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百丈山记》原文翻译注释

朱熹《百丈山记》原文翻译注释

  文言翻译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语文技能,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朱熹《百丈山记》原文翻译注释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原文】

  《百丈山记》 朱熹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①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②,最为可玩。乃壁其后③,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④,深昧⑤险绝。于林薄⑥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⑦,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⑧,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往来,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⑨,余又叙次其详如此⑩。而最其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⑿。

  年月日记⑿。

  【作者及题解】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生于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南宋高宗绍兴年间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官至宝文阁待制。谥号“文”,赠太师,追封信国公,后改徽国公。他是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明清以来,奉为“大贤”,配享孔庙,在日本和朝鲜半岛广有影响。着作繁富,除《诗集传》等专着外,有《朱文公文集》。

  《百丈山记》选自《朱文公文集》。它写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的夏天。作者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等方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文章开门见山,从“山之胜盖自此始”写起,到“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结束了基本部分的内容,首尾呼应,一气呵成,显得十分集中、紧凑。有选择地落笔于六处景致,分为两组:第一组叙述踏石磴、过涧水、入山门而至西阁,主要描写西阁环境的优美和夜宿听泉的感受;第二组中由石台引出,主要描写瀑布、夕照与云海,叙次分明,铺排得当,重点突出,引人入胜。通篇状物写景,准确而形象,细致而生动,表现出作者精细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功夫,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

  【注释】

  ①卑庳(bì):低矮。庳:原作“痹”。

  ②当:面对。水石峻激相搏:山石峻峭,水流湍急,水石相撞,如同搏击。

  ③“乃壁”二句:承上句说,然而在西阁后面,却是石壁,没有什么风景可看的。“乃”,而,却,表示转折语气。“壁”,石壁。“其”,指西阁。

  ④峭(qiào)岸:悬崖峭壁。

  ⑤深昧:深暗。

  ⑥林薄:草木丛杂的地方。

  ⑦瀵(fèn)涌:水同源分流喷出。这句是说,看见瀑布由前方岩石洞穴中喷涌而出。

  ⑧紫翠重叠:是说群山在夕阳照耀下,或紫或翠,重叠相映。

  ⑨“既皆”句:朱熹着有《游百丈山以徙倚弄云泉分韵赋诗得云字》。

  ⑩叙次:依次叙述。

  ⑾各别为小诗:每一处另外写了一首小诗。《百丈山六咏》是六首五言绝句。今录其中题为《瀑布》一首:“巅崖山飞泉,百尺散风雨。空质丽清晖,龙鸾共掀舞。”识(zhì):记。夫:那些。

  ⑿年月日:这里略去了写这篇游记的具体时间。

  【译文】

  登上百丈山约三里多路,右边俯临深险的山谷,左边连接着陡峭悬崖;重叠的'石块形成台阶,走了十多级台阶方才越过。百丈山的优美景色大概就从这里开始了。

  沿着石阶向东走,就能看到一个小涧,有一座石桥横跨在它上面。涧里长满苍翠的藤蔓和参天的古木,这里即使在盛夏中午最炎热的时候,也感觉不到逼人的暑气;涧中水流清澈,从高处急速流下,发出淙淙的声音。越过石桥,沿着两边山崖曲折小路而上,可以发现一座寺庙,寺庙大致有三间小屋,都不能容纳十来个人。但这里前面可以俯瞰清澈的涧水,后面临近一泓小池,习习清风从两边山峡间吹来,整日不停。门内横跨小池的又是一座石桥,越过石桥向北走,踏着数级石梯能够进入一座庵中。庵里只有几间老屋,低矮而又狭窄,没有什么值得观赏的。只有庵中的西阁楼风景优美。溪流从西边山谷中顺着石头缝隙奔射而出于西阁之下,南边和东边溪水一同注入小池中,从小池中泻出,形成前面所说的小涧。西阁位居小涧的上游,正对着湍急的水流和峻峭的山石相撞搏击之处,最值得观赏。然而在西阁后面,却是石壁,没有什么风景可看的。唯独在夜里睡在西阁楼上,枕席下面就整宿都响着潺潺的流水声,听久了,更感到悲凉,这种情境令人觉得可爱罢了。

  出了山门向东,走十多步,可以看到一座石台,其下面临悬崖峭壁,深暗险峻。在草木丛杂的地方向东南眺望,可以看见一挂瀑布由前方岩石洞穴中喷涌而出,凌空而下长达几十尺。瀑布的飞沫就像飞散的珍珠喷洒着雾气,在日光照射之下,光彩鲜明,晃人眼目,让人不敢正视。石台正对着山西南的缺口,对着芦山,此山独立挺拔而出,周围其它几百里间的高低山峰,也都历历在目,十分分明。太阳迫近西山,余晖横斜照耀之下,群山或紫或翠,重叠相映,数也数不尽。早晨起床向山下探视,满山遍野白云飘荡,像大海波涛起伏;而远近各座山峰隐现于其中,就像时而在飞奔,时而在漂浮,来来往往,有的涌现,有的隐没,顷刻之间,变化万千。石台东面,小路断绝,乡里的人在山壁上凿出石级为路,用以行走,因而在它的东面修造祭神的祠堂,天旱或水涝时在这里向神佛祈祷。那些畏惧险途的人不敢走,但百丈山值得观赏的景物到此也就穷尽了。

  我和刘允父、平父、吕淑敬、表弟徐周宾一起游览了百丈山, 大家都赋诗记述百丈山的胜景,我详细叙述了一行人游览的经过。百丈山最值得观赏的地方,要数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几处景点了。因此每一处别外写了首小诗来记述这里的景致,献给同游的朋友,并且借此告诉想前往(游览)却没能成行的人。

相关文章

《千字文》全文及译文

导语: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千字文》全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文及译文  【原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
名著阅读2012-07-04
《千字文》全文及译文

文言文《人有负盐负薪者》原文及翻译

度擞懈貉胃盒秸摺氛馄难晕慕袒崃宋颐亲鍪乱喙鄄欤嗨伎迹荒芴巴夹±O旅嫘”辔蠹掖戳宋难晕摹度擞懈貉胃盒秸摺吩募胺耄队蠹以亩粒M芄话镏酱蠹摇! ∪擞懈貉胃盒秸撸椭氐O⑹饕酢I...
名著阅读2013-06-02
文言文《人有负盐负薪者》原文及翻译

新旧版红楼梦人物对比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里面的人物让我们印象深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新旧版红楼梦人物对比! 新旧版红楼梦人物对比 林黛玉 红楼梦里林黛玉形象描写是这样的,...
名著阅读2014-08-01
新旧版红楼梦人物对比

诗经《国风·郑风·羔裘》原文鉴赏

《国风郑风羔裘》出自于西周诗集《诗经》。这首诗,从表现手法说,属赋体。作者以衣喻人,从羊羔皮制的朝服的质地、装饰,联想到穿朝服的官员的品德、才能,极其自然,也极为高明。 羔裘 原文: 羔裘如濡,洵直且...
名著阅读2011-02-05
诗经《国风·郑风·羔裘》原文鉴赏

诗经:素冠

《素冠》,《诗经桧风》的一篇。为先秦时代桧地汉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三句。这是1首爱情诗。每章首句以服饰代人,表示急切希望见到对方,次句诉说因见不到而忧思悲伤,末句说愿永结同心。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诗经:...
名著阅读2019-07-09
诗经:素冠

诗经.采薇(节选)的意思

此诗采用起兴、重章叠唱之法,表现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下面然而小编整理的诗经.采薇(节选)的意思,欢迎来参考! 采薇 作者:佚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
名著阅读2012-03-03
诗经.采薇(节选)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