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教案
《扬州慢》教案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同来鉴赏《词七首》的最后一首词——《扬州慢》。 二.教学目标 1 、 鉴赏本词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手法。 2 、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作者 (结合书上注释)姜夔:南宋词人,有些词是自己谱曲的,《扬州慢》就是其中之一。 四.写作背景 1、关于此词的写作背景,我们一起来看词前小序。请学生读小序。 2、小序主要交代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作的时间、地点,扬州城的荒凉之景,写作的缘由及体现的情感。 3、了解什么是“黍离之悲”?(结合书上注释) 明确: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这也是本词所要体现的思想感情。 五.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诵全词。 2、体会作者情感。 3、把握这首词的内容。 六.具体研习上阙 1、上阕主要描写了什么景象? 明确:扬州城萧条荒凉之景。 2 、这种荒凉的景象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 明确:荠麦青青、废池乔木、黄昏 、清角吹寒、空城。 3、这些意象是如何具体体现这种荒凉的.景象,具体分析一下。 ①“尽荠麦青青”,长满了青青的荠麦。“尽”写出了现今扬州城一片荒凉的景象,而以前的扬州城是这样的吗? 明确:不是。“春风十里”指先前的扬州城繁华的街道。“春风十里”化用杜牧《赠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扬州城的繁华是作者亲眼看到的吗?)不是,是词人想象中扬州城昔日繁华的图景。这种想象的不真实存在描写,就是所谓的虚写,而作者亲眼目睹的“尽荠麦青青”便是实写。同时,昔日的“春风十里”与今日的“荠麦青青”又构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反映出今日扬州城的荒凉。 ②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评说:“‘犹厌言兵’是不是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万言,而无此韵味。”这个“韵味”到底指什么? 明确:连废池乔木也厌恶战争,那么在战乱中倍受磨难的百姓呢?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战乱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人们对侵略战争是极端憎恨的。 ③“尽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是作者所见,接下来词人由所见转写所闻:“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明确:一提黄昏总给人沉寂之感及伤怀之绪,古诗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沉寂黄昏被清角之声打破。“清角吹寒”中“寒”字很好,寒意本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似乎是角声把寒意散布在这座空城里。听觉所闻的是清角悲吟,触觉所感的是寒气逼人,再联系视觉所见的“荠麦青青” 与“废池乔木”,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一切景物在空间上来说都统一在这座“空城”里。 ④如今的扬州城已成了一座“空城”,而昔日的扬州城是这样的吗? 明确:“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曾经是繁华的大都市。昔日的“名都”,今日的“空城”,荒凉凄清之感不言而喻。突出的表现作者的情感——“黍离之悲”。 4、小结:通过以上具体分析,一方面了解这些意象是如何体现扬州城的荒凉之景,一方面通过景物描写体会出作者的情感。 七、具体研习下阙 1、学生读下阕 2、下阕提到一个核心人物是谁? 明确:杜牧。他是一个有才华的诗人,又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曾在扬州做了几年幕僚,这几年生活表面是一段惬意的生活,而实际上对作者来说却是一段痛苦感伤的回忆。政治上不得志,为了排挤内心的苦闷,他放浪形骸,沉湎酒色,和一些名妓常有常往,对扬州他非常热爱,曾写了许多与扬州有关的诗作,文中所说的“豆蔻词”“青楼梦 ”便是化用杜牧此段生活的诗作。“豆蔻词”化用“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青楼梦 ” 化用“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杜牧《谴怀》)。 3、为什么杜牧故地重游“惊”并且“难赋深情”? 明确:扬州变化之大,凄惨荒凉之景任谁都会动容。纵:即使;算:推测。都是假设不存在,这是虚写。 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又转写眼前实景。“二十四桥”化用“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到此为止我们可以看到词人化用不少杜牧的诗句,总结:是全部化用整个诗句吗?不,精心剪裁。有所掩饰吗?没有,直接点出“杜郎”其人。化用都是描写扬州城昔日繁华的诗句,而词人填的都是“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冷月”这类描写扬州城衰败荒凉的词语。两相对比,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昔日繁华写尽,今日萧条可见。 5、你们认为扬州城发生了巨大变化,可是从词中看来一切似乎又没有改变,到底是“变”了,还是“没变”呢? 明确:变了。物是人非。从前的二十四桥月夜,游人极盛,笑语喧哗,而今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玉人吹箫”的风月繁华已荡然无存了。不只桥,月也变了。曾是明月高悬,而今是冷月。月是一个永恒的景物,以前我们学过许多有关月的诗句,同一个月但却能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如:柳永词(《雨霖铃》)中的月——凄惨;王维诗(《山居秋暝》)中的月——皎洁;本首词中的月——清冷。月变化是由作者的情感决定的。面对今日扬州城衰败荒凉,词人内心是悲凉的,月就是冷月了。“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往日花开,游人如织,而今繁华逝去,仅剩空城,还有谁来赏花呢?有一种“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之感。扬州景物还在,花依然开,而世事已不同了,使人感到“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语泪先流”了。 八、总结 这首词上阕重在写景,景中含情;下阕重在抒情,情寓于景。通过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手法使我们体会到词人的黍离之悲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掌握这种手法,学会鉴赏诗歌。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 2、复习前六首词。 十、板书设计 扬 情 景 州 黍离之悲 虚 实 慢 姜 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