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的传递(通用3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的传递 篇一
本节课主要围绕热的传递展开,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热的传递方式及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热的传递方式,掌握热传递的基本规律。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热的传递方式及影响因素。
2. 难点:热传递的基本规律。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热水瓶、温度计、铁球、木球、塑料球。
2. 实验材料:冷水、热水、冰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出问题:“为什么冷水和热水会渐渐变热?是怎样传递热的?”
2.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热水瓶中水的温度变化情况。
3. 讨论总结:引导学生讨论热的传递方式,分析实验结果。
4. 拓展:让学生思考其他热传递的例子,如太阳的热能传递等。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热的传递方式及影响因素,培养了观察和实验能力,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的传递 篇二
本节课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热的传递,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热的传递方式,掌握热传递的基本规律。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热的传递方式及影响因素。
2. 难点:热传递的基本规律。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热水瓶、温度计、铁球、木球、塑料球。
2. 实验材料:冷水、热水、冰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热的传递,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太阳能传递热到地球?”等问题。
2.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热传递速度。
3. 讨论总结: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不同材料的热传递特点。
4. 拓展: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实验,观察热传递情况。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深入了解了热的传递方式,培养了观察和实验能力,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提供了锻炼机会。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的传递 篇三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的传递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历探究热的传递规律过程。
2.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连续观察并记录的能力。
3.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找寻其中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科学探究过程中,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
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懂得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乐于合作,扎实完成自己的任务。
科学知识
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部分)传向低温物体(部分),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3.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金属棒、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支架、温度计、大烧杯、小烧杯、热水、冷水。 拓展课准备:酒精灯、火柴、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茶叶、有关热辐射的.录像资料。
一.教学导入
1.演示:将开水倒入杯中,放上汤匙,过会儿,让学生摸摸。
2.提问:“汤匙变热了,热怎么传递过来的?” 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后,
进入下面的实验研究。二.活动 物体怎样传热
1.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材料。
2.猜测:火柴棒掉落的顺序会怎样?(猜测的理由)
3.交待实验注意事项。
4.学生实验。
5.汇报。
6.检查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7.归纳:热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三.活动 测量变化的水温
1.组织学生预测:两杯水的温度各会有怎样的变化?两杯水最后会怎样?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
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
3.分组测量,认真观察、准确读数和及时记录。
4.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热从热水杯传向冷水杯,温度的变化先快后慢,最后直至两杯水温度相等。
四.拓展:热的传递方式
多媒体课件辅助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