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通用3篇)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篇一
主题:认识三角形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2. 能够辨认三角形的种类。
3.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三角形。
4. 能够简单绘制和描述三角形。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 难点:区分不同种类的三角形。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教具:图形卡片、彩色粉笔、板书。
3. 其他:学生的练习册、记事本。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利用图形卡片展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之处?
2. 学习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通过板书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和三个角)以及性质(内角和为180度)。
3. 认识不同种类的三角形:介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的特点,并让学生观察图形卡片,区分不同种类的三角形。
4. 练习: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练习,包括识别三角形、判断三角形种类等。
5. 拓展: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找出身边的三角形,并用记事本记录下来。
6. 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强化对三角形的认识。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练习册上关于三角形的练习。
2. 按照老师的要求,找出五个身边的三角形,并用记事本记录下来。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篇二
主题: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2. 能够辨认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能够简单绘制和描述长方体。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认识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2. 难点:理解长方体的三个面、六个面和八个顶点。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教具:立体图形模型、彩色粉笔、板书。
3. 其他:学生的练习册、记事本。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利用立体图形模型展示长方体,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2. 学习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通过板书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定义(六个面、八个顶点)以及性质(相邻两个面互相垂直)。
3. 认识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介绍长方体在建筑、家具等方面的应用,并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找出身边的长方体。
4. 练习: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练习,包括识别长方体、描述长方体的性质等。
5. 拓展:引导学生观察立体图形模型,让他们自己尝试用彩色粉笔绘制长方体的图形。
6. 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加深对长方体的认识。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练习册上关于长方体的练习。
2. 用记事本记录下身边发现的长方体,并写下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篇三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原文地址: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用8的乘法口决求商作者:飞燕 课题:用8的乘法口决求商 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西丁市口小学 聂树俭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8、19页。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计算、交流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学习用8的乘法口决求商。 2.会用8的乘法口决正确计算相应的除法式题。 3.指导学生把数学活动与数学计算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用口诀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题准备:48块小正方体、邮箱、写有算式的信封等。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 1.教师首先拿出一个小正方体,让学生猜想几块小正方体可以摆成一个长方体。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边说边摆一摆。 师:同学们,看老师拿的是什么?(师拿一个小正方体) 生:小正方体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最少用几块这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 生:用2块就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 师:说一说可以怎样拼? 学生回答出两种拼法,教师实际操作。 师:用3块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吗?怎样摆? 学生说,教师摆。 师:还可以用几块拼一个长方体? 生:用4块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 师:可以怎样摆? 学生说出不同摆法,教师操作。并把摆成两排的拼法进行启发性活动。 2.提出把小正方体摆成两排,用几块可以摆出长方体的问题。在学生充分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示范用6块小正方体摆长方体,使学生确认6块小正方体可以摆成一个长方体。 师:如果你这样摆成两排,用几块还可以拼出长方体? 学生可能说出6块、8块、10块等。如果学生说出单数块,实际摆一摆,让学生感悟到摆成两排用小正体的块数都是双数。教师不进行总结。然后拼出书上用6块小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 二、自主学习 1.提出用48块小正方体可以摆成几个这样的长方体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摆一摆,算一算。 师:同学们看老师摆成的长方体用了几块小正方体? 生;6块。 师:用48块小正方体可以摆成几个这样的长方提3?摆一摆,算一算。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 2.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在学生充分展示不同算法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列除法算式,用口诀计算。使学生理解用48块小正方体可以摆成几个6个小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就是求48里面有几个6,用除法计算。列算式是:48÷6=8,用口诀六八四十八计算比较简便。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怎样计算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算法: ●因为摆一个长方体用6个小正方体,摆8个长方体用48个小正方体。算式是6×8=48。 ●摆一个长方体用6块小正方体,48块摆一个还剩42块,摆2个还剩36块,摆3个还剩30块……摆8个就全部用完了。所以,用48块小正方体可以摆8个长方体。 ●因为有48块小正方体,每6块摆成一个长方体,也就是说:把48个每6个分成一份,能分成几份,就可以摆成几个这样的长方体。所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48÷6=8。 如果学生只出现前两种算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用口诀计算。如果只出现第3种算法,就可以直接启发学生用口诀计算。 师:对,把48块小正方体,每6个摆成一个长方体,求可以摆成几个这样的长方体,就是求48里面有几个6,可以用除法计算。 教师板书算式:48÷6=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口诀的。 生:48÷6,就是想6和几相乘得48,因为六八四十八,所以48÷6=8。 3.师摆出教材上用8块小正方体拼成的正方体,并提出用48块小正方体可以摆几个大正方体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列式并用口诀计算。 师:同学们知道了用8块小正方体可以摆成一个长方体,那么,用8块小正方体能不能摆成一个大正方体呢?怎样摆? 学生说,教师摆出来。 师: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用48块小正方体可以摆成几个这样的大正方体?请同学们自己列出算式,用口诀算一算。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个别指导。 4.交流学生列出的算式和计算的结果。重点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是怎样想口诀的。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生:我是这样计算的,48÷8=6(个),用的口诀是六八四十八。用48块小正方体可以摆成6个大正方体。 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 生:因为是求48里面有几个8,所以用除法计算。 师:你是怎样想口诀的? 生:想8和几相乘等于48,因为六八四十八,所以48÷8=6。 如果有的学生用8×6=48计算,首先给予肯定,然后指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用口诀计算。 三、尝试练习 1.完成试一试各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 师:下面看数学书第18页的试一试,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每组算式的特点,然后再填空。 学生填写答案,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交流学生的答案,给更多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说一说每组题是用哪句口诀计算的。 师:谁愿意把你的答案告诉大家?说说用的哪句口诀。 生1:8×7=56 56÷7=8 56÷8=7 这三道题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