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译文第一回全文
三国演义译文第一回全文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下面就让我们来拜读三国演义译文第一回吧!欢迎大家阅读!
三国演义译文第一回全文
东汉末年,朝廷付败,再加上连年灾荒,老百姓的日子非常困苦。巨鹿人张角见人民怨恨官府,便与他的弟弟张梁、张宝在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江苏等地,招收了五十万人,举行起义,一起向官兵进攻。
没有几天,四方百姓,头裹黄巾,跟随张角三兄弟杀向官府,声势非常浩大。汉灵帝得到各地报告,连忙下令各地官军防备。又派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隽率领精兵,分路攻打张角兄弟的黄巾军。
张角领军攻打幽州地界,幽州太守连忙召校尉邹靖商议,邹靖说幽州兵少不能抵挡。建议写榜文到各县招募兵马。
榜文行到涿县,引出一名英雄,这人姓刘名备,字玄德。因家里贫寒,靠贩麻鞋、织草席为生。这天他进城来看榜文。
刘备看完了榜文,不觉感慨地长叹了一声。忽听身后有个人大声喝道∶“大丈夫不给国家出力,叹什么气?”
刘备回头一看,这人身高八尺,豹子头,圆眼睛,满腮的胡须像钢丝一样竖着,声音像洪钟,样子十分威武。那人对刘备说他姓张名飞,字翼德,做着卖酒、屠宰猪羊的生意。他愿意拿出家产作本钱,与刘备共同干一番大事业。
刘备、张飞两人谈得投机,便一起到村口的一家酒店饮酒叙话。
这时,一推车大汉进店饮酒。刘备留神一看,这人有九尺高,胸前长须飘飘,脸色好像红枣一样,长一双丹凤眼,两条卧蚕眉,相貌非常威武雄伟。刘备连忙起身,邀他过来同坐,并请问姓名。
那人说∶“我姓关名羽,字云长,因乡里恶霸仗势欺人,我一怒杀了恶霸,逃到外乡避难已有五、六年了。”刘备、张飞听了都很敬佩,也将自己的志愿告诉了关羽。关羽听了也非常高兴。
酒后他们一同来到张飞的庄上,只见庄后有一座桃园,园中桃花灿烂,景色很美。第二天,三人在园中焚香礼拜,宣誓结为异姓兄弟,三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
三人请来铁匠打造兵器。刘备打造了双股剑,关羽打了把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张飞造了一支丈八点钢矛,各人又造了一身铠甲。
他们聚集乡中壮士五百多人,浩浩荡荡到涿郡去应募。
三人在涿郡打败了黄巾军将领程远志。刘备听说他从前的老师中郎将卢植在广宗和张角作战,便领了本部人马到广宗助战。卢植令刘备三兄弟前往颍川帮助官军作战。刘备、关羽、张飞引军连夜奔赴颍川。
再说张梁、张宝在颍川连胜几阵,这天正在追赶官军,忽然被一队打着红旗的队伍拦住去路。为首一将姓曹名操,字孟德。张梁、张宝打不过这支队伍,领兵败走。
刘备见黄巾军退走,便引军返回广宗。半途中,忽见一支军马押着囚车而来。上前一看,车中犯人竟是卢植,慌忙下马询问原因,才明白左丰因卢植未奉送金银,便在皇帝面前使坏。张飞一听大怒,拔刀要杀押送囚车的官兵救出卢植。刘备急忙拦住,说朝廷自有公论。
三人便一齐回涿县去。正进间,见黄巾军把董卓领导的官军杀得大败。三人冲入阵中,救出了董卓。不料董卓一听三人并无官职,立刻把三人丢在外边,下马进帐去了。张飞顿时火冒三丈,便拔刀进帐要杀董卓,又被刘备劝住。三人于是领着人马,连夜去投朱隽。
朱隽那时正在与黄巾军作战,便令刘备为先锋去攻打张宝。刘备一箭射中张宝左臂,关羽、张飞一齐出马助战,打败了张宝。朱隽便领大军去攻打宛城。
这时,张角兄弟先后战死,黄巾军只剩下数万人屯住宛城一带。
朱隽在刘备、关羽、张飞和吴郡人孙坚的帮助下,占了宛城,打败了黄巾军。朱隽回到京城,被封为车骑将军、河南尹。
朱隽表奏了孙坚、刘备的功勋。刘备因朝中无人说情,被封为中山府安喜县县尉。不久,督邮来到安喜。刘备因没有向督邮送钱被督邮陷害。刘备几次到馆驿求见督邮,都被看门人拦住,拒于门外。
消息传到张飞耳中,张飞气得两眼圆睁,冲进馆驿揪住督邮的头发,扯到县衙前,绑在马桩上,用柳条使劲抽打,一连打断十几根柳条,打得督邮杀猪般叫喊求饶。
刘备遭督邮欺辱,便取出县尉官印,挂在督邮脖子上,弃官而去。兄弟三人依旧带了几十名亲随,离开安喜县城,前往幽州投靠刘恢。
三国演义鉴赏
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中的一大样式。它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用叙述背景、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想象丰富,内容情节跌宕起伏,小说中的人物常常可以“想平常不敢想,为平常不敢为”,一切光怪陆离、虚无荒诞的事情,在小说家的笔下都可以变得合情合理,从这个角度上讲小说是人们梦的寄托。
而另一方面,小说也可以反应现实生活,人类的一切可爱、可笑、可鄙、可怜、可恨的姿态都可以在小说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而小说所涉及的题材也非常的广泛,大到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小到日常生活中的称斤论两,爱情的美好,理想的陷落,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无奈和挫折都是小说家们灵感的源泉。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县”乃古“悬”字,高也;“令”,美也,“干”,追求。是说举着细小的钓竿钓绳,奔走于灌溉用的沟渠之间,只能钓到泥鳅之类的小鱼,而想获得大鱼可就难了。靠修饰琐屑的言论以求高名美誉,那和玄妙的.大道相比,可就差得远了。春秋战国时,学派林立,百家争鸣,许多学人策士为说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学说,往往设譬取喻,征引史事,巧借神话,多用寓言,以便修饰言说以增强文章效果。庄子认为此皆微不足道,故谓之“小说”,即“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浅识小道”,也就是琐屑浅薄的言论与小道理之意,正是小说之为小说的本来含义。
东汉桓谭在其所著的《新论》中,对小说如是说:“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认为小说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书,而不是为政化民的“大道”。
古典小说萌芽于先秦,发展于两汉,雏形于魏晋南北朝,形成于唐代,繁荣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大致可分以下几个时期。
(1)先秦两汉时期:当时社会出现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文学成为古典小说叙事的源头。神话传说已经具备人物和情节两个基本因素,散见于诸子百家书中的寓言典故则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经验,历史著作已有了比较完整的结构、人物形象和历史背景。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严格意义上说这仍然算不上是小说,只能算是小说的雏形。《世说新语》也是这个时期的优秀作品,里面收集了许多短小精悍的小故事。
(3)唐朝时期:古代小说的发展趋于成熟,形成了独立的文学形式—传奇体小说,由此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唐代三大爱情传奇是此时期的标志性作品。
(4)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井文化的兴起,给小说创作带来深厚的土壤。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形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
(5)明清时期:小说开始走上了文人独立创作之路,这一时期,小说作家主体意识增强。《红楼梦》的出现,把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推向了高峰,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在明清这一段时间内涌现了无数的经典之作流传于世。如明代四大奇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三言二拍(《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清代的《红楼梦》《儒林外史》《老残游记》《聊斋志异》等。明董其昌《袁伯应(袁可立子)诗集序》:“二十年来,破觚为圆,浸淫广肆,子史空玄,旁逮稗官小说,无一不为帖括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