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模拟试卷教案范文

高考化学模拟试卷教案范文 第一篇

知识目标

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

能力目标

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钠的化合物很多,本节教材在初中已介绍过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应,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其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材与第一节教材相类似,本节教材也很重视实验教学。例如,教材中对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介绍,都是先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这样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能主动学习。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实验,具有探索和设计实验的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能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及它们的热稳定性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这样编写,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记忆知识,也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法建议

1.加强实验教学。可将一些演示实验做适当的改进,如〔实验2-5〕可改为边讲边做实验。可补充Na2O2与CO2反应的实验,把蘸有Na2O2的棉团放入盛有CO2的烧杯中,观察棉团的燃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应及其应用。

还可以补充Na2O2漂白织物的实验,以说明Na2O2的强氧化性。

Na2O2的性质也可运用滴水着火这一引人入胜的实验来引入。

2.运用对比的方法。对于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可在学生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填写表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

3.紧密联系实际。

教学要尽可能地把性质和用途自然地联系起来。对NaHCO3的一些用途所依据的化学原理(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学生说明在后面的课程里将会学到。

高考化学模拟试卷教案范文 第二篇

学习目标:燃烧热,中和热,能源

学习过程

1、燃烧热

什么是燃烧热?是不是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叫燃烧热呢?

1)定义:在25℃,101 kPa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燃烧热通常可由实验测得。

2)在理解物质燃烧热的定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 25℃ ,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⑤在未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外界压强一般指25℃ ,101 kPa.所谓完全燃烧也是完全氧化,它是指物质中的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稳定物。如: C→CO2(g)、H → H2O(l)、S → SO2 (g)

[练习1]分析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哪个是表示固态碳和气态氢气燃烧时的燃烧热的?为什么?

(s)+O2(g)===CO(g);ΔH= kJ/mol

(s)+O2(g)===CO2(g);ΔH=- kJ/mol

(g)+O2(g)===2H2O(l);ΔH=- kJ/mol

(g)+1/2O2(g)===H2O(g);ΔH=- kJ/mol

你能根据题中信息写出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吗?

由于计算燃烧热时,可燃物质是以1 mol 作为标准来计算的,所以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系数常出现分数。

2、燃烧热的计算及应用

[例题]1.在101 kPa时,1 mol CH4 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 kJ的热量,CH4的燃烧热为多少?1000 L CH4(标准状况)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CH4的燃烧热为 kJ/mol,1000 L CH4(标准状况)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为×104 kJ

3、葡萄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

葡萄糖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s)+6O2(g)===6CO2(g)+6H2O(l)ΔH=-2 800 kJ/mol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与它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相同。计算100 g葡萄糖在人体中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

4、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中和热的表示:H+(aq)+OH-(aq)=H2O (l);△H=/mol。3)要点

①条件:稀溶液。稀溶液是指溶于大量水的离子。

②反应物:(强)酸与(强)碱。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

③生成1mol水,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 H20,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

④放出的热量:

例:已知H+(aq)+OH-(aq)=H2O(l);△ H= ,求下列中和反应中放出的热量。

(1)用20gNaOH配稀溶液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____________ kJ的热量。

(2)用2molH2SO4配稀溶液跟足量稀NaOH反应,放出____________kJ的热量。

5、能源

1)什么是能源?能源的作用?

就是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包括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

2)当今世界上重要的能源是什么?怎样解决能源枯竭问题?节约能源的重要措施是什么?什么是新能源?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解决的办法 :开源节流;即开发新能源,节约现有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措施:科学地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新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生物能。

3)相关思考题∶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燃料燃烧时,若空气过量或不足,会造 成什么后果?为什么固体燃料要粉碎后使用?

煤在直接燃烧时会产生SO2、氮氧化物及烟尘等,严重影响空气质量且易导致酸雨、温室效应等,从而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故通过清洁煤技术(如煤的液化和气化,以及实行烟气净化脱硫等),大大减少燃煤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势在必行。提高煤燃烧的热利用率、开发新的能源也是大势所趋。

高考化学模拟试卷教案范文 第三篇

课题: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

2、 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 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 :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教学内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第一课时)

[前置练习]

书写电离方程式:H2SO4 NaOH NaCl Ba(NO3)2

[引入]既然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能发生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中参与化学反应时,与所形成的离子有没有关系呢?

[板书]第五节、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展示目标]

[演示实验] 硝酸银溶液分别与盐酸、氯化钠、氯化钾溶液混合。

学生观察并回答现象。

[问题讨论] 实验中尽管反应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

[学生回答]

[总结] 化合物在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 一、离子反应

[问题讨论] 下列反应那些属于离子反应:

⑴ 氧化铜和西硫酸溶液

⑵ 锌投入到盐酸中

⑶ 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混合

⑷ 氢气还原氧化铜

[学生回答]

[板书]关键:① 在溶液中进行(或熔融)

② 有离子参与

[引入]溶液中离子之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我们能否用一种式子表示离子间的反应呢?请大家阅读课文,讨论回答有关问题。

[阅读讨论]

[问题探索]

1、 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为什么可以表示成Ba2++SO42-=BaSO4↓?

2、 Na2SO4+BaCl2=BaSO4+2NaCl

Ba2++SO42-=BaSO4↓

两个反应式表示的含义是否一样?

3、 表示哪一类物质间的反应?

[学生回答]

[板书]二、离子方程式

1、 定义

2、 含义:表示一类反应

[引入]如果给我们一个化学反应,怎样书写它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呢?

[阅读]P58,内容

[板书]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回答]

[板书]步骤:1、写方程;2、改离子;3、去相同;4、查守恒。

[练习]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

1、 氢氧化钡和硫酸铜溶液混合。

2、 实验室中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3、 氯气通入水中。

4、 硫化氢通入硝酸铅溶液中。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反应,...

高考化学模拟试卷教案范文 第四篇

教学目标:

1、范德华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能举例说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3、例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4、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5、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课前预习:

1、范德华力是。

2、氢键是除范德华力外的另一种力,它是由原子和原子之间的作用力。又分和。

3、氢键与范德华力、化学键的强弱关系为(由强到弱排列),其中氢键(填“属于”或“不属于”)化学键。

学习过程

[创设情景]

气体在加压或降温时为什么会变成液体或固体?

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水的结冰、气体的液化,讨论、交流。

[结论]

表明分子间存在着,且这种分子间作用力称为。

[思考与讨论]

仔细观察教科书中表2-4,结合分子结构的特点和数据,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

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思考与交流]

完成“学与问”,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过渡]

你是否知道,常见的物质中,水是熔、沸点较高的液体之一?冰的密度比液态的水小?为了解释水的这些奇特性质,人们提出了氢键的概念。

[阅读、思考与归纳]

阅读“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思考,归纳氢键的概念、本质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小结]

氢键是除范德华力之外的另一种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氢)与另一个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氧)之间的作用力。

氢键的存在大大加强了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使水的熔、沸点教高。

高考化学模拟试卷教案范文 第五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2、使学生了解工业上制肥皂的原理及简单生产过程;

3、使学生了解合成洗涤剂的优缺点;

4、使学生了解油脂与日常用品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油脂的氢化的水解反应。

教学难点:

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通过复习酯的结构和性质,引导学生认识油脂的结构和性质,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用具:

猪油、羊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

肥皂的合成和肥皂去污原理的录像带。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人类生命活动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中,哪些能作为供能物质?

[生]糖类、油脂、蛋白质。

[引入新课]我们这节课就学习第二类供能物质—油脂。

[板书]第三节油脂

[展示]猪油、羊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的样品。

[师]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油脂,它们外观有何不同?

[生]有的呈固态,有的呈液态。

脂肪:固态油脂

油:液态油脂

[师]对。室温下,动物油一般呈固态,叫做脂肪,植物油一般呈液态,叫做油。油脂是脂肪和油的总称。

[板书]油脂

[问]有些同学认为多汽肥肉,就会使人发胖,因为肥肉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那么不吃肥肉就不能使人发胖吗?人体内的脂肪都是由摄入的动物油脂转化成的吗?

[生]不是。摄入过多的糖类了可以使人发胖,因为糖类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可以转化为脂肪。

[师]好些同学怕吃胖,脂肪多了不好看。其实,人体中的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一种备用能源,当人进食量小,摄入食物的能量不足以支持机体消耗的能量时,就要靠体内的脂肪来提供能量,满足机体需要。每克脂肪提供的能量比每克糖类提供能量的2倍还多!而且油脂还可以促进人体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因此,我们每天都需要摄入适量的油脂。

那么,油脂和前面学过的汽油、柴油是不是一回事呢?请同学们想一想汽油、柴油的主要成分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生]属于烃类。

[师]而我们今天要学的油脂却属于酯类,下面我们来讨论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板书]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生物课上讲过的三大营养素的代谢,脂肪在人和动物体内分解生成什么?

[生]甘油和脂肪酸。

[问]什么是甘油?

[生]丙三醇。

CH2—OH

CH—OH

CH2—OH

[师]请大家写出其结构简式。

[学生板演]

[讲述]油脂就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那么前面我们提到过哪些高级脂肪酸。

[生]硬脂酸、油酸。

[师]请同学们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学生板演]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1COOH

[讲述]还有一种常见的高级脂肪酸叫软脂酸,化学式为C15H31COOH。

[副板书]软脂酸C15H31COOH

[问]这三种高级脂肪酸哪些是饱和的?哪些是不饱和的?

[生]硬脂酸和软脂酸是饱和酸,油酸是不饱和酸。

[师]请同学根据酯化反应的原理,写出上述三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酯的结构简式。即硬脂酸甘油酯、软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

C17H33COO—CH2

C17H33COO—CH

C17H33COO—CH2

C15H31COO—CH2

C15H31COO—CH

C15H31COO—CH2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

C17H35COO—CH2

[学生活动]

[讲述]我们用同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反应生成的油脂中有一个烃基是相同的,这样的油脂叫单甘油酯,而天然油脂大都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称为混甘油酯。若用R表示烃基,则油脂可用以下通式表示:

R1--COO—CH2

R2--COO—CH

R3--COO—CH2

R1、R2、R3相同为单甘油酯

R1、R2、R3不同为混甘油酯

天然油脂多为混甘油酯的混合物

[过渡]那么油脂有哪些性质呢?请同学们根据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油脂,说出油脂有哪些物理性质?

[板书]二、油脂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比水轻、不溶于水。

[问]在炒菜时,如果衣服上溅了油,往往用汽油擦洗,这是为什么?

[生]油能溶于汽油,且汽油易挥发。

[板书]易溶于有机溶剂。

[讲述]工业上也正是利用油脂易溶于有机溶剂这一性质,用有机溶剂来提取植物种子里的油。在日常生活中,炒菜后的油锅如何洗涤?

[学生甲]用热碱液洗。

[学生乙]用洗洁净洗。

[师]同学们说得都对,但用热碱液洗和用洗洁净洗反应原理是不同的,用热碱液洗涉及到了油脂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油脂有哪些化学性质?

[板书]2、化学性质

[讲述]天然油脂是多种高

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混合物,结构中往往含有不饱和烃基。那么依据油脂的结构特点,油脂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生]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水解反应。

[师]对。油脂和H2发生的加成反应叫油脂的氢化。下面请同学们以油酸甘油酯为例,写出油脂和氢气加成反应的方程式。

[板书](1)油脂的氢化

C17H33COO—CH2

C17H33COO—CH

C17H33COO—CH2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

C17H35COO—CH2

+3H2 →

[教师讲述并补充反应条件]这个反应常温下是不能进行的,往往需要催化剂和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进行。那么油脂的氢化反应在工业上有何用途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96第一段。

[过渡]油脂作为酯类,能发生水解反应,那么酯类水解的条件是什么?

高考化学模拟试卷教案范文 第六篇

学习目标

1.了解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等概念,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原理;

2.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注意事项。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

1.请回忆学过的化学反应中,哪些是放热反应,哪些是吸热反应?

2.从微观(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的角度讨论:为什么有些反应是放热的,而有些反应是吸热的?

3.叫反应热;反应热用符号表示,单位一般采用。

在中学化学中,一般研究的是在下,在中发生的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4.对放热反应,△H为数,即△H0;对吸热反应,△H为数,

即△H0。

5.什么叫热化学方程式?为什么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6.举例说明热化学方程式与一般的化学方程式有什么区别?我们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二、总结与评价

【总结】

在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反应热用符号△H表示,单位一般为kJ/mol。当△H<0时,为放热反应;当△h>0时,为吸热反应。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

(1)注意△H的“+”与“-”,放热反应为“-”,吸热反应为“+”;(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3)方程式要配平,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通常以燃烧1mol物质或生成1molH2O(l)为标准。

(4)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无注明通常指101kPa和25℃)

【评价】

1.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热量,△H0;反之,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热量,△H0。

克硫粉完全燃烧时放出37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3.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2>△H1的是().(g)+O2(g)=2H2O(g);△H12H2(g)+O2(g)=2H2O(l);△(g)+O2(g)=SO2(g);△H1S(s)+O2(g)=SO2(g);△(g)+1/2O2(g)=CO2(g);△H12CO(g)+O2(g)=2CO2(g);△(g)+Cl2(g)=2HCl(g);△H11/2H2(g)+1/2Cl2(g)=HCl(g);△H2

4.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2(g)=2CO2(g);△H=-566kJ

CH4(g)+2O2(g)=CO2(g)+2H2O(l);△H=-890kJ

由1molCO和3molCH4组成的混和气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高考化学模拟试卷教案范文 第七篇

教学目标

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如何理解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如何理解电负性概念;

写出H2、Cl2、N2、HCl、CO2、H2O的电子式。

提出问题:

由相同或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

讨论与归纳:

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一般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的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是非极性键。而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

提出问题:

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

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怎样分布?是否重合?

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怎样找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

讨论交流:

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例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借助图示以及数学或物理中学习过的向量合成方法,讨论、研究判断分子极性的方法。

高考化学模拟试卷教案范文 第八篇

一、设计思想:

根据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实验探究和交流活动,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应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探究和教师引导总结得来,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构建课程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尽量把学生带入“真实”的问题中去,充分利用高中生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关注身边的人与事,关注社会层面的问题和自然界真实问题。

本节课的教材依据是苏教版__年级必修二专题二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学生对“电”有着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及电学、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入手,通过各种电池的展示,提出疑问:这些电池是如何产生电流的?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积极性。再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在整个中学化学体系中,原电池原理是中学化学重要基础理论之一,是教学大纲和考纲要求的重要知识点。因此,原电池原理教学在整个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在本章教学中,原电池原理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是承前启后,因为原电池原理教学是对前三节有关金属性质和用途等教学的丰富和延伸,同时,通过对原电池原理教学过程中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从而从本质上认清金属腐蚀中最主要的电化学腐蚀的原因,为后续金属腐蚀的原因分析及寻找金属防护的途径和方法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从实验入手,通过观察实验,而后分析讨论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结论,揭示出原电池原理,最后再将此原理放到实际中去应用,这样的编排,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学情分析:

原电池原理及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该内容比较抽象,教学难度大,学生一时难于理解。引入新课时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入手,通过各种电池的展示,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产生电流的原因,再通过锌、铜与硫酸的简单组合,实验探究体验电流的产生,引出原电池的概念。再利用分组实验的方式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构成条件。()同时从电子转移的方向确定原电池正极、负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并写出电极反应式、电池总反应。认识到可以利用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设计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所用。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电源,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和构成条件,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熟练书写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并能设计较简单的原电池。通过探索实验、现象比较、设疑诱导、知识讲授和巩固练习,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对实验的探索,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并且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通过多媒体画面,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各种电池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及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使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生活、关注环境,增强主人翁意识。

五、重点难点:

原电池的原理和构成条件。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情景设计、实验探究、分析、归纳

高考化学模拟试卷教案范文 第九篇

学习目标

1.理解化学实验方案设计时的内容﹑方法﹑要求。

2.学会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及科学评价实验方案。

学习过程

一、学习探究活动

阅读课本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包括的内容是:

(2)设计一个化学实验哪些方面入手

(3)设计化学实验时应遵循哪几项要求

二、总结与评价

【总结】

1.实验方案内容一般包括:名称﹑目的﹑原理﹑用品﹑步骤﹑现象记录及结果处理﹑问题和讨论。

2.设计实验方案时,应选择安全性好﹑药品易得﹑操作简便﹑装置简单﹑现象明显的方案。

【评价】

1.实验室用氨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铜的近似原子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uO+2NH3======N2+3Cu+2H2O

(1)如果选用测定反应物CuO和生成物H2O的质量[m CuO、m H2O]的方法进行测定,请用图示所列仪器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连接的顺序为 (用字母编号表示,仪器可重复使用)。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完毕时,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 。

②列出计算Cu的原子量的表达式: 。

③下列情况将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

末全部还原的Cu B.部份CuO受潮

混有Cu D.部份CuO还原为Cu2O

(1)如果仍采用上述仪器装置,其他方案可选用测定的物理量有 。

Cu和mCuO N2和m H2O

Cu和m H2O NH3和m H2O

2.右图是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乙醇与氢卤酸反应的实验装置图。

在烧瓶A中放入一些新制的无水CuSO4粉末,并加入约20mL无水乙醇,锥形瓶B盛放浓盐酸,分液漏斗C和广口瓶D中分别盛浓H2SO4,干燥管F中填满碱石灰,烧杯作水浴噐。

当打开分液漏斗C的活塞后,由于浓H2SO4缓缓流入B中,则D中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过几分钟后,无水CuSO粉末由无色变蓝色,此时水浴加热后,将F端逸出的气体点燃,发生特殊的绿色火焰。试回答:

(1)B中逸出的主要气体是 原因是 。

(2)D广口瓶的作用是 ;E管的作用是 。

(3)F管口点燃的气体是(填化学式) ,生成其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瓶中无水CuSO4变蓝的原因是 。

(5)由A中发生反应的事实,可推断出的结论是 __。

高考化学模拟试卷教案范文 第十篇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

二、增强教学技能

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

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

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学生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高考化学模拟试卷教案范文 第十一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7、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8、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

9、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

方法和过程: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

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三、教学难点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光谱

四、教学准备

学案准备、课件准备

五、学习方法:学案预习法、阅读法、归纳法、讨论法

六、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归纳、探究法

高考化学模拟试卷教案范文 第十二篇

一、指导思想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深化教研,改革教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大面积提高我校化学学科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深刻领会高考考试大纲的基本精神,准确把握考试大纲的整体要求,把对化学高考考试大纲的理解转化为我们的教学行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

2、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做到两个改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主动提问;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变单纯知识传授为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3、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经常性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集思广益,探讨教法,尤其要研究高考命题呈现的动态趋势,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4、学生的化学学科成绩,要在优生率、及格率和平均分方面有明显提高。

5、夯实基础,抓好双基,科学构建化学学科知识结构。

三、主要措施

2、扎扎实实开展化学教学大纲、高考考试大纲、尤其是近5年全国高考试题学习和研究。准确把握了解、理解、应用认知层次。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继续全面推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经常性地开展听课、评课和评教活动。课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看学生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和探究的深度;课堂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学习。

相关文章

彩墨游戏美术教案【精彩3篇】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水墨画的特性,掌握水墨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2、运用水墨画的方法,尝试进行创造表现。 3、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掌握工具材...
教案大全2018-08-04
彩墨游戏美术教案【精彩3篇】

美术教案-花儿真美丽【精选3篇】

小班综合活动:花儿真美丽 活动目标: 1、回忆经验,巩固对绣球花、喇叭花等一些花的特征的了解。 2、尝试用折、剪、画、贴等形式来表现各种各样的花。...
教案大全2015-05-08
美术教案-花儿真美丽【精选3篇】

《动物身上的花纹》托班科学教案【精简3篇】

教学目的: 儿童 认识动物简单的花纹特征。 教学准备: 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1、老师出示动物图片 向幼儿介绍图片上小动物的名称,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引导幼儿观察知道有的动物身上有花纹,有的却没有。...
教案大全2017-07-03
《动物身上的花纹》托班科学教案【精简3篇】

经典初中体育课教案(优质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经典初中体育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
教案大全2013-07-03
经典初中体育课教案(优质6篇)

兔妈妈做的花花衣大班美术教案(优质3篇)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晕染的方式创作染纸图案,并对其进行再创作。 2、“兔妈妈做的花花衣”的情境中,体验兔妈妈对宝宝的爱。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幼儿跟着音乐节奏以时装展示的形式入场就坐。...
教案大全2018-02-03
兔妈妈做的花花衣大班美术教案(优质3篇)

变形记教案下

第三课时 1导入2.过程:讲解课文第三部分并归纳大意增加新内容 异化主体的作品不光外国有,中国也有很多。早在六朝时期,干宝的《搜神记》里就有‘人化鼋’篇,记载着宋世宗之母变...
教案大全2013-07-07
变形记教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