在三峡段流速快,而到中下游段流速慢

  过渡:动脉和静脉遍布全身各处,它们是靠什么连通起来的?

  板书:毛细血管

  讨论:结合挂图中的“毛细血管”,为什么把此种血管命名为“毛细血管”?

  学生归纳:毛细血管很细、数量多,管壁非常薄

  思考:血液在毛细血管中流速如何?为什么?小组讨论归纳: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投影:填表

  提问:血液能在血管中流动,它的动力来源是什么?

  板书:心脏

  体验:用右手放在自己胸部中间偏左侧,感受心脏跳动。

  展示:心脏模型

  介绍:心脏的形状,与心脏相连血管的`名称,心房和心室的位置。

  实验:解剖猪心脏(8人一小组,解剖并观察)

  识别:与心脏相连的主动脉、肺动脉,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

  观察:心脏的四个腔: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它们之间是否相通,以及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脉。

  讨论:1、瓣脉有何作用?

  2、为什么心室与心房壁厚薄不同?

  挂图:心脏结构示意图

  归纳:血液循环的途径:(并看血液循环动态投影片)

  左心室→主动脉→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

  体验:结合猪心脏,感受血液如何进出心脏

  小结:本课内容:血管和心脏

  探究:某人手臂不慎划破,血液不断流出,根据血液的颜色和流速,判断伤及何种血管?如何采取急救措施?

  第二课时

  体验:请同学坐好,用自己的右手按在自己胸部偏左侧,感觉心脏有节律的跳动

  引入: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

  板书:二、心率和脉搏

  实践:学生4人一组,把手放在胸部偏左侧记录每分钟心跳动次数

  介绍:成年人静息时的心率一般为75次/分,婴幼儿心率一般较快,只有心率在60—100次/分范围内都正常。

  体验:“切脉”感受动脉的搏动

  实践:学生4人一组,手放在桡动脉处,记录每分钟搏动的次数

  说明:每分钟搏动的次数叫脉搏

  讨论:每人比较两次测出的数据是否一致?

  讲述:正常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一样。当人的某一器官发生病变,常会使心跳发生快、慢、强、弱的变化,这就是“切脉”为何能诊断病的原因。

  素养教育:二千多年前,我国著名医学家扁鹊就已用“切脉”诊断疾病。

  探究:组织学生原地运动十分钟,立刻测自己的心率,并每隔一分钟测一次,记录数据,直至与没运动前数据一致为止。

  指导:将测得数据,绘制成曲线图来表示运动与心率的关系。

  归纳:恢复期是指心率由运动状态恢复到平静状态,所用的时间。其长短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体质的强弱。

  讨论:人的心率为什么在运动状态下比平静状态下高?

  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心率和脉搏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使我们了解了运动对心率的影响。

  作业:完成《生物实验报告册》上本节的内容。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心脏和血管》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五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测量心跳和脉搏,认识人体血液循环的功能。并知道心脏和血管是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

  2、使学生初步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懂得保护心脏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1、猪的心脏、人的心脏模型图、干净抹布。

  2、钟表、多媒体血液循环器官课件或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谈话:当我们在运动场上奔跑、做剧烈运动时,除了感到呼吸急促外,还会有什么感觉?(学生自由发言)

  除了感到呼吸急促外,还会感到心跳明显加快。(板书:心跳)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测量心跳次数。

  (1)测量静坐时,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

  ①讲述:每时每刻我们的心都在跳动,请各位同学用右手掌平伸进胸部左侧,紧贴心脏的部位,有什么感觉?

  ②学生实践,分别感觉。

  ③汇报感觉结果。

  ④讲述:请同学们测一下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

  ⑤学生测量。(由教师统一计时,学生默数)

  ⑥学生汇报结果:每分心跳大约65次、70次、75次……

  ⑦小结:测得每分心跳60~100次,都属正常的。

  (2)测量一般性运动及剧烈运动后,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

  ①谈话:当我们做一般性运动和做剧烈运动后,每分心跳的次数是不是和刚才测得一样呢?

  ②学生活动:

  学生运动。(学生蹦跳半分、1分,由教师统一计时)测量心跳次数。(学生随即测量每分心跳的次数,由教师统一计时)

  汇报测量结果。

  ③小结:剧烈运动后,测得每分心跳的次数比静坐时每分心跳的次数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比较3次心跳数。

  2、指导学生认识心跳的实质和人的血液循环器官。

  (1)了解心跳的实质是什么?

  ①阅读课本。

  ②学生汇报。

  ③师生小结:心跳实质上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2)认识心脏。

  ①谈话:为了使同学们对心脏有个清楚的了解,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猪的心脏,猪的心脏和人的心脏基本构造和形状差不多。

  ②分组观察猪心脏。(提出观察要求:i)外形像什么?ii)有多大?iii)捏一捏心脏的肌肉,有什么感觉?)

  ③师生小结:心脏外形像桃子,有自己的拳头大小,心脏具有强有力的肌肉。

  (3)了解心脏跳动的原因。

  ①谈话:下面看心脏跳动的多媒体课件,看看心脏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与心跳有什么关系。

  ②学生仔细观察。

  ③师生小结:心脏总是在有规律地收缩舒张。收缩时,把血液压到全身各处的血管中,舒张时又让全身血管中的血液流回心脏。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就是我们感到的心跳一次。

  (4)认识血管。

  ①谈话:人的血液是通过血管在体内循环流动的。我们手臂上的一根根“青筋”就是血管。人的全身布满了血管。你能找到自己身上的血管吗?

  ②学生活动:在自己身上寻找血管。

  ③观察人体血管多媒体课件。(借助形象的描述,使学生对人体血管有初步了解,同时渗透血液循环的知识)

  ④提问:人的血管有几种呢?

  ⑤师生小结:人的血管有三种。从心脏通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叫动脉血管。动脉血管逐渐分支,越分越细,细到肉眼看不见的叫毛细血管。从全身各处通到心脏的血管叫静脉血管。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3、指导学生认识血液在人体中的循环过程及其作用。

  (1)认识血液循环的过程。

  ①谈话: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流动的?我们把人的血液循环示意图用多媒体放出来,看看血液的流动情况,以及血液在人体中的循环的过程。

  ②学生观察。

  ③学生参照课文图中人的血液循环示意图相互描述血液在人体中循环的过程。

  (2)认识血液循环的作用。

  ①谈话:人的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的。心脏不停地收缩、舒张,血液便沿着这个过程不停地循环流动。血液循环有什么作用呢?血液流到小肠绒毛时会怎样?血液流到肺泡时会怎样?如果心脏停止跳动了,血液循环就停止了,人的生命也就终止了,这是为什么?

  ②阅读课本第72页第三节。

  ③师生小结:血液在循环过程中,经过小肠时携带上养料,经过肺时携带上氧气,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处去,又把全身各处收集的二氧化碳和各种废物运送到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如果血液循环停止了,人体各器官就得不到氧气和养料,它们产生的废物也就不会被运走,人的生命就结束了。

  在做剧烈运动时,身体需要的养料

和氧气增多,为了保证更多的养料和氧气的供给,所以就要加快血液循环,因而心脏的跳动也就加快了。

  ④师生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为什么在剧烈运动后,测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比静坐时测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多。

  4、指导学生认识心跳和脉搏之间的关系。

  (1)认识脉搏的位置。

  ①提问: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第71页图。这个学生在做什么?你在哪里见过类似的情景?

  ②学生观察汇报。

  ③师生小结:这个学生在手腕上寻找跳动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在找“脉搏”,在中医院的门诊室里时常看见中医在给病人“搭脉”。

  (2)什么叫脉搏?

  ①谈话:你也可以模仿照片上的同学找到自己手腕上的脉搏,并学会数自己和别人的脉搏。教师示范“搭脉”。提问:是什么在动?为什么动?什么叫脉搏?

  ②学生实践,汇报结果。

  ③师生小结:脉搏是血液通过血管时使血管产生的搏动。

  (3)认识心跳和脉搏之间的关系。

  ①谈话:同一个人的心跳和脉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同桌的同学相互测试。即同时测试一个同学的心跳和脉搏,具体方法是:用右手按着同学手腕上的脉搏,并把耳朵贴在那个同学的胸前听一听。也可以一个同学测量脉博,另一个同学测量心跳,同时计时。最后汇总测量到的数字。

  ②学生实践,汇报结果。(由教师统一计时)

  ③师生小结:在一定的时间里,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是一致的。

  5、指导学生认识脉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怎样保护自己的心脏。

  ①提问:有人说脉搏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为什么呢?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心脏?

  ②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③师生小结:通过听和摸脉搏了解心脏跳动的情况,可以进一步了解人体健康情况,这是医生诊断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正常情况下,少年儿童每分脉搏跳动60~100次,如果低于60次或高于100次,就可能有病了,例如在发烧时脉搏常会加快。我们学会了摸脉搏的方法,平时就可以用这种方法监视自己身体健康情况。人在运动时,心跳和脉搏跳动都会加快,那是正常的。

  要保护好心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但是体育锻炼要适量,否则会增加心脏的负担。烟、酒对心脏、血管伤害很大。同学们的心脏还在发育中,特别怕烟酒的伤害,千万不能吸烟饮酒。

相关文章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最新3篇)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说出分数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3、会通过...
教案大全2016-02-01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最新3篇)

《买菜》(优质6篇)

《买菜》1活动目标:1、能根据固定句式,在图谱的提示下推理出相应的歌词。并通过演唱感受歌曲的韵律美。2、借助图谱理解歌词,当图片被逐步抽去时,能凭记忆唱准歌词。3、在轻松欢快的律动中,能根据音乐特点,...
教案大全2018-05-07
《买菜》(优质6篇)

三只小猪大班教案【精选3篇】

大班教案: 三只小猪 三只小猪造房子 活动目的: 1、养成在活动中认真听,仔细看的习惯。 2、通过看和听这则故事,能懂得其中蕴涵的道理。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 今天我带来了《三只...
教案大全2013-06-02
三只小猪大班教案【精选3篇】

教案的教学后记【最新5篇】

教案的教学后记应该怎么写呢?教学之后需要后记,看看下面的教案的教学后记范文吧。 教案的教学后记范文【1】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按常规教学的方式释词解句,一定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案大全2019-06-06
教案的教学后记【最新5篇】

《桥之思》教案【通用3篇】

教学目标 1、认会课文中8个生字,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的书写,会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无形的桥...
教案大全2015-08-01
《桥之思》教案【通用3篇】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精选3篇)

教学目的: 1.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在课文中的用法。 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着重讨论烛之武说退秦师的理由。 3.熟读全文,背诵烛之武的说辞,并在此基础上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和...
教案大全2016-09-06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