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B(精彩3篇)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B 篇一
主题:《陆游的诗歌艺术》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陆游的生平及其诗歌特点;
2. 掌握陆游诗歌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3. 能够欣赏陆游的诗歌,感受其中的情感与意境。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陆游的生平和诗歌特点;
2. 掌握陆游诗歌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陆游的诗歌意境;
2. 感受陆游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陆游的生平和诗歌特点,引导学生对陆游诗歌产生兴趣;
2. 学习:通过课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学习,分析陆游诗歌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3. 操练:让学生朗读陆游的诗歌,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
4. 拓展:让学生欣赏其他陆游的诗歌作品,深入了解陆游的诗歌艺术;
5. 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加深学生对陆游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五、课后作业
1. 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 欣赏陆游的其他诗歌作品,并写下感想。
以上为本课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认真思考,深入理解陆游的诗歌艺术,感受其中的情感与意境。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B 篇二
主题:《陆游的爱国情怀》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陆游的爱国情怀及其在诗歌中的表现;
2. 掌握陆游诗歌中的爱国主题和表现手法;
3. 能够欣赏陆游的爱国诗歌,感受其中的激情与豪迈。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陆游的爱国情怀及其在诗歌中的表现;
2. 掌握陆游诗歌中的爱国主题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陆游的爱国情怀;
2. 感受陆游诗歌中的爱国激情。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陆游的爱国情怀及其在诗歌中的表现,引导学生对陆游的爱国诗歌产生兴趣;
2. 学习:通过课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学习,分析陆游诗歌中的爱国主题和表现手法;
3. 操练:让学生朗读陆游的爱国诗歌,感受其中的爱国激情;
4. 拓展:让学生欣赏其他陆游的爱国诗歌作品,深入了解陆游的爱国情怀;
5. 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加深学生对陆游的爱国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五、课后作业
1. 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 欣赏陆游的其他爱国诗歌作品,并写下感想。
以上为本课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认真思考,深入理解陆游的爱国情怀,感受其中的激情与豪迈。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B 篇三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B
诗词诵读 暮江吟 教材分析: 《暮江吟》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前两句抓住色彩来描绘日落时江面的瑰丽景色,后两句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 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傍晚,唐代诗人白居易信步来到江边,此时江面上红光闪烁,明亮夺目。过了一会儿,红色渐淡,红绿交融,大自然的景色使诗人陶醉,诗兴大发,不由得脱口而出──《暮江吟》。 1、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练读。 3、解读:暮,傍晚。吟,吟咏,歌唱,作诗。 题目的意思:歌咏傍晚时候的江上景色。 4、简介作者: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他写的诗通俗易懂,当时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七言绝对《暮江吟》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一首。 二、初读诗句,探究学法。 1、老师教第一句诗:一道残阳铺水中。 ⑴ 解词:残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铺,展开,铺展,有”斜照”的意思。 ⑵ 明诗意: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江面上。 ⑶ 小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明诗意。 2、运用这个学习方法学习第二句诗:半江瑟瑟半江红。 ⑴ 解字词: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这里指碧绿色。 ⑵ 明诗意:江水有一半是绿色的,有一半是红色的。 ⑶ 小组讨论:为什么这时候的江水会是一半绿色的,一半红色的呢? ⑷ 学生回答后,(出示画面)让学生真正理解”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原因。 3、学生自学第三、四句诗。 ⑴ 按以上学习方法自学,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 ⑵ 分四人小组自学。 ⑶ 汇报自学情况,老师作指导。 可怜,令人爱惜。怜,爱。九月初三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呀!似,好像。真珠,珍珠。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弯弯的月亮像弓一样。 最后一句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三、精读诗句,欣赏意境。 1、齐读第一、二句,想想这两句诗中你觉得哪些字用得好?好在哪儿?(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残阳”点明了吟咏的时间,与“暮”相照应。 “铺”写出了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瑟瑟”、“红”写出了残阳铺水的结果。 2、从这些字词里你能想象到怎样一幅画面呢? 3、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能深扣两句诗中的字词来欣赏竟境,学习古诗,除了了解字词、明诗意外,还要赏意境。 4、过渡:上两句写出了夕阳铺水的瑰丽景色,那么下面两句也是写夕阳铺水吗? 5、哪一个字写出了作者描写的时间不同了? 时间从黄昏过渡到夜晚,可以看出诗人此时的心情一定十分愉快,也正因为喜爱,诗人才从黄昏到入夜,久久地停在江边观赏景色。 6、九月初三的哪些景物使作者想到“可怜”呢?(根据学生回答,及时板书) 7、这时江边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 8、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暮江吟》描写的画面。 9、看到大自然这样美的景色,每个人都会惊喜不已,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诗人就通过写景抒情表达自己当时的愉悦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0、每一幅画都是一首诗,每一首诗又都是一幅画。如果要把这首诗的意境用笔画下来,你能行吗?试试看。(四人一组作画) 四、重读诗句,感受意境。 1、请同学们带着愉悦的心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朗读全诗,这是学习古诗的第四步。诵诗句。 2、指名读──齐读。(配乐朗读,读出节奏) 3、这么好的诗应该背诵下来,试试看,你会吗? 五、总结全诗,领悟写法。 1、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季节,从傍晚到夜晚江上的美丽景色,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由于作者观察仔细,又能抓住景物特点,因此写得意境优美,能打动心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诗的内容、意境,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更学到了学习古诗的方法。 六、小练笔。 1、导入:这美丽的景色,大家想不想亲自去欣赏一番。 2、出示提示语: ⑴ 傍晚,微风渐停,我漫步江边…… ⑵ 迷人的景色把我吸引住了…… 板书设计: 残阳 铺 喜悦 暮江吟 露 真珠 热爱 月 弓 语文乐园(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写作中如何发挥想象; 2、了解告诉我们要善于学习的古语; 3、引导学生读懂短文的主要意思,感悟运斤者的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4、学习看图想象作文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积累,引导学生大致理解经典古诗文名句,并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读一读,学习成语 1、自由读下列词语,看有什么样的'特点, 2、全班交流:这些词语的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表达的意义是大致相同的,它们并列组成一个四字词语,起到了一定的强调作用。 3、再读这些词, 4、师: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 (千方百计、和风细雨……) 二、 读一读,学习句子 1、自由读下列句子,看有什么样的共同点, 2、全班交流:都是作者根据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在发挥想象 3、师追问:那么这样写有什么样的好处呢? (使人感觉更加真切,仿佛也置身于作者所处的环境中) 4、再读句子 5、师:你能也写一个这样的句子吗? 6、点拨:我们在写作文时就应该不仅仅写出自己观察到的,还要写出自己想象到的。 三、 读一读、记一记 1、自由读句子。结合注解,看能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 2、全班交流句子的含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其原意是说: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比喻借助外力(多指朋友)来提高自己的见识,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亦作“他山之石”、“他山之攻”。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知识却是无限的,值得我们不懈地去探索。 3、指名说说对自己的启发 4、再读,背一背。 四、 学习成语故事: 1、自由读成语,想想成语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运:挥动;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 明确习作要求 1、指名读要求 2、师引导回顾:我们以前写想象作文的方法还记得吗? (图中的情景+自己的想象) 师:我们以前尝试过的看图想象作文通常是图中提供大致的故事情节,而这次图中没有任何情节,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是很大的。 二、 尝试想象 1、习作要求中给了我们一点写法上的提示,对吗? (可先写第一副再写第二幅,也可以倒过来) 2、自由构思,同座之间交流 3、全班交流 指名说说自己打算用什么次序写,怎样写 师点拨:沙漠是如何变成绿地的?这里的人们做了什么样的努力?发生了什么故事?这个过程要写具体;反过来也是一样 三、学生自由习作,师相机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