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教学设计-教案【推荐3篇】

《六国论》教学设计-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六国论》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掌握《六国论》中所提到的六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优缺点;

3. 分析《六国论》对于政治权谋的启示。

教学重点:

1. 了解《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和作者墨子的思想;

2. 分析《六国论》中对于六个国家政治制度的评价;

3. 探讨《六国论》对于政治运作的启示。

教学内容:

1. 介绍《六国论》的背景和作者墨子;

2. 解读《六国论》中关于齐、楚、燕、韩、赵、魏六国政治制度的描述;

3. 分析《六国论》中对于君主政体、官僚体制、军事力量等方面的观点;

4. 探讨《六国论》对于政治运作的启示和实践意义。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讨论:介绍《六国论》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六国论》中各国政治制度的优缺点;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探讨《六国论》对于政治权谋的启示。

教学过程:

1. 了解《六国论》的背景和作者墨子;

2. 解读《六国论》中六国政治制度的描述,讨论其优缺点;

3. 分析《六国论》中的政治理论和实践启示;

4. 讨论《六国论》对于现代政治的启示和应用。

教学评价:

1. 完成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的内容;

2. 完成《六国论》相关的阅读和思考题目;

3. 撰写相关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六国论》教学设计-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六国论》中的政治思想及其对于当代政治的启示;

2. 掌握《六国论》中的六国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3. 分析《六国论》中的政治权谋和治国理念。

教学重点:

1. 分析《六国论》中对于六国政治制度的评价;

2. 探讨《六国论》中的政治权谋和治国策略;

3. 理解《六国论》对于政治运作的启示和实践意义。

教学内容:

1. 解读《六国论》中关于六国政治制度的描述;

2. 分析《六国论》中对于政治权谋和治国理念的观点;

3. 探讨《六国论》中的政治智慧和实践经验。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讨论:介绍《六国论》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六国论》中各国政治制度的优缺点;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探讨《六国论》对于政治权谋的启示。

教学过程:

1. 了解《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和作者墨子;

2. 解读《六国论》中六国政治制度的描述,讨论其优缺点;

3. 分析《六国论》中的政治理论和实践启示;

4. 讨论《六国论》对于现代政治的启示和应用。

教学评价:

1. 完成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的内容;

2. 完成《六国论》相关的阅读和思考题目;

3. 撰写相关的学习总结和思考感悟。

《六国论》教学设计-教案 篇三

《六国论》教学设计-教案

吉林省柳河县第八中学

【教学目标设计】

【教材分析】

《六国论》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课文,是高二第一篇文言文。新教材非常重视古代经典诗文的阅读积累,全套教材编排的古代诗文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40%,高一高二上学期文言文按时代编排,本单元为宋代散文,宋代散文继承唐古文运动的传统有所发展,题材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语言更加畅达,并且更长于议论,对后世的散文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 明确提出了“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现行高考《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文的阅读作了三个递进层次的要求:①理解(能力层级B):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②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筛选并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③鉴赏评价(能力层级E);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在实践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后两中能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中和高一上期的文言文学习,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却普遍存在着一种片面认识,错误以为文言文教学就是仅限于高考《考试说明》中(能力层级B)的培养。从而忽视了(能力层级C)、(能力层级E)的提高。导致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下降,不能真切“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充分的“吸收中外古今优秀文化的`营养”。

针对以上的分析情况,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目标 课文中词语的积累和文章的背诵

能力目标 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和探究中国古代文人的济世救民的情怀和天下兴亡的观点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脉络,把握作者的思路

【教学难点】学生学习文言文习惯的转变

【教法设计】 引导——启发——点拨

要在开始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文言文的旧习,使学生明白“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只是简单翻译、背诵。而是通过阅读和鉴赏,陶冶情性,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在学生转变观念后,可启发学生以一篇议论文的观点来分析文章,对不明确的问题适当适时点拨。(可适当运用一些多媒体辅助工具)

【学法设计】分析——归纳——联想

自主分析文章第二、三段,归纳作者的思路,联想所学过的文章

【教学过程设计】——(以40分钟为标准一课时)

导入新课 (3分钟)9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D.杜甫、杜牧、杜荀鹤

(课件显示)

补充2004年高考福建试卷作文题(选择下面所列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人 物:孔子 苏轼 曾国藩 鲁迅 史蒂芬·霍金

文学形象:曹操 宋江 薛宝钗 冬妮娅 桑提亚哥

题解 “论”的文体(课件显示)

分析课文(共22分钟)

教师背诵文章第一段,并分析文章论点的提出—指出本课的学习重点(7分钟)

学生自主分析文章后四段(以二、三段)为主,体会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教师点拨(15分钟)(课件显示)

【课内情感迁移设计】在文章最后一段,适当加入写作背景材料,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并展开联想和讨论,联系以往学习的文言文体会中国古代文人的济世救民的情怀和天下兴亡的观点。(10分钟)

补充背景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澶渊之盟”议定。每年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仁宗庆历二年(1044年),宋又被迫与辽订盟,每年加“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 同年,宋与西夏达成协议,西夏对宋称臣,宋每年送给西夏银七万

两、绢十五万匹、茶三万斤。 尽管如此,辽和西夏的侵略活动仍未停止。苏洵此文就是针对这种情况写的。

各家关于天下兴亡的观点(高一年级为主,适当联系初中内容) (课件显示)

《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记身

相关文章

大班文学活动教案(通用3篇)

【导语】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所以,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教学效果。 下面关于大班文学活动教案 ,祝您生活愉快!【活动目标】1、理解并掌握故事情节...
教案大全2016-08-07
大班文学活动教案(通用3篇)

幼儿园植树节教案【精选5篇】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嫩绿的小草探出了头,美丽的花朵露出了笑脸,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也将到来了,下面我们来看看幼儿园植树节教案,欢迎阅读。  幼儿园植树节教案1  教案目标:  1、了解“植树节的来历”、...
教案大全2012-02-06
幼儿园植树节教案【精选5篇】

车在桥上跑教案(精选3篇)

【教学设计说明】 《读句子、学字词》是S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学习字词的一种新形式,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与现行教材的“看图学词学句”有明显的区别。这类教材强调为学词识字创设语言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字词的兴...
教案大全2019-06-01
车在桥上跑教案(精选3篇)

中班音乐活动《拉拉勾》教案

目标: 1、让幼儿知道有朋友是件快乐的事,要和小朋友友好相处。 2、喜欢参加音乐活动。 3、熟悉《拉拉勾》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教案大全2019-02-04
中班音乐活动《拉拉勾》教案

有趣的民间游戏教案(最新3篇)

为了让幼儿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喜欢上我国的民间游戏。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有趣的民间游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民间游戏,感受游戏中规则的重要性。 2、以出示图标、同伴讨论、玩...
教案大全2017-02-02
有趣的民间游戏教案(最新3篇)

小班体育教案(精彩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体育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体育教案...
教案大全2015-05-09
小班体育教案(精彩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