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采莲曲》的全诗翻译及赏析相关内容

【推荐】王昌龄《采莲曲》的全诗翻译及赏析相关内容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阅读过古代诗人的作品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昌龄《采莲曲》的全诗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希望有帮助到大家。

  采莲曲一般指采莲曲二首,《采莲曲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诗文解释】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词语解释】

  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

  芙蓉:即荷花。

  ①一色裁:罗裙与荷叶的颜色一样,如同一块绿色绢料裁成的,互相媲美。

  ②芙蓉:荷花。

  ③向脸:荷花向采莲女如芙蓉般艳丽的脸庞开放。

  ④乱入:纵横散乱进入荷花丛中。

  简析:

  这四句诗构成一幅美女采莲图——在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荷叶之中,分不清什么是荷叶,什么是罗裙,采莲少女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相映照,人花难辨;本就浑然为一,眼花缭乱,不见踪影了,这时莲塘中歌声四起,定睛一看,方知采莲女仍在翠绿莲叶、艳丽荷花之中。这首诗始终把美景与美女融为一体,就近取譬,清新贴切,于若隐若现之间,画面与形象更见生动,意境优美,情味悠长,匠心独运。

  【赏析】

  此诗虽然写美丽自然的采莲少女,却始终没有让她们在诗中明显出现,而是巧妙地将她们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田田荷塘,荷花盛开,闻歌却不见人,不禁让人心驰神往。全诗别具一格,悠然不尽。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

  文学成就

  王昌龄存诗181首,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题材则主要为离别、边塞、宫怨。就数量之多,体制之备,题材之广说,王昌龄的诗实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适、岑参,但他的诗质量很高。边塞诗可并高适、岑参而三,四杰以后,诗坛几乎没有边塞诗作。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后,文人掀起了从军热以求边功。开元十三年,王昌龄漫游西北边地,有了较深的边塞生活体验,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此时岑参11岁,高适还没有开始边塞生活,后人依次考证称王昌龄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

  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表现力。既反映了盛唐时代的主旋律,又对边塞风光及边关战场场景进行细致描写,同时能够捕捉到将士细腻的内心世界。其诗歌意境开阔,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耐人寻味,在抒情、造景、写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而王昌龄的宫怨诗可与李白争胜,且其诗用意之深、写景之妙、比兴之切、造语之奇,都有独道之处。王昌龄闺怨诗以悲天悯人的精神书写那些久闭深宫的妃嫔宫人的悲情哀怨,以细腻的笔触多方面地展现她们的生活和感情世界,揭示她们在残酷的宫殡制度下所遭遇的悲惨命运,客观上批判了封建社会摧残妇女的罪恶。这种思想倾向奠定了其作品的健康基调,洗尽六朝宫廷诗浮艳色情之污秽,有力地扭转了齐梁歌咏的不良文风另一方面,就艺术表现而言,王昌龄又发扬了六朝华美艳丽、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继承了其形式美。因此王昌龄被誉为是成功地用七言绝句写宫词的第一人。

相关文章

杞人有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原文答案及译文

杞人有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
名著阅读2014-04-04
杞人有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原文答案及译文

心经原文欣赏

豆垡粜木罚ㄓ殖莆赌闳舨廾鄱嘈木罚杲狻赌闳舨廾芏嘈木罚虺啤缎木罚参迨木洌倭鲎郑笔庇卸嘀忠氡荆渲幸源筇菩仕胛鳌O旅媸切”啻吹男木男郎停M阅阌邪镏...
名著阅读2019-07-05
心经原文欣赏

诗经《国风·魏风·硕鼠》译文及注释赏析

段悍纭に妒蟆肥侵泄糯质抵饕迨妒分械囊皇资4耸从沉死投叨蕴暗梦扪岬陌髡叩耐春抟约岸悦篮蒙畹南蛲O旅媸切”嗑恼淼氖豆纭の悍纭に妒蟆芬胛募白⑹蜕臀觯队亩粒M蠹夷芄幌...
名著阅读2015-04-05
诗经《国风·魏风·硕鼠》译文及注释赏析

《沁园春·雪》的结构分析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诗词吧,诗词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沁园春·雪》的结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沁园春·雪》的结构分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
名著阅读2014-03-04
《沁园春·雪》的结构分析

秋日示休上人诗原文的内容

秋日示休上人诗 原文: 枯桑叶易零。 疲客心易惊。 今兹亦何早。 已闻络纬鸣。 回风灭且起。 卷蓬息复征。 怆怆簟上寒。 凄凄帐里清。 物色延暮思。 霜露逼朝荣。 临堂观秋草。 东西望楚城。 白杨方萧...
名著阅读2012-01-01
秋日示休上人诗原文的内容

沁园春 雪朗诵停顿

导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雪》朗读停顿,需要练习朗读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沁园春雪》朗读停顿: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
名著阅读2013-08-02
沁园春 雪朗诵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