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文公文公十年》原文及翻译

《左传文公文公十年》原文及翻译

  《左传?文公?文公十年》

  作者:左丘明

  【经】十年春王三月辛卯,臧孙辰卒。夏,秦伐晋。楚杀其大夫宜申。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及苏子盟于女栗。冬,狄侵宋。楚子、蔡侯次于厥貉。

  【传】十年春,晋人伐秦,取少梁。

  夏,秦伯伐晋,取北征。

  初,楚范巫矞似谓成王与子玉、子西曰:「三君皆将强死。」城濮之役,王思之,故使止子玉曰:「毋死。」不及。止子西,子西缢而县绝,王使适至,遂止之,使为商公。沿汉溯江,将入郢。王在渚宫,下,见之。惧而辞曰:「臣免于死,又有谗言,谓臣将逃,臣归死于司败也。」王使为工尹,又与子家谋弑穆王。穆王闻之。五月杀斗宜申及仲归。

  秋七月,及苏子盟于女栗,顷王立故也。

  陈侯、郑伯会楚子于息。冬,遂及蔡侯次于厥貉。将以伐宋。宋华御事曰:「楚欲弱我也。先为之弱乎,何必使诱我?我实不能,民何罪?」乃逆楚子,劳,且听命。遂道以田孟诸。宋公为右盂,郑伯为左盂。期思公复遂为右司马,子朱及文之无畏为左司马。命夙驾载燧,宋公违命,无畏抶其仆以徇。

  或谓子舟曰:「国君不可戮也。」子舟曰:「当官而行,何强之有?《诗》曰:『刚亦不吐,柔亦不茹。』『毋从诡随,以谨罔极。』是亦非辟强也,敢爱死以乱官乎!」

  厥貉之会,麇子逃归。

  翻译

  十年春季,晋国人攻打秦国,占领了少梁。

  夏季,秦国攻打晋国,占领了北征。

  当初,楚国范地的巫人矞似预言成王和子玉、子西说:“这三位都将被杀死。”城濮那次战役,楚王想起了这句话,所以阻止子玉说:“不要自杀。”但是没有来得及。去阻止子西,子西正在上吊而绳子断了,楚王的使者刚刚来到,就阻止了他自杀,让他做了商公。子西沿汉江而下,逆长江而上,将要进入郢都。楚王正在渚宫,下来接见他,子西害怕,就解释说:“下臣幸而免于一死,但又有人诬陷,说下臣准备逃走,下臣现在回来请求死在司败那里。”楚王让他做了工尹,他又和子家策划杀死穆王。穆王听到后,在五月间杀了子西和子家。

  秋季,七月,文公和苏子在女栗结盟,这是由于周顷王即位的缘故。

  陈恭公、郑穆公在息地会见楚穆王。冬季,就和蔡庄侯一起领兵驻扎在厥貉,准备攻打宋国。宋国的华御事说:“楚国想要让我们归服,是不是我们先主动表示顺服?他们何必摆出这副架势来逼迫我们?我们实在没有能耐,但是百姓有什么罪?”于是就亲自去迎接楚穆王,向他表示慰劳,同时听候命令。于是就引导楚穆王在孟诸打猎。宋昭公率领右边圆阵,郑穆公率领左边圆阵。期思公复遂作为右司马,子朱和文之无畏作为左司马,下令早晨在车上装载取火工具出发。宋昭公违背命令,无畏笞打他的仆人并在全军示众。有人对文之无畏说:“国君是不能够侮辱的'。”文之无畏说:“按照职责办事,有什么强横?《诗》说:‘硬的不吐出来,软的不吞下去。’又说:‘不要放纵狡诈的人,以使放荡的行为得以检点。’这也是不避强横的意思。我哪里敢爱惜生命而放弃职守呢!”

  在厥貉会见的时候,麇子逃走回国。

相关文章

贾平凹经典语录

导语:“就像天空艰难刮落浮虚的酷霜让天空走向肃穆和安静,让我在你的庙里静心的修行边修边行。”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经过精心收集筛选的贾平凹名言语录,希望大家喜欢。  1、富不一定贵,贵不一定富,如果能...
名著阅读2014-03-01
贾平凹经典语录

《和桃源诗序》阅读练习附答案

和桃源诗序【苏轼】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
名著阅读2011-04-02
《和桃源诗序》阅读练习附答案

弟子规全文和译文

兜茏庸妗范猿沙び凶派钤兜挠跋欤M於帘乘泄Ь洌敲吹茏庸嫒拇蠹已傲四男...
名著阅读2013-02-01
弟子规全文和译文

孔子论语典籍原文及翻译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子论语典籍原文及翻译知识点,欢迎阅读与收藏。 ...
名著阅读2017-09-03
孔子论语典籍原文及翻译

晋书原文及翻译

说起《晋书》,就会使人想到唐太宗在《修晋书诏》里讲的一句名言:“大矣哉,盖史籍之为用也。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晋书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 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秘,为偏将军,镇陇西...
名著阅读2015-04-01
晋书原文及翻译

读《弟子规》的感悟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经历的人和事不同而产生新的感悟,这时,就可以把它们都记录在文章里。那么,到底应该要怎样去写感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弟子规》的感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名著阅读2016-07-07
读《弟子规》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