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前后《赤壁赋》
苏轼的前后《赤壁赋》
引导语: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赤壁赋》有两首,前首是千古佳作,下面是小编整理他的前后《赤壁赋》的相关知识点,我们一起来学习。
苏轼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也是笔者最为喜爱的赋体文章。台湾省于1987年9月22日发行了《后赤壁赋图》古画邮票一套,横五直二连印,共十枚。该套邮票画面精美,古色古香,系按明代文征明根据《后赤壁赋》一文所作的写意图设计而成。
在介绍《后赤壁赋》之前,先要介绍一下内容与之紧密相关的《前赤壁赋》。此赋篇幅不长,但文字优美、情节跌宕、意境明快、韵味十足。因其语句押韵,故节奏铿锵,回环往复之间,令人心生感怀之情。
这篇散文,采用主客问答的叙述方式,着力描写赤壁的风、水、月,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情感——首先写出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场景,将人引入乐而忘俗的良辰美景之中;随后,笔锋一转,从怀想历史人物的境遇,生发出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悲愁心绪;最后,引申出世间万物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借此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以此激励自己葆有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东坡居士游历的赤壁,并非历史上那场著名战役——赤壁之战的所在地。曹军与孙刘联军大战的赤壁,是在现湖北省赤壁市西北36公里的长江南岸,隔江与乌林相望。而苏东坡游览的赤壁,原称赤鼻山,在今湖北黄州市城西门外,并非当年战事的发生地。于是,后人笑他:在假赤壁,作出了真文章(《念奴娇·赤壁怀古》也作于此地)。为了加以区别,湖北黄州“赤壁”被称为“文赤壁”(亦称“东坡赤壁” ),而真正发生战事的赤壁则被称为“武赤壁”。
篇幅所限,这里不再收录《前赤壁赋》原文。宋末词人刘将孙将此赋隐括(即将原有文章、著作剪裁改写成另外一种文体)为一首《沁园春》词,别有趣味。不妨一录,与大家共赏。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泛舟。正赤壁风清,举杯属客,东山月上,遗世乘流。桂棹叩响,洞箫倚和,何事呜呜怨泣幽?悄危坐,抚苍苍东望,渺渺荆洲。
客云天地蜉蝣。记千里舳舻旌旗浮。叹孟德周郎,英雄安在,武昌夏口,山水相缪。客亦知夫,盈虚如彼,山月江风有尽不?喜更酌,任东方既白,与子遨游。
先说刘将孙隐括的《后赤壁赋》,词牌也是《沁园春》:
十月雪堂,将归临皋,二客从坡。适薄暮得鱼,细鳞巨口,新霜脱叶,月步行歌。有客无肴,有肴无酒,如此风清月白何?归谋妇,有旧藏斗酒,重载婆娑。
登虬踞虎嵯峨。更凭醉攀翻栖鹘窠。曾岁月几何,江流断岸,山川非昔,夜啸扪萝。孤鹤横江,羽衣入梦,应悟飞鸣昔我过。开门视,但寂寥四顾,万顷烟波。
不难看出,此词在文风和内容上与原作更为接近。前词最末一句明显背离了原意——原作调子是沉滞的,而隐括将其变得明快。这大概是受韵脚限制所致吧!
后赋是距前游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所写。前一次游赤壁,活动限于舟中;后一次游赤壁,主要活动在岸上。前赋着重写水——“水波不兴”、“水光接天”、“万顷茫然”;后赋则侧重写山——“黄泥之坂”、“断岸千尺”、“巉岩”、“虎豹”。前赋着重写秋景,“清风徐来”、“白露横江”;后赋着重写冬景,“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前赋虽然也有江景描绘,但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则以叙事写景为主。在境界上,前赋安谧幽静,消极中仍透露出开阔旷达,说明作者当时正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绪之中;后赋惊险恐怖、迷离恍惚,特别是对道士化鹤的幻觉描写,使文章具有了一种飘渺虚幻的气息,由此揭示出作者消极出世的人生态度。
对照邮票画面,我们可以看到:
第一、二枚邮票——江天辽阔,三个人在江边指指点点,似乎在说:“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怎么度过这个月白风清的美好夜晚呢?”
再按邮票排列顺序依次看去(注意:从右向左看,先上层后下层),第三枚至第六枚——有酒有鱼之后,三人又乘舟在赤壁下游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于是,作者不禁发出声声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这才过了几天啊,江山的景象却不能再辨认了!)
第六、七、八枚——东坡甩下客人,弃舟登岸,攀上鹘鸟筑巢的绝壁,俯身下视水神冯夷的水下宫殿。高声长啸,草木震荡,山谷回响,风起水涌;恐惧,孤独,凄凉……苦闷忧愁顿时涌上心头。苏东坡不得不返回舟中。
第八枚——一只翅如车轮、黑裙白衣的孤鹤,横江自东面飞来,戛然长叫一声,擦着小船向西飞去。
第九、十枚表现的是文章最末一段——东坡回去睡下之后,梦见一个羽衣翩跹的道士问他:游赤壁快乐否?他马上悟出:道士便是昨晚掠船而去的那只孤鹤。道士不答,回头笑笑。东坡惊醒之后,打开门四处寻找,可哪儿还有道士的影子?
苏轼前后《赤壁赋》原文
《前赤壁赋》
原文
壬(rén)戌 (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
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i)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zhǎn)更(gēng)酌 (zhuó)。肴(yáo)核既尽,杯盘狼藉(jí)。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后赤壁赋》
原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gāo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yáo),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chán )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hú)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gǎo)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gāo )之下,揖(yī )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chóu)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wù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