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诗赏析方法(2)

羁旅诗赏析方法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三、常见意象

  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重点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①“望月怀远”,如2001年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②“鸿雁传书”,如2003年春季北京卷比较鉴赏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寒塘》;③“折柳送别”,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④“杜鹃啼血”,如2004年全国卷丙卷晏几道的《鹧鸪天》等。

  四、鉴赏方法

  1、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词作上片前三句是对春景的描绘,后两句转入对离愁的叙写。其意思是离愁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这个比喻,妙在即景设喻,触景生情,亦赋亦比亦兴,是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悠然神会。从这一点来说,他比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显得更加自然。

  这首词所写的是一个常见的题材,但却展现出一片情深意远的境界,让人感到整首词本身就具有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式的含蓄蕴藉,令人神往。这固然取决于感情本身的深挚,但和构思的新颖、比喻的自然、想象的优美也分不开。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这遥想实际上是离愁的深化,它使整首词意境更加幽远。而上下两片结尾的比喻和想象所展示的情意和境界,更使人觉得,词中所展示的画面,虽然有限,情境却是无限的。俞平伯评说下片结尾两句“似乎可画,却又画不到”,这“画不到”处不只是春山外的行人,更是那悠远的情韵。

  2、这类诗在感情的抒发上有何特点?比如,鉴赏王维的思乡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们就要弄清楚诗人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家乡亲人,而从对方入笔抒写感情的写法: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高度概括而又极其自然地表达了年轻的诗人背乡客旅对温暖的家庭和可爱的亲人的刻骨怀念。每当佳节来临,而自己形影相吊之际,更使他忆及合家欢聚的情景,这既是诗人自己此时此刻的心声,抒写了他深挚的思亲之情;也传达了世人共有的情思,表现了汉民族固有的重家庭伦理的心态。此句流畅质朴,明白如话,一经唱出,便不胫而走,成为家喻户晓的千古名句。

  诗首句写“作客”,次句写“思亲”,都是实写,都是朴素自然的直接抒情;后两句笔锋一转,转向了虚写。诗人驰骋想象的翅膀,跨越空间,设想在重阳节的这一天,远在家乡的兄弟们定会象往年一样登山眺望,也一定会按照传统的风俗插戴茱萸,畅饮黄酒,同时也一定会想念自己——远离家乡的手足,这一番想象,实际上是反衬诗人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全诗一正一侧,一实一虚,短短四句起伏变化,加强了深挚情感的表达,显得韵味无穷。正如清人张谦宜所说:“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

  3、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五、古代诗歌常见的题材

  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要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就要涉及古诗的题材分类,因为不同的题材决定了古诗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内容。古诗按题材可分为:

  1.山水田园诗。东晋陶渊明等人的诗形成田园诗派,南朝谢灵运、谢 等人的诗形成山水诗派,唐朝王维、孟浩然等人的诗形成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多以自然山水或农村景物、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或以农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借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淳朴勤劳的农人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其思想内容往往是:①热爱自然,钟情山水,如王维的《山居秋暝》;②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③厌恶官场,向往隐逸生活,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④抒发一种宁静闲适、悠然自得的心境。

  2.边塞征战诗。边塞诗,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内容为或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边塞诗多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状写戍边将士深重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孤寂惆怅;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惊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间风俗。

  3.咏物抒怀诗。咏物抒怀诗往往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即诗人对物进行细致、形象的描绘,使其具有美感,并寄寓了作者的情怀和志向。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作者借梅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即孤高不群和矢志不移的品质。又如于谦的《石灰吟》,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自身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又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借对梦游仙境的描绘抒发了诗人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

  4.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为题材,来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一般来讲,咏史怀古诗不仅是叙古事,而且要融入自己的感受和评论,曲折地反映对现实的关注,或者怀古伤今,描绘昔盛今衰之景,或者怀人伤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前者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后者如杜甫的《蜀相》、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5.赠友送别诗。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重要题材。“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诗情。赠友送别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留恋、思念,或对友人的劝勉、祝福,表达分别时的离情别绪、依依不舍,想象分别后的孤寂、惆怅、落寞。如柳永的《雨霖铃》、高适的《别董大》。

  6.羁旅思乡诗。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探亲访友,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等。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柳中庸的《征人怨》等。

  7.即事抒怀诗。即事抒怀,指的是诗人因某件事的发生而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某些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相关文章

威尼斯商人原文阅读

语文阅读理解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威尼斯商人原文阅读,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名著阅读2013-05-05
威尼斯商人原文阅读

兰亭集序赏析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兰亭集序赏析 篇1  《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
名著阅读2016-01-06
兰亭集序赏析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有志于天下是一篇励志典故,有两个版本,作于宋代。下面是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思考阅读。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
名著阅读2011-05-03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曾子文言文赏析

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妻哄小孩时随口答应儿子要杀猪给他吃, 事后,曾子为了实现这个承诺真的杀了猪。“曾子杀彘”是则家喻户晓的故事, 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父母一旦有所承诺,就一...
名著阅读2013-01-06
曾子文言文赏析

《诗经·七月》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

妒罚侵泄糯杩耍钤绲囊徊渴枳芗占宋髦艹跄曛链呵镏幸叮ㄇ...
名著阅读2017-09-08
《诗经·七月》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

《孟子》原文及翻译

睹献印芬皇槭敲献拥难月刍惚啵擅献蛹捌涞茏庸餐嘈炊桑锹剂嗣献拥挠镅浴⒄喂鄣悖ㄈ收⑼醢灾妗⒚癖尽⒏窬闹牵窆缶幔┖驼涡卸羧寮揖渲鳌O旅媸切”喟锎蠹艺淼摹睹献印吩募胺耄...
名著阅读2018-09-09
《孟子》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