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的原文以及注释译文
孙权劝学的原文以及注释译文
导语:《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一一《资治通鉴》。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本文简练生动,用不多的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既可见孙权的善于劝学,又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其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富有情趣,尤其值得玩味。以下是小编整理孙权劝学的原文以及注释译文,以供参考。
原文
初1,权2谓3吕蒙4曰:“卿5今6当涂7掌事8,不可不学。”蒙辞9以10军中多务11。权曰:“孤12岂13欲卿治经14为博士15邪16!但17当18涉猎19,见往事20耳21。卿言多务22,孰若23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24。"
蒙乃25始26就学27。及28鲁肃过29寻阳30,与蒙论议31,大32惊33曰:“卿今者34才略35,非复36吴下阿蒙37!”蒙曰:“士别三日38,即39更40刮目相待41,大兄42何43见事44之晚乎45!”
肃遂46拜47蒙母,结友而别48。
词句注释
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现在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3、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4、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东汉末孙权手下 的将领。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6、今:当今。
7、当涂:当道,当权。当:掌管,主持。“涂”通“途”。
8、掌事:掌管政事。
9、辞:推托。
10、以:介词,用。
11、务:事务。
12、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3、岂:难道。
14、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等书。
15、博士:古代专门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16、邪(yé):后写作“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17、但:只,仅。
18、当:应当。
19、涉猎:粗略地阅读。
20、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21、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22、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23、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24、益:好处。
25、乃:于是,就。
26、始:开始。
27、就学:指从事学习。就:趋向。
28、及:到了……的时候。
29、过:经过;到。
30、寻阳: 县名,在湖北黄梅西南。
31、论议:谈论,商议。
32、大:非常,十分。
33、惊:惊奇。
34、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35、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36、非复:不再是。复:再,又。
37、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38、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几”。士,读书人。
39、即:就。
40、更(gēng):重新。
41、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睛。待:对待、看待。
4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43、何:为什么。
44、见事:认清事物。见,认清,识别。
45、乎:啊。表感叹或反问语气。
46、遂:于是,就。
47、拜:拜见。
48、别:离开。
白话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拿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怎么能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很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没有学识的)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擦擦眼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10]
名家译文
最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吕蒙辩护说,不是他不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孙权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从前发生过什么事就够了。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常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裨益。”吕蒙才开始求学。
后来,鲁肃路过寻阳(湖北省武穴市东北),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吴郡(江苏省苏州市)时代的吕蒙。”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鲁肃遂拜见吕蒙的娘亲(“登堂拜母”,表示情义密切),结交成为好友,然后告辞。
文言知识
通假字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2、卿今当涂掌事。当涂:“涂”通“途”,道路,仕途。亦作当权。
词类活用
蒙辞以军中多务辞:状语后置,名词作动词。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之:主谓取独。
一词多义
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当:但当涉猎。(应当)
当涂掌事(掌管,主持)
见: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识,识别)
就:蒙乃始就学(就:趋向)
持就火炀之(靠近)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乃: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当立着乃公子扶苏(是,表判断)
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更换;替代)——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是日更定矣(旧时夜间计时单位,这里指晚上八点左右)——清·张岱《湖心亭看雪》
焉得更有此人(还)
若:孰若孤(比得上)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西汉·司马迁《陈涉世家》
过:及鲁肃过寻阳(到)
人恒过,然后能改(犯过错)——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士: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读书人)
管夷吾举于士(狱官)——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古今异义
1、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古义:推辞。
今义:告别,不接受,解雇。
2、孤:(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3、治:(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4、博士:(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5、及:(及鲁肃过寻阳)
古义:到了······的时候
今义:以及。
6、过:(及鲁肃过寻阳)
古义:到。
今义:经过。
7、更:(即更刮目相待)
古义:重新。
今义:更加。
8、但:(但当涉猎)
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9、涉猎:(但当涉猎)
古义:粗略的`阅读
今义:捕捉猎物
10、往事:(见往事耳)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11、大:(自以为大有所益)
古义:很。
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12、就:(蒙乃始就学)
古义:从事。
今义:就。
13、见:(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古义:认清。
今义:看见。
特殊句式
1、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即:蒙以军中多务辞。(介词结构后置)
2、反问句: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吗)!
卿言多务,孰若孤?
作品原文
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勗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
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卿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
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创作背景
三国时期,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了。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然而刘备很快取得了益州,形成魏、蜀、吴三方鼎峙的局面。 为了加强国力,孙权劝吕蒙多学习。“孙权劝学”的故事就发生了。
【内容拓展】
《孙权劝学》原文
作者: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孙权劝学》赏析
该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文章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文章篇幅小,仅11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该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则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详略的安排极其精当。 除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鲁肃的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吕蒙的谦虚好学, 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