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蒹葭翻译鉴赏

诗经蒹葭翻译鉴赏

  《蒹葭》出自《诗经·国风·秦风》,是一首描写旨在‘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下面,朋友们不妨一起来看看这篇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置身其中体味下那个时候的民风,下面是诗经蒹葭翻译鉴赏,欢迎参考阅读!

  兼霞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蒹葭(jiān jiā):芦苇.

  苍苍:茂盛深色状.

  伊人:那人.

  溯洄(sù huí ):逆流向上.

  从:追寻,探求.

  溯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萋萋:同凄凄,茂盛状.

  晞:干.

  湄:水草交接处,即岸边.

  跻(jī):高起,登上高处.

  坻(chí):水中高地

  采采:众多的样子.

  已:停止.

  涘(sì):水边.

  右:向右转,道路弯曲.

  沚(zhǐ): 水中小沙滩, 比坻稍大些.

  蒹葭原文翻译: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岸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兼霞原文赏析:

  《蒹葭》是一首情诗,它写的是一个秋天的清晨,芦苇上的露水还未曾干,有位恋者在蒹葭露白的曲水之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她)思念的人——伊人。

  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寻找不到,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正如蚂蚁爬一般痒,又如刀绞一般痛。就象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感”,这种美感因距离变的朦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

  这首诗和《诗经》中多数篇章一样,都采用重章叠句、一唱三咏的表现手法,转换视角,深化主题,本诗也不例外。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得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蒹葭原文背景:

  《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255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二是“招贤”说;三是“爱情”说。由于此诗之本事无从查实,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故而以上三种说法均难以最终定论。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评论:《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这是一首被古今人誉为“情真景真,风神摇曳的绝唱”,是“思心徘徊,百读不厌的杰作”。

  名家点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皆不可得。然不知其所指也。

  明代锺惺《评点诗经》:异人异境,使人欲仙。

  清代牛运震《诗志》:只二句(指首二句),写得秋光满目,抵一篇悲秋赋。

  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在”字上加一“宛”字,遂觉点睛欲飞,入神之笔。……“在水之湄”此一句已了,重加“溯洄”“溯游”两番摹拟,所以写其深企愿见之状。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此诗在《秦风》中,气味绝不相类。以好战乐斗之邦,忽遇高超远举之作,可谓鹤立鸡群,翛然自异者矣。

  清末陈继揆《读风臆补》:意境空旷,寄托元淡。秦川咫尺,宛然有三山云气,竹影仙风。故此诗在《国风》为第一篇缥缈文字,宜以恍惚迷离读之。

  清末王国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人间词话》)

  后世影响

  《秦风·蒹葭》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明显。宋玉在《九辩》中通过对秋天的气象和草木摇落的情状的描写,制造了一种肃杀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悲凉凄苦的心情,或是受了《秦风·蒹葭》的影响,由此可见《楚辞》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线索。《古诗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楼》的发端,赋中见兴、以景托情的写法,也沿用了《秦风·蒹葭》的笔法。其后的曹丕,从此诗中化出了“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燕歌行二首》)的诗句。曹植的《洛神赋》、李商隐的《无题》诗也是《秦风·蒹葭》所表现主题的回应。“蒹葭之思”(省称“葭思”)、“蒹葭伊人”甚至成为旧时书信中怀人的套语。而当代通俗小说家琼瑶的一部言情小说就叫作《在水一方》,同名电视剧的主题歌就是以此诗为本改写的。

  《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相关文章

诗经氓翻译

诗经氓这是《诗经》中著名的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位女子从青梅竹马、求婚恋爱、两心相许、结婚度日,到男子变心、一刀两断的全过程,把弃妇的悲愤一泻无余地抒写了出来。 《诗经卫风氓》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名著阅读2017-08-08
诗经氓翻译

游香溪玉虚洞翻译原文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水平,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游香溪玉虚洞翻译原文,欢迎阅读参考!  游香溪玉虚洞翻译原文  十五日。船上的人全部放下所...
名著阅读2018-06-02
游香溪玉虚洞翻译原文

《内经图》练精化气(小周天功)

内丹术中认为,人到成年,由于物欲耗损,先天之精已不足,必须用先天元气温煦它,使之充实起来,重返先天精气,这就是炼精化气的内容和目的。由于这步功法是要使内气沿督、任二脉的经络路线在人体内作周流运行,故又...
名著阅读2012-03-09
《内经图》练精化气(小周天功)

老人与海经典名言

《老人与海》是一首田园诗,大海就是大海,不是拜伦式的,不是麦尔维尔式的,好比荷马的手笔;行文又沉着又动人,犹如荷马的诗。 老人与海经典名言1 1、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
名著阅读2014-02-01
老人与海经典名言

《劝学》全文翻译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劝学》全文的中心思想是:一、 学不可以已;二、 用心一也,三、学也者,固学一之也。 劝学 原文:...
名著阅读2012-07-07
《劝学》全文翻译

辛弃疾《永遇乐》赏析

队烙隼帧肥悄纤未嗜诵疗泊醋鞯囊皇状省R韵挛疗病队烙隼帧返纳臀觯龉┎慰肌! ≌馐状适切良谛拿鳎鞔难钌郑ㄉ鳎┥踔劣谛手械谝皇祝洞势贰罚5灿腥讼悠湓擞玫涔侍啵幌衿渌髌分...
名著阅读2017-01-06
辛弃疾《永遇乐》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