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重点知识

《桃花源记》重点知识汇总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这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桃花源记》重点知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桃花源记》重点知识 1

  一、文学常识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的陶渊明,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

  2、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文学家,诗人,自号五柳先生,后人称为靖节先生,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著有《归园田居》、《饮酒》、《读山海经》、《五柳先生传》等。

  二、重点词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沿着,顺着)

  2、渔人甚异之(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3、欲穷其林(尽)

  4、初极狭,才通人(只,仅仅)

  5、豁然开朗(开阔敞亮的样子)

  6、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8、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

  9、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全,都)

  10、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并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

  11、见渔人,乃大惊(竟)

  12、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1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全,都)

  14、问今是何世,乃(竟)不知有汉,无论(更不必说)魏晋

  15、此人一一为(给)具(同“俱”,详细地)言所闻

  1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17、此中人语云:“不足(值得)为(对,向)外人道也。”

  18、既(已经)出,得其船,便扶(沿着)向(原来的)路,处处志(做标记)之

  19、及(到了)郡下,诣(晋谒,拜见)太守

  20、寻向所志(标志),遂(竟,终于)迷

  21、闻之,欣然(高兴的样子)规(打算)往,未果,寻(不久)病终

  22、后遂无问津(探访,访求;津,渡口)者

  三、通假字

  1、具答之(同“俱”,详细地),

  2、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四、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古义:指色彩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

  3、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4、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五、重点句子

  1、渔人甚异之。渔人对眼前的美丽景色感到很惊奇。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坦宽阔,房屋齐整,有肥沃的田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竹之类。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狗的叫声人们彼此都能听到。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5、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里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向他打听消息。

  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于是就和外面的人隔离开了。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这个人(指渔人)一件件地给他们详细地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大家都感叹不已。

  9、渔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村里其他人各自再请渔人到他们家去,都拿出酒饭来招待他。

  10、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里人对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起。”

  11、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品德高尚的人,听说这件事,高兴地打算前往。

  12、后遂无问津者。从此以后就不再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六、按课文填空

  1、《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桃花源记》一文描写桃花源里老人和小孩子神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桃花源记》中表明桃花源人不知朝代更替的句子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桃花源人“与外人间隔”的原因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些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三个句子是:

  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6、《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文章从总体上描绘这一世外桃源生活图景的文字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七、问题探究

  1、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是战乱频繁,人民生活痛苦;“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不愿外界干扰破坏桃花源宁静和谐的生活。

  2、《桃花源记》中有些成语出自本文,如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3、南阳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它的作用是在说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4、文中描写了美好的乡间图景,请从下列三个方面分别指出“美好”的`含义,自然环境优美富饶,社会环境安定和平,人们生活自由快乐。

  5、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他为什么在这里却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①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

  6、文章表达了作者所要追求的是怎样的理想世界?

  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

  7、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的主旨是什么?

  寄托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反映当时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

  《桃花源记》重点知识 2

  1、作者:陶渊明,朝代:东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2、文章知识:(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时间先后

  3、重点字词

  (1)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义:交通,交错相通。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 鲜美:鲜艳美丽 (3)一字多义:志: 处之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标记

  (4)重点词:欲穷其林穷:穷尽。 具答之:详尽。 悉如外人:全部、完全。咸来问讯:都。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都。

  4、成语

  (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 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5、理解背诵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6、思考

  (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3)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而后“无人问津”可知。

  (4)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5)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相关文章

念诵《心经》的无量功德

缎木芬子谀钏校乇鹗屎铣跹В怨胖两癯炙姓咧冢杏κ录J皇な杏χ笾觳豢伤家椋钏泄Φ虏豢伤家椤O旅媸切”嗍占淼哪钏小缎木返奈蘖抗Φ拢队馈!  景闳粜木咳景闳舨廾鄱嘈木...
名著阅读2017-02-09
念诵《心经》的无量功德

《琵琶行》分段分析

杜眯小酚惺靶⌒蚝捅臼酱蟛糠帧P蛭母爬ㄐ鹗隽耸撕团门南嘤鼍淮俗魇灯穑哂薪樯鼙臼闹饕谌莺图忧科湔媸蹈械淖饔谩! ∽髌芳蚪椤  杜眯小肥翘拼税拙右状醋鞯某て鹗率4耸ü...
名著阅读2017-04-09
《琵琶行》分段分析

楚王使景鲤如秦原文和翻译

【原文】 楚王使景鲤如秦。客谓秦王曰:“景鲤,楚王使景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地。楚王听,则不用兵而得地;楚王不听,则杀景鲤,更不与不如景鲤留,是便计也。”秦王乃留景鲤。 景鲤使人说秦王曰:“臣见王之权...
名著阅读2014-06-05
楚王使景鲤如秦原文和翻译

张俞《蚕妇》阅读答案及译文和赏析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张俞《蚕妇》阅读答案及译文和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蚕妇  张俞 ...
名著阅读2014-05-04
张俞《蚕妇》阅读答案及译文和赏析

答谢中书书作者的情感

陶先生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把那一处江南的山水之美呈现于纸端.那是一幅用方块字镶贴出来的山水画。可见《答谢中书书》的观赏有一定的观赏性,以下是小编整理原文中作者的情感以及原文和翻译,供各位同学学习和参考...
名著阅读2015-03-01
答谢中书书作者的情感

《鸿门宴》原文和翻译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本文按情节的发展过程可分三部分。下面是《鸿门宴》原文和翻译,欢迎阅读了解。 原文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
名著阅读2015-01-03
《鸿门宴》原文和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