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读书笔记1000字【通用3篇】
《西厢记》读书笔记1000字 篇一
《西厢记》是元代戏曲作品,被誉为中国古典戏剧四大名著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作为一部古典文学经典,它不仅在情节上扣人心弦,还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爱情、命运等问题的思考。在阅读《西厢记》的过程中,我深受其感染,感悟颇多。
首先,作为一部爱情戏剧,《西厢记》展现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其中的梁山泊和文君之间的爱情更是让人感动。他们在逆境中相爱,虽然面临重重困难,但最终他们的爱情战胜了一切,这种坚贞不渝的爱情精神令人钦佩。同时,在这段爱情中,作者也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呼吁人们追求真爱,而不是被权势、金钱所左右。
其次,通过梁山泊和文君的爱情故事,作者还表现了对女性地位的关注。在《西厢记》中,文君虽然是女主人公,但她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柔弱女子,她是一个有主见、有勇气追求自己幸福的女性形象。在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较低,缺乏主动权,而文君却在一次次挑战自己的命运,最终赢得了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这种女性意识的觉醒,对当时封建社会的女性地位提出了质疑,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积极的榜样。
最后,通过《西厢记》,我也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的关怀和对命运的思考。在梁山泊和文君的爱情中,作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同时也表现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反抗。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人们的命运往往被束缚,但在爱情面前,人们可以超越一切,追求自己的幸福。这种对人性、命运的思考,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珍惜眼前的幸福。
总的来说,《西厢记》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经典之作,通过它我不仅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也体会到了作者对人性、女性地位、命运等问题的思考。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追求真爱,追求自由,追求幸福。愿我们都能像梁山泊和文君一样,勇敢面对命运,追求自己的幸福。
《西厢记》读书笔记1000字 篇二
第二篇内容
《西厢记》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典戏曲作品,通过对爱情、人性、命运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时代和社会的关怀,也为后人提供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启示。
首先,通过《西厢记》中的爱情故事,我深刻体会到了爱情的伟大力量。梁山泊和文君之间的爱情并非一帆风顺,他们经历了重重困难和考验,但他们的爱情却如一缕阳光,在黑暗中闪耀。在爱情面前,人们可以变得勇敢和坚强,可以超越一切困难,这种爱情的力量让人感动,也令人信服。通过梁山泊和文君的爱情,作者表达了对真爱的追求,呼吁人们珍惜眼前的幸福,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其次,通过《西厢记》中的女性形象,我也看到了作者对女性地位的关怀和思考。在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较低,缺乏主动权,但文君却是一个独立、坚强的女性形象,她有自己的主见和追求,不愿被命运束缚。在面对爱情和命运的选择时,文君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这种女性意识的觉醒,为当时的女性树立了一个积极的榜样。通过文君这个女性形象,作者也对封建社会的女性地位提出了质疑,呼吁人们关注女性权益,尊重女性的独立个性。
最后,通过《西厢记》中对人性、命运的探讨,我也感受到了作者对时代和社会的关怀。在梁山泊和文君的爱情故事中,作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也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反抗。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人们的命运往往被束缚,但在爱情面前,人们可以超越一切,追求自己的幸福。这种对人性、命运的思考,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
总的来说,《西厢记》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经典之作,通过它我不仅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也体会到了作者对人性、女性地位、命运等问题的思考。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追求真爱,追求自由,追求幸福。愿我们都能像梁山泊和文君一样,勇敢面对命运,坚定追求自己的幸福。
《西厢记》读书笔记1000字 篇三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北西厢”,元代中国戏曲剧本,王实甫撰。以下是“《西厢记》读书笔记”,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西厢记》读书笔记1
《西厢记》说的是“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一个又俗又滥的故事:张生与崔莺莺一见钟情,而崔母出于家族利益和封建礼法的考虑百般阻挠,最后,在红娘的帮助下,经过一系列斗争,崔张终成眷属。作品表达了男女青年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愿望,显示出一种所谓反封建的主题。
《西厢记》写出了张生的钟情之美、莺莺的深情之美、红娘的热情之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活着不只是一种物质的存在,而是一种精神的存在,精神的美在于率性纵情,而任何破坏这种美的势力必然是丑恶的。《西厢记》写出了这种美与丑的较量,写出了人性的被束缚和被压抑,更写出了人性终于冲破束缚如惊雷如春笋自由伸张的勃勃生机。
我们来看看《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场。
“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的崔莺莺内心十分痛苦,历经苦心刚刚获得的爱情又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这是一种什么“恨”呢?在莺莺看来,有情人朝夕相处,耳鬓厮磨,举案齐眉,卿卿我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总之,“但得一个并蒂莲”,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她反复叮嘱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即便回来”,休要说什么“金榜无名誓不归”!这是对爱情和幸福的热烈渴望和执著追求,这种追求突破了封建陈腐观念和传统道德的束缚,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信条的颠覆,表现出一种叛逆精神。
崔莺莺还有一层忧虑:张生一旦高中,会不会另攀高枝?“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所以郑重嘱咐张生:“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莺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在那个时代,富易交,贵易妻不但是常事,甚至“始乱终弃”的流氓行为还被认为是“善补过”。在莺莺看来,自己对张生的深情不应该被辜负和背弃,而要得到对等的回报,这实际上是一种捍卫人格尊严和要求平等的思想,这也是对传统的不满和抗争,代表了当时广大妇女的心声。
王实甫笔下的张生和崔莺莺冲破封建礼法的束缚,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鄙弃名教纲常和利禄功名,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纵任性情自由奔放,勇敢地爱起来了。他们从佛殿相遇、一见钟情,到月下吟诗、互通款曲,发展到传书递简、跳墙赴约,直至西厢幽会、两情缱绻,最后长亭送别、海誓山盟,这一系列情真意切、大胆热烈的行为,不知使多少卫道士咬牙切齿、胆战心惊,也不知使多少在封建婚姻制度压迫下的青年男女为之击节,为之陶醉,为之神魂飞越。即使在今天,《西厢记》仍然让人心领神会、激动不已,让人认识到人性的美好和自由的可贵,认识到束缚心灵、摧残人性的势力是多么的可鄙和可憎,认识到幸福可以,应该和必须去争取——丢弃各种陈腐的观念,摆脱各种心灵的枷锁,为人性的解放和生命的尊严而斗争!
《西厢记》读书笔记2
《西厢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著,有人将它与《红楼梦》并提。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写这篇读后感前无法下笔并不是感觉不足以动心动情,亦或是不够深刻,而是感觉满满的,那么的贴切那么唯美,只有去感知无法将它语言话,尽管如此我任然想把这心中诸多感触付之笔杆,一吐为快。
故事曲折,情趣动人,描写细腻的《西厢记》真乃爱情的美学宣言,何谓爱情的美学宣言呢?在王实甫的笔下,莺莺和张生公然战胜了封建礼教,维护了他们至纯至洁的爱情,重在公然上,这就是宣言。
“不到一顿饭的工夫,江十六出聚以看完,自觉辞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的记诵”。这是《红楼梦》二十三回中黛玉对《西厢记》的赞词,其实也就是曹雪芹的赞词。
“永老无别离,万古常玩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是《西厢记》里一句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几百年来无数代人心中吟唱的美好爱情生活,它洞穿亘古而发出无穷的魅力和奇峭,连西湖的月老祠,也忘不了将这句词题为对联---——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美好的爱情是我们所追求的,所以当生活略显枯燥时,我们不妨试着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一层净化,翻开《西厢记》,用心去感受一下那种坎坷的爱情,那种甜蜜的聚合,还有那里面美得让人心醉的辞藻。
细细品味《西厢记》,我们不难发现,张生与崔莺莺的相识只是一种纯粹的一见钟情,张生恋上莺莺,仅仅是因为她的美貌和温柔,而莺莺喜欢上张生,也仅仅是因为张生的才气和气质。然而,在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生活经验里,“一见钟情”往往是外貌特征或者气质上偶然迎合心理需求所产生的,那是一种人类生理的荷尔蒙冲动,而冲动又总是短暂的,短暂的冲动犹如冰天雪地里的一滴水,过不了多久它就会自动冷却和结冰。丘比特的神箭、月老的红线、天意神谕···在我眼里,一见钟情的神话抑或只是浪漫的幻象,生活里的故弄玄虚。它经不起天长地久的考验。
人们常说《西厢记》是喜剧,吾深感如此。张生看似有愚钝笨拙,但其实质无非是追求自身的真爱,所表所露都是自然真诚的,于生活中不易寻觅而已即不常见的更难拥有,遂讥之天真,实则笑己矣。
读书是一种心灵的享受,不同的人去读会有不同的想法,当夕阳西下,不免有一丝哀愁,于是也就想到了张生与崔莺莺可能不完美的婚后生活,同时也奉上了我自己的一些理由,不管有理与否,这些都是我自己过完一天读书生活后最深的心得,生活照常要过,如果有情人能终成眷属,那也何尝不是一见美满的事情!
《西厢记》读书笔记3
读完西厢记,总有一种时代感很接近的感觉。曲中崔莺莺,张珙,红娘等角色一点儿都不像古代人。这些人物的开放程度甚至比现代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传统中国社会的元代之所以出现如此开放的角色,应该是元代是外族统治,不太受旧礼教约束的结果吧!同时,这是因为中国在元代已进入传统礼教社会的中叶,年青的男女对封建婚姻制度的盲婚哑嫁已经唾弃,并对自由恋爱及婚姻响往不已吧!这份鼓动对身在现代自由社会的我都感到震奋!现今的社会当然比中古时代或近代更为开放和自由,但实际上现今社会并不是完全开放的!排斥姊弟恋,同性恋和「男主外,女主内」,「夫尊妻卑」等保守敏感性强的规条仍是社会的主流。现今社会亦不是完全自由
的!婆媳翁婿纠纷,政治婚姻等封建产物亦是屡见不鲜!「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鲜明的主张下,这些开明的主人翁变得勇敢,进取。当中红娘更是一个代表性人物,红娘缔造了中国文学史上最成功的奴婢形像。奴婢不再是俯首称臣,任人鱼肉,身不由己,懦弱自卑的悲剧人物,红娘一身伶俐,直爽,泼辣,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少女形象完全推翻我心目中弱少无助,孤苦无依的奴婢形像!这种具开创性的人物形像确使人心悸!亦正因为这种划时代的人物风格,才能使西厢记历久而常新!内容感想:
中国的元曲与欧洲的歌剧,非洲班图人的皮鼓舞以及波尼里西亚的巫舞祭不同,是糅合了中国和西域的文学作品,既是歌,更是一个从散文,传纪体过渡到小说的中转站。内容严谨详尽,远比欧洲的歌剧如《罗密欧与茱丽叶》,《戒指王》,《十二夜》,《歌剧魅影》来得精细。可知真正的元曲,可以长到数天才能演完,亦可以短至区区一个时辰就结束。元曲兼有细致工笔,亦有言简意深的特徵。而西厢记亦是如此!对於张生与崔莺莺的相知相惜相恋相爱并没有花太多笔墨,但又达到传神的效果。而在两人的感情以至其相恋艰难的情节以及对自由恋爱的诉求却用不少笔墨所述。这亦是元曲比上述三者更能吸引我的原因!音乐的引入,广义的「说唱」的引入,弥补了语言的局限性给戏剧造成的损失。《西厢记》中「说」与「唱」交叉出现,交相呼应,堪称「说唱」在戏剧中应用的典范:
[寄生草]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
「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小生便不往京师去应举也罢。[觑聪云]敢烦和尚对长老说知,有僧房借半间,早晚温习经史,胜如旅邸内冗杂,房金依例拜纳,小生明日自来也。
[赚煞]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咽,空著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近庭轩,花柳争妍,日午当庭塔影圆。春光在眼前,争奈玉人不见,将一座梵王宫疑是武陵源。[并下]
这是第一本第一折结尾处的场景。见到崔莺莺第一面后便魂不守舍的张君瑞当即作出了放弃赴京赶考的决定,请求在寺中住下,从而有了以后的故事。这一幕中,「说」的部分承担了情节的发展,修辞朴实而精练;「唱」的部分渲染了人物的复杂情感,用词夸张,生动。[寄生草]中渐渐远去的香气和佩环声构造了一个粉红色的背景,观音之比从侧面烘托了莺莺的美貌,跟传达了张生的爱慕,[赚煞]中以铁石人作夸张,大好春光为反衬,更突显了张生心中的不安与期待。夸张的用词辅以音乐,将张生的心态勾勒得惟妙惟肖。
总结:
总括而言,西厢记作为元曲,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开明的人物性格,详略得宜的内容剧情,独特的半歌剧形式,澎拜的思想,使人们(包括我)都被其俘虏了!
1.读书笔记是什么及读书笔记的种类
2.读书笔记大全:小学生读书笔记例文
3.《道士塔》读书笔记
4.简爱读书笔记
5.简爱读书笔记精选
6.读书笔记100字
7.读书笔记:《少年》
8.《白牙》读书笔记
9.根鸟读书笔记
10.怎样做读书笔记