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音乐《童谣》教案(优秀6篇)
二年级下册音乐《童谣》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听懂、唱出《童谣》中的歌曲。
2. 学生能够正确演唱《童谣》中的歌曲,并能够跟着音乐节奏做简单的舞蹈动作。
3.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歌曲内容。
4.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乐器伴奏歌曲,培养其音乐感知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童谣》歌曲录音或视频资源。
2. 简单的舞蹈动作设计。
3. 小型乐器如手鼓、小铃铛等。
教学过程:
1. 听音乐:播放《童谣》的音乐,让学生先闭上眼睛,倾听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感受音乐的情感。
2.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地学唱歌曲,注意发音和节奏的准确性。
3. 舞蹈动作:设计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做相应动作,增加歌曲的趣味性。
4. 表达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歌曲表达的情感,引导他们理解歌曲中的故事和情感。
5. 乐器伴奏:分组让学生用小型乐器伴奏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音乐中的情感,培养其音乐感知和合作能力。同时,通过唱歌、跳舞和乐器伴奏等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其音乐表达能力。
二年级下册音乐《童谣》教案 篇二
《童谣》是二年级下册音乐课程中的一首经典歌曲,具有简单易唱、朗朗上口的特点,适合小学生学唱。本节课将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全面感知和理解歌曲,培养其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
1. 歌曲欣赏:播放《童谣》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让学生倾听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感受歌曲中的情感。
2. 歌曲学唱:教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地学唱歌曲,注意发音和节奏的准确性,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整体结构。
3. 舞蹈动作:设计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做相应动作,增加歌曲的趣味性。
4. 表达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引导他们理解歌曲中的故事和情感。
5. 乐器伴奏:分组让学生用小型乐器如手鼓、小铃铛等伴奏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学唱《童谣》这首经典歌曲,还能够通过舞蹈动作、情感表达和乐器伴奏等形式,全面感知和理解歌曲,培养其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希望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能够享受音乐、感悟音乐,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二年级下册音乐《童谣》教案 篇三
第1课
教学内容:
1、歌曲:《童谣》学唱
2、综合训练2
教学目标:采用以听唱为主的方法学习本课歌曲(一个降号的调),继续加强“流动的DO的首调概念。
通过实践和比较,进一步感受2/4、3/4、4/4三种拍号的节拍特点。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
感受2/4、3/4、4/4三种拍号的节拍特点。
教学手段: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综合训练1
1、教师请学生说出2/4、3/4、4/4的含义以及强弱规律。
2、把全班分为三组,分别按拍号和节奏口读音节,要突出强拍上的重音。
3、三个声部依次进入,最后构成三个声部。
各组派一个人为代表,在黑板上写出各拍号的节奏。(教师订正)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请学生唱出小时候所唱的童谣,今天我们也来学一首《童谣》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们跟着哼一哼。
3、教师视唱曲谱,请学生说说DO的位置在那?(这就是一个降号的调,我们以后会学到,DO在五线谱上是可以流动的)
4、集体视唱曲谱。
5、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跟琴演唱歌曲《童谣》
四、听音乐下课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第2课
教学内容:
1、歌曲:《童谣》歌曲处理
2、综合训练2
3、欣赏:天黑黑
教学目标:
感受“童谣“这类民歌质朴、稚气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
教学手段: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歌曲处理:
1、集体演唱歌曲《童谣》
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情绪演唱。
按讨论的练唱
2、教师指导:
歌曲旋律平稳流畅、节奏宽松,唱时要做到气息均匀、连贯,不要有过多的强弱变化。(练唱)
三、综合训练
1、教师将书上的两条旋律分别弹一弹。
2、教师随便弹奏其中一条,请学生说出教师弹奏的是哪一条?
四、欣赏:天黑黑
1、导入:我们学唱了一首《童谣》,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童声合唱。
教师介绍《天黑黑》:《天黑黑》是一首流行于台湾北部和闽南一带的民歌。虽为童谣,但深受人们喜爱,被大人、小孩广为传唱。
2、初听乐曲,请学生跟琴唱一唱。
3、复听,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曲讲了什么?
4、完整复听,完成听听想想。
听音乐下课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二年级下册音乐《童谣》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说唱童谣,并感受童谣所表现的快乐情感。
2、回忆外婆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知道她是爱自己的。
3、表达尊敬、热爱长辈的情感,乐意做个有礼貌的好宝宝。
活动准备:
积木搭成的桥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你喜欢你的外婆吗?你平时是怎样去外婆家的?去外婆家时带了些什么礼物?
2、小结:外婆因为年纪大了,走路不方便,所以我们要经常去看外婆。外婆很关心你们,很爱你们,你们也爱自己的外婆。
二、幼儿欣赏教师朗诵童谣,初步了解童谣内容。
提问:
(1)童谣里说了些什么?
(2)小宝宝是怎样去外婆家的?
(3)小宝宝送给外婆什么礼物?外婆夸我是什么宝宝?
三、引导幼儿观看用积木搭成的桥,帮助幼儿理解童谣内容。
提问:
(1)去外婆家要经过什么桥?帮助幼儿理解词语:外婆桥。
(2)外婆为什么要夸她是好宝宝?
(3)你喜欢她吗?
(4)童谣里的宝宝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吗?
四、师生一起朗诵童谣《摇呀摇》。
五、学唱童谣。
(1)教师按2/4拍的节奏边拍边范唱童谣。
(2)幼儿和教师一起一边拍手一边唱童谣。
六、幼儿学习并有感情地说唱童谣,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歌唱,表达热爱外婆的情感。
教师再次唱童谣。鼓励幼儿跟唱,并组织幼儿讨论: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启发幼儿平时有好吃的要先给长辈,遇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做个有礼貌的小朋友。
附:童谣
摇到外婆桥
摇呀摇,摇呀摇,
摇 到 外 婆 桥,
糖一包,果一包,
外婆夸我好宝宝。
二年级下册音乐《童谣》教案 篇五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挖掘已有的课程资源,学习传统的、流传在民间的歌谣、童谣,使学生了解相热爱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体验蕴涵在童谣里的朴实、善良、纯真的情感。通过演唱、表演童谣的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享受到美的愉悦。
(二)具体要求
1、了解什么是童谣。介绍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具特色的童谣,感受童谣与方言和音乐的紧密结合。
2、通过童谣说唱、做音乐游戏等活动,体验童谣申蕴涵的乐趣,用打击乐器为童谣说唱伴奏。
3、按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说、唱童谣,用形体动作即兴表演。
4、组织学生边做游戏边唱童谣,并鼓励学生自编童谣。
教学准备:
1、蜗牛的图片或幻灯片、头饰(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成、沙和尚等)、小板凳皮筋儿、小花篮。
2、打击乐器:碰铃、三角铁、双响筒、木鱼、响板、小堂鼓和铃鼓等。自制的打击乐器:能敲响的木板、玻璃瓶、碗、碟、筷子、小棍儿等。
3、音带、录音机,写有童谣歌词的大歌片。
4、节奏卡片
教材分析
(一)编写意图
本单元由歌曲《水牛儿》,欣赏《蜻蜒你来吧》《编花篮》活动课《小老鼠上灯台》《打花巴掌》组成。主要内容是围绕着童谣进行编写。
童谣指有韵的诗歌形式的儿童故事,在儿童中间流行的歌谣,形式比较简短。童谣与儿歌都是属于民歌体裁中的小调范畴。童谣是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与儿歌合称为儿童歌谣,大多表现儿童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观点和感情,形式活泼、用辞简练、韵律响亮,有儿童自编的也有成年人的拟作。
(二)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用自然、亲切的歌声演唱童谣,可以加入游戏或简单的集体舞如《编花篮》。让学生感受、了解演唱童谣的快乐。在自制打击乐器的活动课中可以让学生去找一找、敲一敲,开发想象力,多渠道地创作自制打击乐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水牛儿》。
2、音乐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水牛儿》,使学生初步了解童谣的来历。
2、欣赏《蜻蜒你来吧》,学习巩固后十六分节奏。并进一步体会童谣中所蕴涵的表现孩童们的天真与快乐心情。
3、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八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及弱起小节的唱法。
教学过程
一、唱歌《水牛儿》
1、让学生们说一说平时喜爱的游戏,做游戏的时候嘴里念的是什么?知道这是什么游戏吗?围着蜗牛说着歌谣:蜗搂蜗搂牛,先出角,后出头。
2、介绍蜗牛。拿出图片或幻灯。听一听北京的孩子是怎样唱《水牛儿》歌谣的。
3、将有北京方言特点的发音做介绍。如:花(儿)、牛(儿)、头(儿)、莆(儿)、蔓(儿)、菜(儿)、篙(hao)、莴苣(woju)。
4、听录音,引导学生用北京方言说歌词,附点四分音符可以在说歌词的时候自然学会。
5、反复学唱,注意五个乐句的变化和休止符的准确。
6、巩固。
二、欣赏山东谣《蜻蜒你来吧》
1、
介绍什么是童谣。
刚才学过的《水牛儿》是孩子们玩耍的时候对蜗牛说的话。好似蜗牛能听懂孩子们的语言,会先伸出角后再伸出头。现在我们听一听山东的小朋友对靖蜒说什么呢?
2、边拍手边按节奏说歌词。可以采用二部卡农的形式。
3、说歌谣的声音渐渐变弱。只有拍节奏的声音。
4、复听《蜻蜒你来吧》。
学生可以小声随录音学唱。边唱边用打击乐器伴奏。自然掌握后十六分节奏。拍手和用打击乐器都可以。
随笔:初步了解童谣的来历。学生掌握八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及弱起小节的唱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编花篮》;音乐游戏。
2、欣赏河南民歌《编花篮》。
教学目标
1、通过儿童传统游戏激发学生创编童谣的欲望。随音乐跳《编花篮》。
2、欣赏河南民歌《编花篮》,感受歌曲中活泼、欢快的气氛。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童谣《水牛儿》,听唱《蜻蜒你来吧》。
2、欣赏河南民歌《编花篮》。介绍《编花篮》的歌词大意,按节奏说歌词。3、初听。感受歌中的欢乐气氛。复听。小声随唱。
4、可以分成小组表演。有《水牛儿》《蜻蜒你来吧》《编花篮》。
分组可以按男同学或女同学分组。也可以各种表演形式分组。有舞蹈、打击乐、情景表演组等。
5、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分成小组。三、四或六个人一组。围成二个小圆圈,每个人的右腿伸出,和另一个人的右腿交叉勾在一起,编成"花篮"形状。开始时,可让其他同学扶持一下。跳一下,说一句歌谣: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小兰。
6、鼓励学生自己创编动作再表演。鼓励学生自编短小童谣。让学生明白歌谣的产生就是在孩子们玩耍中随口唱(说)的短小儿歌,容易记忆,是受孩子们欢迎的一种歌曲体裁。
7、布置下一课作业。自己制作打击乐器并带到课上来。
随笔:学生能随音乐跳《编花篮》。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小老鼠上灯台》。
2、制作打击乐器。
3、活动《小老鼠上灯台》。
教学目标
1、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自己制作打击乐器。并根据音的长短、音色的不同,按声部敲击。
2、在唱、念歌谣中巩固十六分节奏的学习。复习后十六分节奏、附点四分音符。训练学生的合奏能力。
教学过程
1、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教师选用一首欢快的乐曲学生随音乐敲击。
2、师可以引导:这样的敲击有些简单与枯燥。我们加上会说的歌谣或歌曲再试一次。
3、学生可以复习一年级时就已经学会的《唐僧骑马咚得咚》教师引导后十六分音符的敲击。
4、按学生的打击乐器分出长音组与短音组。按声部敲击。
5、教师可以再说一个歌谣:并可用说、跺脚、拍手的方法。
最后只有节奏的敲击声音。
提出十六分节奏的敲击。
6《小老鼠上灯台》
全体同学一起说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将“叽哩咕鲁”说得均匀。
用打击乐器伴奏。
7、听录音学唱《小老鼠上灯台》。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伴奏,并加上动作表演。
8、分组将几首儿歌(八小节),一起以轮说、轮奏、合奏的形式表演。如《打麦歌》和《小老鼠上灯台》《蜻蜒你来吧》。
9布置下一课作业。回家找一找有关的歌谣、儿歌资料,可以问老人、大人,有关童谣演唱的录音带、书、歌曲都可以。
随笔:学生自制打击乐。根据音的长短、音色的不同,按声部敲击。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打花巴掌》,活动《童谣说唱会》。
教学目标
1、用多种方法说(唱)儿歌。在学习《打花巴掌》时,让学生体验换一种方式说童谣唱儿歌。聆听几首外国的童谣。
2、以童谣说唱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教学过程
1、这一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建议在课的开始,教师引导学生将前几课所学的童谣用各种形式表演。
2、介绍拍手说歌谣。
播放《打花巴掌》录音,带领学生边说边拍,两人一组,面对面。前半拍自己拍,后半拍对拍。
3、随音乐说歌词。唱一唱,拍一拍。可以启发学生还有什么方式拍手。
4、启发学生自己再编出《打花巴掌》的歌词。
5、注意《打花巴掌》中“呔”的发音为dai。
6、学生编歌词每一段只有一句话。
如:打花巴掌呔,一月一,X X X X I X X X
冬 天到了 穿棉衣
7、《童谣说唱会》
(1)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将自己所知道的童谣唱一唱、说一说。其他组的同学可以用拍手、拍腿、跺脚,或用打击乐器伴奏。
(2)教师要鼓励积极找寻童谣、创编童谣的学生。保护好他们的每一个想法。
(3)教师引导学生将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再做一做、玩一玩。将本单元的歌曲以各种形式表演。
(4)教师可以将本单元参考资料中的英国童谣、日本童谣等介绍给学生。
(5)启发学生总结:你知道的童谣。什么是童谣(歌曲体裁之一)。以后在生活中注意积累,注意观察,音乐在生活中是处处存在、紧密相连的。
引导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
二年级下册音乐《童谣》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四季童谣》,感受四季的不同景象。
2.尝试用记忆歌词的方法练唱,并用活泼、愉快的情绪演唱。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课件《四季童谣》。
活动过程:
一、春夏秋冬。
教师点击【四季图片】中的"春"、"夏"、"秋"、"冬", 逐幅出示每个季节的图片,幼儿欣赏,并说说自己看到的内容。
二、理解并学念歌词《四季童谣》
1.教师:想听听歌曲《四季童谣》里是怎样唱春夏秋冬的么?
教师播放【歌曲欣赏】,幼儿欣赏歌曲《四季童谣》。
2.教师播放【歌词欣赏】,教师说歌词,幼儿边看课件边跟着念。念的时候声音要活泼,有节奏。可以先分小节念,熟悉后再合起来,整首歌词一起念。
三、学唱歌曲:《四季童谣》
1.教师播放【歌曲欣赏】,幼儿欣赏。
2.教师清唱,幼儿学唱。分段教唱完之后,再把整首歌连起来教唱一遍。
3.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可弹琴伴奏,也可播放课件让幼儿跟唱。
4.幼儿熟悉歌曲后,教师可提唱歌时情绪上的要求,要求幼儿用活泼、愉快的声音演唱。
四、小合唱。
幼儿自由结伴,分组上来演唱歌曲《四季童谣》。
教学反思:
《四季童谣》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充满童趣的歌曲。歌中出现了一幅幅生动而饶有情趣的画面,形象地表现了儿童们在四季中天真烂漫的欢乐情景,抒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的心情。歌曲中切分音的运用使得曲调富有跳跃,把孩子们在春风中放风筝,秋天里打枣摘苹果的情境描绘得栩栩如生。旋律呈现起伏,抒情而又欢乐,后端紧凑、重复的音乐更增添了玩耍、逗乐、滑雪时的欢乐情绪。歌曲旋律清新明朗、天真活泼,歌词内容富于童趣,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歌曲中似乎融合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在空中久久回荡,在我耳边时时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