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教案(推荐3篇)

核舟记教案 篇一

《核舟记》是一部以灾难背景为背景的科幻小说,通过描述人类在核战争后的艰难生存状态,探讨人性与道德的议题。为了更好地教授这部小说,我们需要设计一份全面的教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包括核战争的影响和后果,以及小说中人类社会的重建过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发生的事件,并对人类文明的崩溃有更清晰的认识。

其次,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讨论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小说中涉及的道德和伦理问题。例如,小说中人们在生存的压力下是否还能保持人性,以及在极端环境下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等。通过这些讨论,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在面对灾难时的行为和选择。

另外,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阅读任务,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中的角色和情节,以及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学生可以通过分析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了解作者对人性的看法,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

最后,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或者演讲,让学生展示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见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思考和理解。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核舟记》这部小说,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思考人类在面对灾难时的行为和选择,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核舟记教案 篇二

《核舟记》是一部关于人性与道德的科幻小说,通过描述核战争后人类社会的重建过程,探讨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行为和选择。为了更好地教授这部小说,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首先,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小说中的不同角色,体验他们在核战争后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变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人物的行为和选择,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

其次,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或者辩论,让学生就小说中涉及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可以就人类在面对灾难时的行为和选择展开辩论,从而更好地理解人性与道德的关系。

另外,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写作任务,让学生就小说中的某个场景或者人物展开分析和解读。通过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小说中涉及的议题,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最后,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见解。学生可以通过演讲或者展板展示,分享他们对小说的思考和感悟,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核舟记》这部小说,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思考人类在面对灾难时的行为和选择,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核舟记教案 篇三

核舟记教案

点击广告,增加动力。谢谢你,朋友

更多教学资料点击进入

初中英语教学资料(课件)

初中英语教学案和检测试题

高中英语教学资料

高考各科教学资料

核舟记

教学目的

1、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2、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激发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为适应改革开放,振兴中华而读书

教学设想

可运用道具(核舟模型)或幻灯(核舟图片)配合教学,以便学生有直观印象,加深理解并记忆。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其中最令人喷喷称奇、叹为观止的有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尤其是微雕。一棵不起眼的树根经三拨两弄可以变成一只活灵活现、凌空欲飞的雄鹰,这是根雕;一块似可废弃的石头经三琢两磨也可忽然化为山水木石、鸟鱼虫草,或可成为万里长城的缩影,这是玉雕;不仅如此,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发雕;还有牙雕、竹雕等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明末浙江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

2、布置课内预习

请大家运用字典并结合黑板上的预习题自读这篇文章(有些题目需在自读本上笔答完成)

1.本文出处及作者简介(摘要在自读本上)。

2.为文章生字词注音并释义,用铅笔标出疑难句。

示例:①罔、贻、轩敞、?篷等②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等

3.试分别概括文章段意(要求用语精炼,各不超过十个字)。

4.思考下列问题:

(1)核舟大小如何?(2)在这样小的核舟上雕刻家究竟雕了多少人和物?

(3)雕刻者是如何精当巧妙地安置这些人物的?

(4)本文虽名为"记",是不是记叙文,为什么?

(5)文章主体部分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6)文章的全部内容安排实际上紧扣了怎样一个核心?

三、朗读课文

1.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

每位同学朗读两段。朗读后,各由其余同学对该位同学的朗读情况作评价,或指明其读音的错误,或纠正其断句不当;或称道其成功之处。

2.老师指导有关朗读的要领:

读音要力求用标准的普通话,注音要正确,特别是古今异读、变读、通假字、多音字必须严加推敲,查有实据,读准字音才能读得流畅,读准字音才能理解得清楚透彻。

断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古人称为"句读"。文言的断句水平跟读者的阅读面、阅读量以及文言的基础、功底和语感均成正比。但也有一些常规可以提前把握,以便有利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比如句首的发语词"夫"、"盖"等必须断开,"盖大苏泛赤壁云"就不可误读为:"盖大/苏泛赤壁云";另外,断句跟句法关系密切相联,主、谓、宾各成分之间一般应断开;再则,断句与句意必须一致,不可因断句错误而产生歧义或谬误。最后,断句还跟文言的一些语法习惯、文章的感情基调、文体规律、作家作文的习惯、读者的阅读习惯等有关。阅读中均需综合考虑。

3.在预习并对课文整体内容稍有感知、认识的基础上,在学生稍有阅读文言知识的情况下,教师或可带读,或可范读,力争引导学生熟读课文,达到流利畅达之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而把握文章的整体,获得这种文体的语感。

四、研讨课文

本文的题目虽有一个"记"字,是否意味着是一种记叙文体?它与《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本讨论题旨在考察同学在预习并熟读之后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情况;同时借助比较,让学生对古文中的"记"体文言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学生的讨论可以从下列角度开展:

(1)所"记"的对象和内容

(2)表达方式及语言

这个问题在本课时最后提出,容同学课后查阅有关文章资料,并分小组讨论。

第二课时

一、齐读全文导入第一课时的"研讨课文"。

对这个题目的正确解说应当是,(1)从所"记"的对象和内容看,《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记"的是"桃花源"、"小石潭"等实地实景,显然属游记类性质的记叙;而《核舟记》作者"记"的是一艘"核舟",一件工艺品,目的是要展示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绝顶智慧,很可能写成说明文。(2)从表达方式及语言看,前者几乎一律用描写文字,对其环境、场景、气氛、人物等穷形尽相作细致入微的刻划渲染;本文则多用客观的说明性语言,采用多种科学的说明方法。就此可以区别:同为"记",却是文体迥异的两类文章。

关于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区别:

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具体而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文体。记叙文的基本特点是叙述性和具象性,所谓叙述性,就是用叙述的方法介绍和说明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或事物状态的一种特性;具象性,则是就描写这个写作手段而言,是指用生动而形象的语言文字把事物、人物的情况、面貌等等描述出来,给读者以具体清晰的印象。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实用事体。它主要是用来帮助人们完整地了解、认识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

功能、构造、关系或发生、发展过程,从而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性。说明文的特点归结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一)内容的知识性;(二)材料的科学性;(三)语言的通俗性;(四)表达方式的解说性;(五)结构的条理性;(六)功能的实用性。

结合实例反复阐述、体味,可以辨清两种文体及两种语言。

问题的提出时间不必绝对化,似可置前,也可放在疏通文字之后。学生素质好的,超前讨论,可以先入为主,促进对文句内涵对语言风格的理解;反之,则可在疏解文字后再讨论,才不会流于架空或空口无凭式的枉费口舌。二是对这一问题讨论的程度不宜过深,点到即止,且多由学生自行体味。)

二、继续研讨课文,分析文章第一段和第六段。

1.由学生对这开头,结尾两段的文句理解质疑,然后展开讨论。让学生自行解决疑难,教师适当点拨、引导。

2.分别请同学通译,齐读,按要求概括文字大意。

第一段:总介王叔远极工微雕(引王说明对象--核舟)

第六段:综说核舟"容量",极称其技。

3.讨论(1):两段文字都是"总体说明"性的,其概括角度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总括王叔远的微雕技艺,后者则是对这一核舟本身内容的概要说明。

讨论(2):开头结尾的两节文字可以看出,作者说明这一核舟的情况时是紧紧扣住了核舟的一个什么样的.特点?你从这两节文字中的哪些句子中哪些词语中看出这一点?

紧紧围绕的中心应是雕刻工艺奇巧、灵怪。开头一节的首句,结尾一节的末三句,有力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有关的词语如"罔不"、"曾不"等。

4.为加深对这两段文字的理解,作一随堂练习,点明和翻译下列各词组:

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贻余核舟一为人五曾不盈寸桃核修狭者

三、分析讨论第二至第五段

1,这四段文字是对"核舟"的具体细致的说明,作者怎样说明的?试将这四段文字切分为两部分,怎样切分比较合理?

正确的切分是:

第二至第四段是一部分,第五段是一部分,前者说明的是船的正面,后者说明的是船背。

2.这样安排遵循了怎样的顺序?

由正面到背面,由主到次。

3.讨论第二段:

(1)这一段的内容是什么?

主要说明船舱的结构形态。

(2)强调有关字词:

"有奇"的"奇"读jī,不是"奇巧"之"奇(qí)"。

"可二黍许"与"潭中鱼可百许头"的比较。

"相望"的意译:"相对而设"。、

"糁"的音、形、义及词性。

(3)这一节文字在说明船舱中间的情形时,重点说明了什么内容?

应是八扇小窗和所刻的苏轼十六字文句。

(4)除说明船舱外,这段文字还有没有其它的说明内容?

有。开头一句总体说明了核舟的长度与高度。

(5)试想想,整个核舟只有"八分"长,"二黍高"。船舱就更是微不足道了。作者却在船舱的说明中强调窗户之多,文字之众,你为有什么用意?

正是抓住重点,突出各部分的重点,紧扣了"奇巧、灵怪"这一说明核心。

(6)领会苏拭文句。一是搞清其诗情画意;二是从修辞角度分析,如衬托、对偶等。可为下文有关苏拭形象的理解作铺垫。

请反复阅读第二段,体会文字少信息量大的文字简洁的特点。

第三课时

一、检查一、二、五各段的背诵情况。

二、请学生译解几个句子。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三、分析讨论第三段。

1.质疑并点讲有关词句:

峨冠而多鬓者如有所语其两膝相比者绝类矫首昂视不属(与"络绎相属"和"属予作文以记之"作比

2.口译并评价翻译情况。

3.讨论(1):这一段是介绍船头部分;主要说明了什么?

描述船头三人的神情态度。

分别由学生朗读描述苏拭、鲁直(黄庭坚)和佛印神态的句子,说说雕刻者是要竭力渲染他们此时此地的什么样的心态?

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若有所语"和佛印的"矫首昂视"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要表现他们豁达、放旷的胸襟,说明他们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醉在眼前画卷的美好意境里。

(2)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

这当然是"东坡"。三人中,苏轼居中,作者起笔直

相关文章

狼教案教学设计【优秀3篇】

狼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
教案大全2017-06-02
狼教案教学设计【优秀3篇】

中班下户外活动教案(优质4篇)

中班下户外活动教案【活动目标】1、能够根据歌词内容做动作。2、知道遵守游戏规则。3、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1、《找小猫》歌曲音乐,幼儿能够熟练的演唱歌曲。2、猫妈妈头饰、小猫头饰若干。3、...
教案大全2018-03-04
中班下户外活动教案(优质4篇)

G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优秀3篇】

16、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 【背景资料】 一、作者介绍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
教案大全2014-02-04
G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优秀3篇】

小班音乐我上幼儿园教案(精选5篇)

幼儿园是我们受教育的开始。这里有着我们很多童年的乐趣。小班音乐我上幼儿园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小班音乐我上幼儿园教案一:活动目标:1.观看图片和教师歌表演,初步感受歌曲的优美情绪,初步理解歌词内容。2....
教案大全2019-05-08
小班音乐我上幼儿园教案(精选5篇)

引用《春风》教案(精彩3篇)

引用 青藤滴露的《春风》教案 《春风》教案执教人:晁瑾一、导入新课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什么季节?(春季)你喜欢春天吗?(喜欢、不喜欢)你喜欢春天的什么?不喜欢春天的什么?(各抒己见)[当学生谈到...
教案大全2019-07-04
引用《春风》教案(精彩3篇)

小学生假期安全教案(精选3篇)

【教学目的】“安全第一”、“安全无小事”,暑假将至,为了使学生能过上一个平安、快乐的假期,围绕“道路交通安全”、“家庭防火”、“外出旅游”、“游泳安全”、“饮食卫生”等夏季易发的安全问题对学生进行放假...
教案大全2013-03-01
小学生假期安全教案(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