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潭集》的原文及赏析
《初潭集》的原文及赏析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潭集》的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贽因受排挤,辞去云南姚安太守职务,从云南来到湖北黄安讲学,后又移居到湖北麻城县的龙潭。本书就是他初到龙潭以后不久,于万历十六年(1588年)编纂成的,故取名为《初潭集》。
初潭集
原文:
姚崇、张说同为宰辅,不相能。姚既病,诫诸子曰:“张丞相少怀奢侈,尤好服玩。吾殁后,汝其盛陈吾平生服玩,宝带重器,罗列于帐前。若不顾,汝速计家事,举族无类矣。目此,吾属无所虞。便当录其玩用,致于张公,乃以神道碑为请。既获其文,登时录进,先砻石以待之,至便镌刻。张丞相见事常迟,数日之后,必当有悔。若却征碑文,以刊削为辞,当引使视其镌刻,告以闻上可也。”姚既殁,张如之,目其玩服三四姚氏诸孤悉如教诫不数日文成叙述该详时谓极笔。后数日,果使使取文本,以为词未周密,欲重加删改。姚氏诸子乃引使者示其碑,乃告以奏御。使者复,说叹曰:“死姚崇犹能算生张说。吾今日方知才之不及也远矣。”
(《初潭集·君臣八》)
译文:
姚崇与张说同为宰辅,感情不和睦。姚崇病了,告诫儿子说:“张丞相年轻时就奢侈腐化,尤其喜爱服饰珍玩。我死以后,你一定要把我平生置办的服饰珍宝、玉带古玩都排列在帷帐前。如果他不看,你赶快安排家事,整个家族将被杀戮净尽。如果他看,我们就不用担心了。可以选一些珍玩送给张公,顺便请他撰写神道碑。得到他撰写的碑文后,立刻誊清进呈皇上,预先磨好碑石等待,拿回碑文就命令刻在碑上。张丞相对事情反应慢,几天以后一定会反悔。如果他以修改为借口,索回碑文,可邀请他看刻好的碑,并告诉他已经请皇上看过了。”姚崇死后,张说果然前来吊唁。他看中了三四件珍玩,姚氏的儿子们完全按照父亲教诲的去做。不几天,神道碑文写成,叙述详尽完备,一时被推崇为绝笔。过了几天,张果然派人来取文稿,说是文辞不周密,想重新加以删改。姚氏的儿子们就领使者看刻好的碑,并告知已经奏请皇上看过。使者回复后,张说悔恨万分,拍着胸膛说:“死姚崇还能算计活张说,我今天才知道才能远远不及姚崇。”
译文: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翻译一
译文 邴(bǐng)原是三国魏国人。小时候,他经过学堂,听到清脆响亮的读书声,于是忍不住哭泣。老师说:“小孩子你因为什么哭啊?”他说:“凡是能入学堂学习的人,都有父亲。”老师询问他的缘故,邴原说:“我小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一是羡慕他们不是孤儿,二是羡慕他们能够学习,我心中十分悲伤,所以才哭泣。”老师同情地说:“如果你想要学习,不需要付学费。”邴原于是进入学堂学习,最终成为了国家杰出的人才。
翻译二
邴原小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就开始哭,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了什么哭?”邴原回答说:“凡是能够读书的人,都是一些有父母的孩子。我第一羡慕他们有父母亲,第二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到十分悲伤,所以就哭了。”老师哀怜地说:“孩子如果你想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翻译三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路过书塾,(听见琅琅的`书声)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邴原回答说:“失去亲人的人容易悲哀,贫穷的人容易伤感。那些读书的人,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有亲人(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地说:“(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老师说:“你如果有志读书,我可以做你的老师教你,不收一分钱。”于是邴原就开始学习。只过了一个冬天,就能背诵《孝经》和《论语》。
注释词:
1.少孤:幼时丧父。
2.书舍:书塾。
3.泣:小声哭。
4.何:为什么。
5.孤:幼年丧失父亲。
6..伤:悲哀。
7.感:伤感。
8.亲:父母。
9.羡:羡慕。
10.其:他们,指代书舍里的学生。
11.得:能够。
12.中心:内心里。
13.故:所以。
14.恻然:忧伤的样子。恻:忧伤。
15.苟:如果,要是。
16.徒: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
17.资:费用。
18遂:就。
19.就书:上书塾(读书)。就:靠近,此处指就书,即上学。书:读书。
20.诵:背诵。
出处:
邴原泣学《初潭集-卷十二》
《初潭集》·十二卷(内府藏本) 注:《初潭集》
《初潭集》明李贽撰。贽有《九正易因》,已著录。此乃所集说部,分类凡五:曰夫妇,曰父子,曰兄弟,曰君臣,曰朋友。每类之中又各有子目,皆杂采古人事迹,加以评语。其名曰初潭者,言落发龙潭时即纂此书,故以为名。大抵主儒、释合一之说。狂诞谬戾,虽粗识字义者皆知其妄,而明季乃盛行其书,当时人心风俗之败坏,亦大概可睹矣。
什么是初潭集
解释一
按:李贽,左派王学的最激进的先锋,因何心隐被冤杀事和耿定向交恶,於一五八五年由湖北黄安移居湖北麻城县龙潭。《初潭集》即是他初落发龙潭,於万历十六年戊 子即一五八八年编撰而成。他将《世说新语》和好友焦竑初编成的《焦氏类林》两书的材料重新分类编辑,通过批点、评论来阐发自己思想的作品。
李贽在书裏利用一切机会抨击“道学”,或笑或骂,厌恶之情溢於文中。看完之后,我觉得李贽这人太实,太真,太童心了!他抨击的那些道学的丑恶现象,其实谁心裏不明白?而独独他李卓吾揭而彰之,以为得了真道学,狂傲不羁,终因破坏了潜规则,殂死狱中。死後虽名声日彰,但终究为正统的士人不齿——黄宗羲《明儒学案》根本忽略暸掉李贽,没有立传。世人当然以为他不智,自讨苦喫,但在卓吾自己看来,又不得不发。真是性格悲剧!
书裏比较重要评述包括《夫妇篇总论》:
夫妇,人之始也。有夫妇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兄弟,有兄弟然後有上下。夫妇正,然後万事万物无不出於正矣。夫妇之为物始也如此。极而言之,天地,一夫妇也,是故有天地然後有万物。然则天下万物皆生於两,不生於一明矣。而又谓“一能生二,理能生气,太极能生两仪”,不亦惑欤!夫厥 初生人,惟是阴阳二气,男女二命耳,初无所谓一与理也,而何太极之有!以今观之,所谓一者果何物,所谓理者果何在,所谓太极者果何所指也!若谓二生于一, 一又安从生也!一与二为二,理与气为二,阴阳与太极为二,太极与无极为二。反覆穷诘,无不是二,又恶覩所谓一者,而遽尔妄言之哉!故吾究物始,而但见夫妇之为造端也。是故但言夫妇二者而已,更不言一,亦不言理。一尚不言,而况言无;无尚不言,而况言无无。何也?恐天下惑也。夫惟多言数穷,而反以滋人之惑,则不如相忘於无言,而但与天地人物共造端于夫妇之间,于焉食息,于焉言语,斯已矣。《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资始资生,变化无穷,保合太和,各正性命。”夫性命之正,正於太和;太和之合,合于乾坤。乾为夫,坤为妇。故性命各正,自无有不正者。然则夫妇之所系为何如,而可以如此也夫,而可以如此也夫!
解释二
《卷十一·师友一》后评论:
儒释道之学一也,以其初皆期於闻道也。必闻道然後可以死,故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非闻道则未可以死,故又曰:“吾以汝为死矣。”惟志在闻道,故其视富贵若浮云,弃天下如敝屣然也。然曰浮云,直轻之耳,曰敝 屣,直贱之耳,未以为害也。若夫道人,则视富贵如粪秽,视有天下若枷锁,唯恐其去之不速矣。然粪秽,臭也,枷锁,累也,犹未甚害也。乃释子则又甚矣。彼其 视富贵若虎豹之在陷阱,鱼鸟之入网罗,活人之赴汤火然:求死不得,求生不得,一如是甚也。此儒释道之所以异也,然其期於闻道以出世一也。盖必出世,然後可 以免富贵之苦也。尧之让舜也,唯恐舜之复洗耳也。苟得摄位,即为幸事,盖推而远之,唯恐其不可得也,非以舜之治天下有过於尧,而故让之位以为生民计也。此 其至著者也。孔之疏食,颜之陋巷,非尧心欤!自颜氏没,微言绝,圣学亡,则儒不传矣。故曰:“天丧予。”何也?以诸子虽学,未尝以闻道为心也。则亦不免士 大夫之家为富贵所移尔矣。况继此为汉儒之附会,宋儒之穿凿乎!又况继此而以宋儒为标的,穿凿为指归乎!人益鄙而风益下矣。无怪其流弊至於今日,阳为道学, 阴为富贵,被服儒雅,形若狗彘然也。夫世之不讲道学而致荣华富贵者不少也,何必讲道学而後为富贵之资也?此无他,不待讲道学而自富贵者,其人盖有学有才, 有为有守,虽欲不与之富贵而不可得也。夫唯无才无学,若不以讲圣人道学之名要之,则终身贫且贱焉,耻矣。此所以必讲道学以为取富贵之资也。然则今之无才无 学,无为无识,而欲至大富贵者,断断乎不可以不讲道学矣。今之欲真实讲道学以求儒释道出世之旨,免富贵苦者,断断乎不可以不剃头做和尚矣。
解释三
其他攻击道学的不胜枚举。比如《卷十九·师友九·笃义》中评论:
自 然之性,乃是自然真道学也,岂讲道学者所能学乎!既不能学,又冒引圣言以自揜其不能,视融之六嵗便能藏张俭,长来便能作书就盛孝章,荐祢正平,必以不晓事目之矣。嗟乎!有利於己而欲时时嘱托公事,则必称引“万物一体”之说;有损於己而欲远怨避嫌,则必称引“明哲保身”之说。使明天子、贤宰相烛知其奸,欲杜此术,但不许嘱托,不许远嫌,又不许称引古语,则道学之术穷矣。
解释四
《卷二十·师友十·道学》后评论:
故世之好名者必讲道学,以道学之能起名也。无用者必讲道学,以道学之足以济用也。欺天罔人者必讲道学,以道学之足以售其欺罔之谋也。噫!孔尼父亦一讲道学之人耳,岂知其流弊至此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